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园艺学论文

大棚栽培黄瓜营养性障害与病虫害控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3 共1421字
标题

  大棚栽培黄瓜由于受区域专业化生产、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的限制,黄瓜连作非常普遍,非常容易引起各种营养性障害及各种病虫害,生产上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黄瓜缺磷症

  1.1 症状

  一般缺磷时植株矮化但不明显,植株生长受阻,茎短而细,叶片小,叶色浓绿,叶片发硬,稍微向上挺;老叶有明显的暗红色斑块,有时斑点变褐色,下位叶片易脱落;须根发育不良;果实小,成熟晚。

  1.2 防治措施

  黄瓜是对磷非常敏感的作物,土壤缺磷时,除了施用磷肥外,预先要培肥土壤。苗期特别需要磷,应注意增施磷肥。为防止土壤酸化,要施用充足的堆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堆肥后,磷酸根离子不会直接与土壤接触,可减少被铁、铝结合的机会,对磷的吸收很有利。应急措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2 细菌性角斑病

  2.1 症状

  真叶发病初期出现针尖大小水渍状浅绿色斑点,迅速扩大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水渍状明显,有时可见到有乳白色菌脓。此病连接成片时可形成多角形的破损面。本病与霜霉病的区别是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发白,后期穿孔,叶背面无霉毛,有白色粘液;霜霉病病叶病斑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不减薄,后期不穿孔。茎蔓发病,初为水渍状小圆点,后变为淡褐色。

  2.2 防治方法

  防治细菌性角斑病要以防为主,当平均日气温 12℃低于时,连续 2~3 天阴雨,突击用药 1 次,隔 3~5 天再用药 1 次,连续 2~3 次,可控制发生。

  2.2.1 种子消毒:用 50%菌成 1000 倍液浸种 6 小时,捞出种子浸入清水中 3 小时后催芽播种。

  2.2.2 采用无病土育苗: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防止重茬,田间随时清除病叶并深埋。

  2.2.3 药剂防治:可用 30%DT 杀菌剂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50%1000 倍药液的甲基托布津、可杀得等综合防治,效果良好。冬季发病严重时,用医用硫酸链霉素和青霉素,5 千克水中各加 1 支。

  3 炭疽病

  3.1 症状

  茎、叶片受害,初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红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潮湿时病斑中央出现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开裂,瓜条从病部弯曲或畸形。

  3.2 防治方法

  3.2.1 土壤处理: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

  苗土可用无病大田土,或进行土壤消毒,用菌线威,0.3~0.5 克/平方米对水 5000 倍,均匀喷洒在苗床土面。

  3.2.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天诺颗粒丰杀菌型对水1000 倍喷洒植株,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喷雾。

  4 根结线虫病

  4.1 症状

  受害植株的侧根和须根上长有奇形怪状或念珠状的根结。根结是局部膨大而成的,初期多为白色,后期变成淡褐色甚至黑色,有的上面长有细弱的新根,严重时就成为一团团须根,中间夹杂着根结,剖开根结,其中藏有乳白色线虫。

  4.2 防治方法

  4.2.1 培育无毒壮苗:一是用无病原的土进行育苗;二是采用物理方法提前处理床土。

  4.2.2 高温处理:利用线虫在 55℃下只要 5 分钟就可以致死的特点,采用夏季撒石灰、铺稻草、淹水、覆膜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开水逐畦浇灌将其杀死。

  4.2.3 深翻:利用根线虫主要分布在 3~9 厘米的表层土中的特点,深翻或起出 20 厘米耕层土,可减轻危害。

  4.2.4 实行计划轮作:实行与黄瓜远缘作物如韭菜 2~3年轮作,就可以断绝线虫的食源,使其无法生存。

  4.2.5 灌施药剂法:施用底肥,2 次深翻将粪土与土充分混匀,耧平。用 1.8%齐螨素乳油 6.0~7.5 升/公顷,将其与 375 千克/公顷细沙土拌匀,然后均匀撒布地面,深翻8~12 厘米,耧平。定植后用 80%敌敌畏乳油 800~1000倍液,每株喷洒 250 毫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