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家庭教育对高校生自杀态度的影响(3)

时间:2017-06-23 来源:卫生软科学 作者:黄雷晶,王晶,胡勇娟, 本文字数:7726字
进一步独立分析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两种教养方式影响自杀意念的路径特点,结果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 ( β =- 0. 19) 大于母亲 ( β = - 0. 09) ,父亲情感温暖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以间接路径为主 ( 直接 β = 0. 09,间接 β =0. 14) ,而母亲情感温暖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以直接路径为主 ( 直接 β =0. 12,间接 β =0. 05) ; 母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 ( β =0. 22) 大于父亲 ( β = 0. 01) ,父亲过度保护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母亲过度保护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平均分布在两条路径上 ( 直接 β =0. 12,间接 β = 0. 11) .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新生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大约占 3. 6%,同 Lee[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明显低于国内文献[17]报道 25. 89% 的检出率,可能与所用的测量问卷不同有关。另外,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可能享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好的经济条件,所以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稍低于非独生子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本次路径分析结果中,父母拒绝教养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完全被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方式所掩蔽。可能因为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与情感温暖及过度保护均有关联,例如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的惩罚既是一种拒绝也是一种过度保护,因此相对于拒绝教养方式,父母早年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对子女成人后的自杀意念影响更显著。
  
  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显然是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一个有力保护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结果[18,19]相一致,父母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焦虑、孤独、敏感等消极情感,完善人格和人际交往技能,从而遇事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 而缺乏父母关爱和理解、亲子关系不和谐或频繁发生冲突的家庭内,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最多。另外在这种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下,孩子也乐于接受父母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提高自己对各种事件的应对效能。因此,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反应能力,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形成[20]; 另一方面通过获得良好的应对技能和有效的社会支持,间接消除生活应激事件向自杀意念的转化[21].父母情感温暖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作用较母亲作用更为显著,这似乎有悖于中国传统的 “严父慈母”的教养观念,但却是当代家庭现实的反映。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大家庭,孩子的情感支持更多来自母亲和兄弟姊妹,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独生子女小家庭,父亲情感交流和关怀支持对孩子健康成长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等表现出过分的担心,因此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情感生活给予过多的干涉和担心。这种担心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是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对外面自由世界的探索,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他们的独立发展、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和决定,则长大成人后遇到应激事件很容易陷入不知所措或逃避退缩的尴尬。因此,父母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母亲过度保护行为对子女自杀意念的影响值得重视。母亲过度保护一方面导致孩子被动依赖心理较重,生活中遭遇的应激事件更多; 另一方面造成孩子的自我效能较低,情绪缺乏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本次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得分越低。其中,母亲文化水平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取决于父亲的文化程度,只有在父亲文化程度较高时才对自杀意念有影响。这说明在家庭里相对而言,父亲文化教育水平对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亲子之间互动频繁,因此子女感受到的情感温暖更多。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程度越高,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可能对子女的学习、工作等干预更多,因此子女在感受到较多温暖理解的同时,也会稍稍体验到更多的过度保护。这些现象均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得到证实,即高学历父母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更为多见,尤其是情感温暖理解的正性教养方式更加突出,因为本次研究结果同时发现,父母较高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总体而言起到更多的保护作用。
  
  总之,以上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成年后的心理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可通过应对方式分别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持续产生保护和危害作用。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中,可并用直接干预措施和间接干预措施。直接干预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和认知水平来减少自杀意念的发生,间接干预可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增加父母教养知识、改善父母教养观念、提高父母教养技能,减少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增加与孩子的亲子沟通等。而从长远来看,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才是干预自杀行为的根本措施。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某医科大学的所有新生,样本代表性不够,且样本含量较小,这是本次研究的第一个不足,未来调查研究需考虑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采用分层与整群等多种抽样方法,全面考察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况、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自杀意念进行因果关系判断,是存在的第二个不足。建议未来采用纵向队列研究,进一步确认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自杀意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应对技能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杀意念变化情况来验证三者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无论是纵向研究还是干预研究,都需要注意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混杂变量的均衡性。
  
  另外,本次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权重总计约为30% ,剩下的 70% 影响权重都包含有哪些因素? 它们的作用机制如何? 是否与父母教养方式或应对方式存在协同或交互作用? 所有这些未知因素都还需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BRIDGE J A,GOLDSTEIN T R,Brent D A. Adolescent suicideand suicidal behavior[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2006,47( 3 - 4) : 372 - 394.
       [2] 费立鹏。 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4) : 277 -279.
       [3] WILCOX H C,ARRIA A M,CALDEIRA K M,et al. Prevalenceand predictors of persistent suicide ideation,plans,and attemptsduring college[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0,127 ( 1- 3) : 287 - 294.
       [4] MCAULIFFE C,CORCORAN P,KEELEY H S,et al. Risk ofsuicide ideation associated with problem - solving ability and at-titudes toward suicidal behavior in university students[J]. Crisisthe Journal of Crisis Intervention & Suicide Prevention,2003,24( 4) : 160 -167.
       [5] 隋晓爽,陈 伟。 中学生自杀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 9) : 1146 -1148.
       [6] 褚成静,潘艳云,杨 敏,等。 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12,( 5) : 654 -656.
       [7]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 9) : 765 -768.
       [8] 李 昊,张 卫。 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应对效能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2011,( 3) : 84 -88.
       [9] PINAWATSON B,CASTILLO L G,RODRIGUEZ K M,et al.Familial factors related to suicidal ideation of Latina adolescentsin the United States.[J]. 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 Official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Suicide Research,2014,18( 2) : 213 - 220.
       [10] GOULD M S,FISHER P,PARIDES M,et al. Psychosocial riskfactors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completed suicide[J]. Archivesof General Psychiatry,1996,53( 12) : 1155 - 1162.
       [11] JIXIANG Zhang M S,MED J S,JING W M. Adolescent self -harm and risk factors[J]. Asia - Pacific psychiatry: officialjournal of the Pacific Rim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2016,8( 4) : 287 -295.
       [12] 甘景梨,杨代德,高存友,等。 某部新兵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 1) : 37- 39.
       [13] 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14] 蒋 奖,鲁峥嵘,蒋苾菁,等。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 1) : 94 -99.
       [15]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增订版) : 95 -100.
       [16] LEE S,FUNG S C,TSANG A,et al. Lifetime prevalence of sui-cide ideation,plan,and attempt in metropolitan China. [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7,116( 6) : 429 - 437.
       [17] 和 红,杨 洋。 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 1) : 80 -83.
       [18] LAI K W,MCBEWRIDE - Chang C. Suicidal ideation,paren-ting style,and family climate among Hong Kong adolesc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36 ( 2) : 81- 87.
       [19] LI D,LI X,WANG Y,et al. Parenting and Chinese Adolescent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The Mediating Role ofHopelessness[J].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2015,25( 5) : 1397 -1407.
       [20] KWOK S Y C L,SHECK D T L. Personal and Family Corre-lates of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Kong[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95 ( 3 ) : 407- 419.
       [21] CHANG E C. Predicting suicide ideation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 examining the role of social problem solving as a mod-eratorand a mediator[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 7) : 1279 - 1291.

黄雷晶,王晶,胡勇娟,薛朝霞.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路径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7,(02):38-42.
相近分类:家庭教育学论文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