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应用化学论文

导师团队下应化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31 共4405字

  3 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优势

  3.1 显着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1.1 研究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研究生导师团队实行导师集体决策制,共同为研究生选课、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培养方案及共同设计研究生的实验路线等,共同监督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情况及实验的进展情况,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导师集体决策制克服了单导师的弊端,发挥了团队的智慧,提高了决策质量,体现了管理水平,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8].

  3.1.2 研究生团队意识得到培养 导师团队是一个整体,全体成员为了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研究生每次的阶段性汇报、总结都是在导师团队共同探讨、协商和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处在集体指导的氛围中,增加了与各导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集体氛围和集体力量的熏陶下,形成较强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高年级和低年级的研究生之间形成了传、帮、带的合作氛围和良好的团队环境,使研究生整体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培养。

  3.1.3 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导师团队成员不同的学术背景、学术风格、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学缘结构,使得他们对同一学术问题的研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的过程中,导师们的思维进行相互的碰撞,充分发挥了团队内各位导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优势,提高了研究生培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综合性。如应用化学与农药学团队的研究生在前期工作中,在应用化学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后期在农药学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活性、酶活性的研究,充分接触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在对应用化学与食品科学团队的研究生进行培养时,前期在食品科学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测定食品的加工特性和生物活性,后期在应用化学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对食品中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使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完成了研究工作。学生在掌握了化学领域的研究技能后,能够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成果在国外优秀期刊上得到发表。近 3 年来,在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成功申请研究生创新课题8 项,共发表研究论文 30 余篇,其中 20 余篇被 SCI 或 EI 收录,并有 3 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较之 3年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甚至零的突破,全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 有效实现学科交叉

  导师团队模式是实现学科交叉的有效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各学科彼此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界限日益变得模糊。以化学学科为例,它与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都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通过培养研究生这一共同目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有利于研究生集各学科特长,吸收各学科精华,有助于形成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实现学科交叉[9].

  3.3 有利于导师团队队伍建设

  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提高培养质量,而且能够拓宽导师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导师们在不断交流、切磋和探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领域,扩宽了研究思路,激发了研究灵感,提升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术水平[10].导师团队中资深导师和年轻导师恰好是互补的关系,资深导师基础扎实、经验丰富,但精力有限;年轻导师接受新鲜事物快,富有激情和活力,敢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科研理念,两者相互补充和促进;而且在工作中,年轻导师在资深导师“传、帮、带、导”的培养与带动下,促使其努力工作并不断创新,快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总之,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单导师制局限性凸显,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行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已成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客观需求,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重基础、宽领域、强技能的高层次人才,进而有助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于建坤。2014 年研究生招生五大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3-10-10(7)

  [2] 刘彩红。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模式[J].高教探索,2012(5):104-106

  [3] 高明生。校企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7):34-35

  [4] 高志芳。导师团队模式下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3-114

  [5] 李雪治。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必要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71-172

  [6] 岳国峰。基于导师团队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01-402

  [7] 苏菁,江丰。基于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8):62-63

  [8] 张意忠。论导师团队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130-133

  [9] 夏士雄,王志晓。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65-67

  [10] 宋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21(4):85-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