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园艺学论文

西南地区早熟玉米和冬瓜套种栽培方式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1904字
论文标题

  简阳市地处西南地区,当地有多年的早熟玉米、冬瓜栽培历史,但多数农户因种植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粗放,光照、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经济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 近年,部分菜农尝试早熟玉米和冬瓜间作种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鲜食玉米已成为日常餐桌上的优质食材,市场需求量陡增,尤其是糯玉米、水果玉米等商品性好、耐贮藏的早熟栽培种。 冬瓜含水量丰富、口感细腻、栽培方式简单、无需施用农药、绿色生态,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鲜食蔬菜之一,也是月饼、罐头等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

  目前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农户采用传统的单独种植的方式栽培早熟玉米和冬瓜,未充分利用立体栽培优势,单产收益率低。 且冬瓜以无架栽培为主,授粉率低,瓜体与土壤接触面凹凸不平、上部着色不均匀、 瓜形不正, 导致冬瓜商品性大大降低, 未实现增产增收。

  2013 年,笔者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栽培管理模式、收益产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西南地区农户采用的早熟玉米和冬瓜栽培方式进行了优化,利用间作套种原理,对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调整,实现了玉米秸秆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和作物生长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了冬瓜的商品性及土地单产收益。 现将其关键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高效栽培模式关键技术

  1.1 品种选择

  各地区可根据地域情况及当前市场供求情况综合考虑,选择表现优良的品种,如玉米可选择糯玉米、水果玉米等新优早熟品种,冬瓜可选择银辉冬瓜、黑皮冬瓜等优良品种。

  1.2 茬口安排

  西南地区玉米播种育苗时间宜在 2 月中下旬,行距 30~50 cm,穴距 40 cm。 每穴 3 苗,3 行为 1 组,每组间隔 2 m。 冬瓜播种育苗宜在 3 月上中旬进行,4 月中下旬即可定植。 冬瓜种植在玉米的组间隔中,居中栽植 2 行,行距 1 m,穴距 50~80 cm;每穴 1~2 株苗,每667 m2栽培700~800 株为宜。

  1.3 播种育苗

  玉米、冬瓜播种育苗多采用穴盘、营养钵及方块育苗[1]等方式,可节约种子,提高发芽率。 冬瓜播种育苗前用 30℃左右温水浸泡 10 h,先进行集中催芽,再播种育苗,25 天左右即可定植;玉米育苗在 2月中下旬,20 天即可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可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

  1.4 田间管理

  玉米、冬瓜定植后,破膜出苗期需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早春气候变化多样,易出现低温雨雪或强日照干旱天气。 幼苗生长以白天气温 25℃、夜间18℃左右为宜 。 管理方式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如晴天时地膜午揭晚盖,低温雨雪时加盖薄膜。

  幼苗高 30 cm 后,注意保水保肥,还要加强对根腐病、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病虫的防治。

  1.5 玉米适时采收

  玉米的适时采收是该模式的关键环节。 早熟玉米采收期一般在 6 月, 鲜玉米可于授粉 28 天后采摘。 对于糯玉米、水果玉米等优质品种,采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上市,必要时可冷冻贮藏。6 月瓜蔓已超过 1.5 m,具 22 节以上节位,正值冬瓜授粉坐瓜期,此时玉米及时采收有助于为冬瓜提供生长所需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与冬瓜竞争,为冬瓜后期引蔓、授粉、坐瓜提供保障。

  1.6 冬瓜引蔓

  玉米采收后将秸秆在 1.3 m 处掰折,折而不断置于土中。 随即对冬瓜进行引蔓,使瓜蔓攀附在玉米秸秆之上,使无架变成“有架”,同时也提高了授粉率。 坐瓜后,随着瓜体质量不断增大,瓜尾坐在地上。 这种“有架”栽培模式不仅使冬瓜在夏季高温时节避免暴晒灼伤,也改善了传统栽培中瓜体与土表直接接触而导致的着色不均、 瓜形不正等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冬瓜商品性,深受市场青睐。

  1.7 水肥跟进

  据试验观察,西南地区采用该模式栽培银辉冬瓜,水肥跟进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重施基肥,每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40~50 担(50 kg/担),第二、三雌花稳果后,猛施追肥,该模式下栽培的冬瓜上市整齐度高,平均单瓜质量达 20~25 kg。

  1.8 因地制宜

  早熟玉米生长周期 140 天左右,冬瓜生长周期约 160 天,各地采用该栽培模式时,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对播种育苗、采收引蔓、病虫防治等管理措施适时调整,合理选择品种、恰当安排茬口,高效利用土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 效益评估

  据调查估算, 在该栽培模式下,667 m2可产鲜玉米棒 1 800 kg;冬瓜按每 667 m2栽植 700 株苗,每株按 1 个冬瓜计算,每个单瓜质量 20 kg,可产冬瓜14 000 kg。 鲜玉米棒按 1.5 元/kg、冬瓜按 0.6 元/kg批发价保守计算,每年可实现 11 100 元/667 m2。 若后期水肥跟上,冬瓜可连续坐瓜,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鲜玉米贮存、冬瓜露地贮存[2]等管理技术,继续深挖该栽培模式的潜在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罗强.瓜菜高效育苗技术———方块育苗[J].四川农业科技 ,2008(5):38-39.

  [2] 罗强 ,李瑶琴.无架冬瓜露地贮存保鲜技术[J].现代园艺 ,2009(10):19-2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