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做好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应具备的五点意识(3)

来源:语文知识 作者:庙诗仙
发布于:2017-03-22 共5727字
  所谓的景语,即对形象的考查,主要指景物、事物形象,它是诗歌赏析的起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情语又是赏析诗歌的一个归宿点。通过景语这个起点和载体,可考查景物营造的意境(境语),以及描写景物的手法(法语)等。
  
  无论是江苏省还是其他省的高考题,很多题目都是从四个角度命题的。
  
  如 2011 年重庆高考题:“客愁”在〔明〕张弼的《渡江》一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这道题考查的是思想情感,属于情语角度。再如 2010 年安徽高考试题:杜甫的《岁暮》一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这属于考查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类,属于“法语”的角度。
  
  在小说这种文体中也要树立“四位一体”的要点意识。如图:
  
  
  即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同时是为小说主题服务的。主题是灵魂,三要素中的人物常常是核心。无论是江苏省还是其他省份有关小说的高考题,有几类题基本上是必考的:或从环境入手,问某段自然景物或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或从人物入手,问某主要或次要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或问某个情节或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或探究主题意蕴或标题意蕴。无论从哪个角度设问,答题的思路都应是四位一体的。如问某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考虑四个角度:即环境角度(环境本身交代了什么);情节角度(对推动全文情节或对下文某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角度(暗示人物的心境、处境、命运结局等);主题角度(如社会环境常会暗示主题等)。当然不是每一个提问都一定会全面考查四个角度,可能侧重其中某几个角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学生的整体思考应是四位一体的。
  
  如 2008 年江苏的高考小说《侯银匠》,其中有一问: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如下:
  
  1.情节角度: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等情节提供依据。
  
  2.人物角度: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又如 2011 年江西高考小说《晚秋》有一问:请指出小说第三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四位一体的角度其实涵盖了高考小说考查题型的大半江山。如从情节角度出发,高考命题又引申出情节概括题型、情节作用题型、情节安排设计探究题型。从人物角度出发,又设置了人物形象分析或概括及人物形象作用题型等。
  
  所以,增强复习各种文体知识的要点意识,就会让学生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拥有了一个罗盘,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不至于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五、以点串面的整合意识。
  
  语文知识点的复习内容看似是由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板块构成,但很多时候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开来的,它们之间有交集、有交叉、有交融。找到每个模块之间的共同点、交叉点、贯穿点,就能很好地以点串面,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增强整合意识,在异中求同,分中求合,寻找隐性的知识点,串联多个知识模块,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习效果。高三语文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常常有这样的误区:
  
  因为初中不考,故不教;高考不考,就不学。有些知识点虽然表面上高考不直接考查,但一直在隐性地考查。比如有关汉语句子成分知识点。如图:
  
  
  句子六大语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其顺序及其词性构成的隐性考查涉及到语病、对联、文言文断句、翻译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
  
  如语病题里的划分主干法就能重点考查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赘余这几类语病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等。“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要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2013 广东)这里“缓解”与“载客”搭配不当,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在“载客”后加中心语“的压力”.同时,通过这种主干划分也能知晓,此题也可看作成分残缺。
  
  而在定、状、补这些枝叶成分中,也可考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定中或状中)。如“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2012 北京)这里“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属定中搭配不当,应把“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
  
  又如在江苏文科附加题文言断句里,也能有效利用这种句子成分分析法来提升做题的效率。
  
  2008 年江苏高考试题: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要求给画线句子断句,限 6 处。出错最多的地方是最后一句,有人断句到“此”之后。其实根据句子成分分析,“此”应做最后一句的主语,正好构成主、谓、宾三大主要成分,断到“此”后,则末句缺少主语。
  
  对联题更是追求一种对仗工整,对仗工整里就涵盖了词性的对仗。如上联: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请选出下联。有学生选下联: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结合上图的句子语法成分排列图可得出:上下联前五字对仗较工整。但问题是,“花香鸟语”是主谓结构,“香”和“语”是谓语。而“群山”之“群”是修饰名词的,是形容词“.起”是动词“,花”是名词,正确的选项应是“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绿”和“青”本是形容词,这里放在主语“水”和“山”后面,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成分,也构成主谓结构。同理,在文言文的词语用法和意义辨析以及文言翻译里也会运用到句子语法成分的知识,这里不再赘述。
  
  可见,增强以点串面的整合意识,就能让学生重新重视被忽略、被遗忘的句子成分这类语法知识,使它重新焕发生命活力,让死的、枯燥的知识点重新灵动起来,对于学习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有辅助性的促进作用。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之方法、策略,不是一篇文章所能道尽的。但具备这五种复习意识,无论是从宏观整体上,还是从微观细节上;无论是在不同模块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辐射面的比较联系上,还是在同一模块知识点内的纵向线索性的迁移联系上,都能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路可遵循、有法可依靠、有线可凭借,为繁重的记忆减压、释压,使知识记忆的质量提升,使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
  
  注释:
  
  [1]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原文出处:庙诗仙. 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策略之我见[J]. 语文知识,2016,17:75-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