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中家长参与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作者:杨青,曾丹
发布于:2021-12-09 共5520字

  摘    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受到各高中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关注。为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可从改变家校联合育人方式角度,引导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走进、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参与语文听、说、读、写等学习、评价活动,挖掘有效教学新亮点,这对于激活师生语文课堂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素养,建立学校和家长沟通渠道,增进家校情感,意义重大。学校应当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发家长课程资源、家长评价课堂等角度引导家长参与课堂教学。

  关键词 :     高中语文;家长参与;课堂教学;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大刀阔斧

  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上海、浙江率先施行新高考改革,山西2020年完成新高考和课程教学改革,拟采用3(语、数、外)+3(政、史、地、物、化、生六选三)模式,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外,学生从其他六门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对职业发展有利的三门学科参加高考。此次改革变化最大的是语文课程。从试卷分析来看,考查重点是学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活学活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蕴含革命文化的作品也成为考查内容。面对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何适应新高考,是学生、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被简单机械的训练替代,部分学生以功利的心态学习语文,认为语文成绩提升缓慢,学或不学对成绩影响不大,语文课堂便成了他们学习其他课或休闲的“场地”。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语文课应如何教学?怎样教学才能适应变革,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面对新高考的新要求,本文试图从联合家长参与课堂、共育学生的角度,挖掘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生长点。

  二、家长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意义深远

  (一)减轻学生、家长繁重的课外负担

  影响人一生成长的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外,最基础、最根本、最深刻的应是家庭教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因此孩子除了完成正规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要报各种培训班,这使家长、孩子都累得喘不过气来。近年来,家庭内部因为作业导致尖锐冲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实际上,就语文学习而言,许多语文学习方法习得、阅读习惯养成、语文关键能力的形成等,主要还得依靠课堂。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启发者、组织者,角色定位一定要准确;学生要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独立思考阅读及写作,总结做题规律和技巧。语文常态课课堂情况怎样?家长作为最了解学生的监护人,也应深度参与其中,与教师、学生形成共时性对话交流,了解师生学习语文的真实状态,倾听师生的真实心声。这样一来,孩子便不至于在课后学习很多劳神费力的内容,家长也不至于熬夜辅导却不得要领。家长融入语文课堂,还有助于形成家长与教师合力育人的机制,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1.png

  (二)激活师生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德国现代社会学家滕尼斯比较了社会与共同体的差异,认为共同体是一种不同于社会的交往有机体,特指那种凭传统的自然感情而紧密联系的交往有机体,并将共同体区分为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大类。而对应这三种共同体的具体例子就是亲属关系、邻居关系以及友谊或同志关系。显然,按照滕尼斯的说法,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堂是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联合课堂,在课堂中,家长与教师在共同育人过程中形成紧密联系的交往有机体。其实,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块沃土,相对于教师、学生,家长有着别样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思考,他们走进语文课堂参与教学,能在无形中给师生打开另一片视野。课堂上师生和家长进行思想碰撞,语文氛围浓厚,增进了家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而情感是课堂的润滑剂,情感的注入自然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与家长在鉴赏文学作品中培养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在分析、评价文学主题时尽显思维风采,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熏陶文化气质。

  (三)启发课堂新思维,助力提升教师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提出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相对封闭的语文课堂中,除了通过阅读开阔学生思维外,家长与教师、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对于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显得尤为可贵。高中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他们看待问题、分析文本会有独到和新颖的见解,在某些关键内容的解读上,他们会提出融合自己人生经验的个性化看法,从而引发师生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升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并且,家长在参与语文常规课堂教学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文本会有多重理解和多样化的解读,这对于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三、家长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困境剖析

  家长作为家校育人的主角,理应在繁杂的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家长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学校领导、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

  当下高中各学校语文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除了日常安排的公开课上,有教学同行、领导等其他人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外,其他常规课只有教师教、学生学。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长沙市一中每学期都会有教学活动开放周,所有同行、社会人员和家长等可以在开放周内观摩课堂,此外,许多学校也有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也未能真正了解师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情况,家校育人沟通方式还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更有许多学校仍受旧有教学思维的禁锢,不愿意向社会,尤其是家长开放课堂,更不用说让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随着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创新家校联合育人方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对师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独特的价值。

  (二)家长、学生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失当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家长、学生认为高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升学率,但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是,学生因高考压力大而自寻短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育人岂能只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实际上,十九大报告已明确提出教育教学要浸润立德树人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本质应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可持续性终身发展。

  (三)家长水平有限,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效果不佳

  学生家长从事各种职业,有着各种独特经历,但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评价教学活动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致使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四、有效落实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方略,创新家校联合育人方式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家长有必要参与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智慧引入家长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1. 引导家长理性看待高中学生恋爱现象。

  有些高中生恋爱了,家长很是惊慌,不知如何是好。笔者教学沈从文《边城》时,就结合课文与学生、家长一起展开了探讨:爷爷是真心关爱孙女,希望孙女有个好的归宿。婚姻幸福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础,新时代的高中生思想独特,有个性,他们对恋爱乃至以后的婚姻生活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给他们适当的空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幸福,而不是一味不加思考地“堵”。这样的交流让持有恋爱影响孩子成绩的家长慢慢把揪着的心放下来,开始热烈讨论怎么对待人生中的亲情、爱情和友情。课堂上,教师适时引导家长和学生思考:该怎样透过翠翠的爱情、傩送的手足情、爷爷的亲情等看人一生的幸福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人生经历不够丰富,对幸福的理解比较肤浅。他们认为,所谓幸福就是宿舍姐妹们和睦共处,考试成绩优秀,家长、老师关爱,等等;家长们人生阅历丰富,他们依托自身所经历的人生大事深刻阐释人生幸福观;笔者也从个人职业的角度来谈什么是幸福:学生的成长进步,得到家长、学校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大家畅所欲言,激发起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欲求,同时也拉进了心与心的距离,融洽了情感,升华了对人生幸福的理解,教学效果显着。

  2. 关注分数的同时更应关注教育本质。

  有些家长、学生求胜心切,认为考试成绩优异就是人上人,以考试评价成败。其实,教育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育人,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力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的深入变革,那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在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敞开心扉、自由交流,而不只是紧紧盯着学生的分数,以分数论学生。在与学生共同研读《老人与海》这篇外国小说时,笔者有意将特别在意孩子考试成绩,不关注孩子平时学习态度的家长引入课堂,共同鉴赏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老人出海捕获鱼后,遭遇鲨鱼、鲭鲨等的“袭击”,他或许可以不必冒着生命危险与鲨鱼们斗争,但是老人为了保护他的胜利果实,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虽然最后一无所获,但是在与鲨鱼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毅精神令人钦佩。笔者引导学生和家长大声读“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情感升华,心灵共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信、坚定地走好人生之路,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获得生命成长。

  3. 切磋交流中不断走向灵魂成长。

  不少中国式家长盲目怜惜孩子。为了让家长、学生更深刻、理性地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笔者提前引导学生和受邀家长预习了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了解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形态。笔者引导家长、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够引起哲思的句子:天真、孩童式的爱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相对成熟的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更为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家长和学生就他们的成长经历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此次学习,他们都表示要慢慢走向成熟的爱。有些家长和学生还关注到文章分析了父爱和母爱的区别: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是人的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笔者以此为契机升华主题:一个人要逐渐成熟,需要有母性的博爱,更要有父性的理智和判断力。在家长一起与师生品析关键语句时,多种思维激活了课堂,彰显了家校共育学生的独特魅力。

  (二)教师巧妙引入家长生活资源,打造语文特色文化课程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精神的教育、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应是某一个人做的事,而应当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中,贯穿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中,贯穿于每一个家庭之中。因此,笔者着力积聚家长的作用力,开发家长语文课程资源,联合家长打造语文特色校本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太原市西山煤电矿区,很多学生家长是矿区职工,针对在矿区工作的家长,笔者利用学校开设的语文校本课程——走进“家”的文化,吸引家长们踊跃参与。有位家长的分享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30年来一直在矿区一线工作,他向学生介绍了矿井下面的作业情况、环境等,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矿工工作的不易,切实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增强了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实际上,在课堂上引入家长生活资源,共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在全国许多名校都有实践,也有不错的教学反响。

  (三)积极引导家长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课程评价。语文教师应利用不同主体的多角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更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语文优质课更多关注教师同行、学校领导、学生的评价,却忽略了家长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怎么进行评价,需要哪些人评价?以笔者所在学校——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为例,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成绩来考查,并辅以其他评价方式:学生每天都要填写课堂日志,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期末,教务处要检查作业,通过语文教师评改作业(必须有作文)的次数、评语情况、学生错误复批等反馈教学情况;网上评教活动。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共时性评价是客观、理性反馈教学效果的得力之举。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走入语文课堂观察自己孩子的学习态度、行为、兴趣、状态等,有助于其与教师形成合力,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尝试引导家长站在各自立场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当然,笔者主要是引导家长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来评课,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语文教师能够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那么,这样有家长、学生和教师开诚布公反馈教学效果的课,必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火车头,应率先垂范,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家长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成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的学习共同体,为创新家校育人方式,增进家校情感,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素养贡献独特力量。

  参考文献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 长沙市长郡中学
原文出处:杨青,曾丹.家长参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13-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