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应用化学论文

导师团队下应化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31 共4405字
摘要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统计数据显示,近 10 余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较以前增加很多,而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增长远远落后于研究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师生比例不协调,再加单导师制占主体地位的培养模式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2].目前,单导师制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局限性日益凸现,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探索导师团队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客观需求。本文针对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探讨了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 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

  1.1 生师比过高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迅猛,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 2020 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达到 200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随之要求研究生导师数量要有相应的增长[3].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均指导学生数在部分高校早已超过两位数,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加之许多导师除指导研究生之外,还要承担课程教学、参加会议、申报项目和出国访学等任务,实际上导师用于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2 单导师制不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研究生导师各自为政、孤军奋战不愿与其他导师携手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利于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一是提高实践能力。高等学校的导师多偏重于理论研究,少实践应用,现今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将面对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且复杂的研究对象,只有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才能提高科研创新效能。因此,由不同知识背景的导师协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二是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生的培养成果体现在其实践能力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考核在学位论文与发表论文上。任何一篇优秀的论文都不仅涉及本学科知识,还会涉及到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每个导师对自己所在的学科或研究领域都有着较透彻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但对其他学科或领域可能知之不多,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1.3 导师队伍缺乏培训

  随着国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之高校科研任务的加重,导师疲于培养研究生和完成科研任务,无暇进行自身的“充电”,导致部分研究生导师不能集中精力更新知识与提高自身素质。再者,部分新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经验,很多导师把研究生当成了自己团队的科研人员,让其去完成自己承担的大量科研项目,而没有精力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培养”研究生,以及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难以胜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艰巨任务。另外,还有一些导师忙于行政及社会事务或自身不思进取,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5].

  2 构建多元化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化学专业全体导师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构建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该研究生导师团队由相同学科专业、不同专业特长、不同知识层次的导师以及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构成。导师团队主要有以下 5 个鲜明的特点:(1)专业层次上,以本专业为主,相近、相关专业为辅;(2)职称层次上,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相结合;(3)学历层次上,博士、硕士学位相结合;(4)教师来源上,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相搭配;(5)年龄层次上,老、中、青相结合[6].这样一个由专业特长不同、职称学历互助及背景年龄互补的导师组成的复合型团队,相互补充和促进,有利于研究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提高其创新能力。导师团队的基本模式是主导师(校内)+副导师(校内或校外)+助理导师[7],可以采用以下 4 种模式进行组建。

  2.1 主导师(校内)+副导师(校内)+助理导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校内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建的导师团队,其特点是相互间比较了解,可以依托已有的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培养研究生。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化学为主,与农药学及食品科学相结合。如应用化学与农药学交叉的导师团队模式为教授(博导)+教授(博导)+助导;应用化学与食品科学交叉的导师团队模式为教授(博导)+副教授(硕导)+助导。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导师团队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习和交流,扩大了研究生的知识面。

  2.2 主导师(校内)+副导师(外校)+助理导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校内专家与其他大学的专家组建的导师团队,其特点是能够利用其他大学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丰富研究生的学习经历。该模式中的“外校”不仅局限于国内,更拓展到国外的大学。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与美国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生的互派学习,形成了国内教授+国外教授+助导的联合导师团队模式,既开拓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显着提高了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

  2.3 主导师(校内)+副导师(科研院所)+助理导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校内专家与科研院所专家组建的导师团队,其特点是能够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现校所间科教结合、优势互补,达到研究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联合培养,形成了教授(博导)+研究员(博导)+助导的导师团队模式,从而使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2.4 主导师(校内)+副导师(行业企业)+助理导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组建的导师团队,其特点是能够将产、学、研有机结合,锻炼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通过与哈尔滨光宇蓄电池有限公司、三精制药等企业合作,形成了教授(博导)+高级工程师+助导的导师团队模式,显着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且使培养的研究生更能适应和满足行业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研究生的就业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