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22 共2786字
标题

  《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重组教材

  由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涉及空间是非常广的,再加上学生认识和了解事物及道理的能力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理解出发,在教材上做到不拘一格、取舍得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那么,对教材为什么要做到有所取舍呢? 一是为了先有所得。 教学的目的首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过多地传授知识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困惑甚至是反感。

  二是能够摒弃多余, 更好地瞄准教学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生成。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文章很长,要做到长文短教,我就采取了有所取舍的教学方法,以一条主线的形式来串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行文线索,出示一个主问题:丑小鸭先后流浪到了多少个地方,受到了怎样的遭遇? 第二课时的主问题设计是: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但是关键的一点必须是体现教材所要解释的“标准”要求。

  二、有效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

  情境教学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对改变传统进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创设并利用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的一 种 非常有效的方式 .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认知欲望,语文 教 师要根据 教 学的 目 标 以 及重点难点 ,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情境, 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欲望,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在初中语文的开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下工夫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去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敢于创新并挑战权威,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 其次,要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学贵知疑”,有疑问学问才能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提出疑问持支持鼓励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闪光点,并顺势而为加以引导。 最后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在开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前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课堂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授了学生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不能只依靠这种形式,而是要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其在这种环境下,能更好地思考。 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思想感情的启发下,产生共鸣。 同时,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能用期待和鼓励的言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教师要能充分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创造一定的环境,进而使学生能在比较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 )注重学生的层次性 , 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性出发,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入地进行探究问题, 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进行思考。 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 还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 就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 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真正地学到新知识。

  三、有效设置问题,启迪思维

  (一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 “趣 ”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二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 “巧 ”

  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通过提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 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社会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明显,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的营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反思并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思考解题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归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情绪 、思想意志、个性 倾向 、气质性格等因素。 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内在兴趣的了解和培养, 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尽量展示学生作文的优秀之处,可以从作文的立意、情感、结构、描写等角度, 具体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这些都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这个分析的过程,也正是展示和传递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德胜。中小学教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6)。

  [2]吴钢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教育研究,2001(9)。

  [3]李卓奇。互动新课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6)。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