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物联网”视域下的智能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科学咨询 作者:李汉梅
发布于:2020-09-12 共2434字
    摘要:时代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图书馆构建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及实施全新的服务方式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中,科学有效地引入物联网应用技术以及理念,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服务现代化的发展,还能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发挥出固有的效用。本文就图书馆现代化发展做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物联网,图书馆,服务转型

图书馆中级职称论文
   
    随着知识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及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采用图书馆服务方式已经完全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亟待转型。而“物联网”方式以及理念的提出与发展给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时契机和理论指导,物联网在图书馆服务中,科学有效地利用了其数字与物理空间,突破了原本基于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及管理中的问题,两者的科学融合,将有效促进当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提升其利用效率,提高其适应性与实用性。
   
    一、“物联网”视域下智能图书馆服务模式概念的构建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之间相连的互联网”,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以及传感器等专业信息传感设备,以云计算或者其他信息集成与运用方式将各类物质或者物品以及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对于物品的识别、定位等等,从而实现物体的智能化管理以及控制。而图书馆的图书或者知识,自然也就包含在物品之中,因此,基于这样的理念,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就必然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从而让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图书或者文献资料的科学化管理以及有效运用。
   
    二、智能图书馆构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大都是利用条码与磁条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读者的体验感。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RFID技术以及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运用的已有近千家。造成这些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国内的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晚,无论是红外感应还是定位系统等都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实现物质信息的转化以及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跟踪管理。不过,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我国于2011年9月在江苏无锡建成了国内首个物联网智能图书馆,也是首家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开放型现代图书馆,网络图书服务是其身上最显着的标签。该图书馆依靠互联网技术借助手机、电子书等终端,向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该馆突破了一直困扰于本行业的各类技术难题,成为具有推广意义的图书馆改革案例。在这个图书馆里,图书馆工作者或者客户使用终端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类智能设备或者计算机向读者提供便捷的资讯和查询服务,以此来实现图书文献资料的有效监管与使用。图书馆里面还采用了电子阅报器等先进仪器和手段,让读者能够轻易实现全天时自助还书服务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在国内,各大学校图书馆要想科学实现智能化服务以及管理,那么就必须要注重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从而在其基础上,科学运用物联网技术,使其能够更好地为需求者提供服务,最终使其能够体现出其更大的价值。
   
    三、智能图书馆应用模式
   
    (一)实施图书文献智能化管理
   
    在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无论是采编与典藏,还是后期的上架与借还,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图书馆人员进行操作,而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技术含量很低,对于人力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图书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那么就必须积极改变,有效运用RFID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从而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服务,把图书馆的业务重心落在信息挖掘以及导航上,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技术应用效率。如我们可以利RFID技术及其系统,实现图书电子标签的转化以及图书自助借还、快速盘点与智能分拣等等,以此来节省人力物力,提升图书馆管理效果。
   
    (二)实施图书馆服务智能化管理
   
    在未来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管理者或者说是服务者通过智能手机的终端,利用RFID先进的自动感知与存储技术将各种各样的数据主动进行分析和采集,并经过简单的系统加工整合以及处理逐步形成高质量的信息,从而帮助图书馆明确其读者需求以及解决各类业务问题,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以及书籍等各类信息也可以使用各类读取系统,将它们转换为一些网络数据格式,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有效性转换,实现图书的阅读以及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其信息进行科学化整合与处理。图书馆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于读者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推导出读者最近关注的知识点,进而实现智能化推荐与分享,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效果。
   
    (三)构建终端新型智能化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是当代图书馆应用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主要是指读者通过自身的电子终端,以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接入图书馆,从而实现阅读、查询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实现信息学习与整理的需求,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从而对图书馆各项事务进行有效性管理以及维护,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无人化管理。如图书馆则可以利用身份认证等手段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分层次管理,从而完成多元化的统筹分析,使师生以及有阅读和查阅需求的读者能够科学地完成查询。借阅以及归还服务。图书馆一旦到了新书或者举办各类活动,也可以对有需求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进行精准服务和精准营销。
   
    总而言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未来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会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作为当代图书馆工作者一定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打破自身思维上的桎梏,从而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中,科学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进而为图书馆工作现代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鑫,雷伟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8(31).   
    [2]马林元.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6(23).  
    [3]高彧军.人工智能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8(2).  
    [4]李建伟.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演进--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J].情报探索,2018(4).   
    [5]黄晓斌,吴高.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原文出处:李汉梅.“物联网”下高校智能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08-10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