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美容养生中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作者:侯敏;段渠
发布于:2020-03-25 共3376字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之第五篇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经通阳、散寒通痹之效, 临床运用广泛,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收集整理近3年来部分有关此方在荨麻疹、痤疮、面瘫等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情况, 以此说明此方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荨麻疹,痤疮,结节性痒疹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临床常用经方之一, 始见于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 适的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脉证合参, 本证属于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 表里合病, 亦称太少两感证。证属表里同病而里证未甚, 治当表里同治, 温经解表。麻黄外解表寒, 附子温补肾阳, 细辛佐附子温经通阳, 又佐麻黄外散风寒。全方共奏温经通阳, 散寒通痹之效。多数医家认为辨证析机, 因机立法, 因法施方是中医诊疗的基本, 重在抓住病机。故临床应用不局限于太少两感证, 凡有风寒身痛、暴哑咽痛、冷风头痛、风寒齿痛等病证者, 皆可用之。方中对于细辛用量, 有多数医家指出, 细辛古以丸散用之, 故不过钱, 相当于今3g左右, 然今用之多以全草入药, 若辨证准确, 可用至8~10g以上。

  已有文献记载, 现临床中医诊治患者多病情迁延日久, 病机复杂多变, 以复合模式存在, 难以某一单方病机概括, 故治疗多以合方, 或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相辅相成, 临床收效显着。此方已在临床内、外、妇、儿科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得到广泛运用, 在中医美容中亦是如此。损美性疾病是指损害人体外在形象容貌美的疾病, 中医美容注重人体身心和谐与健康, 形美与神美是传统美的判断标准和追求目标。现收集整理近3年来部分有关此方在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情况, 说明此方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地位。

  1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中医称之为 “瘾疹”“风疹块”等。此病临床常见, 病情反复。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侵袭, 体表瘙痒风团影响患者交际及美观;愈后不留痕迹, 但过度搔抓, 形成抓痕, 容易遗留色素沉着亦对患者身心造成影响。此病病因病机复杂,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从患者教育、病因治疗、控制症状等方面着手, 常用药物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短期疗效尚可, 但远期疗效差, 易复发。中医常将此病分为风寒外束、风热犯表、胃肠湿热、血虚风燥四型, 治疗上予以去除病因, 对症治疗。现临床已有医家提出, 正确辨证, 合理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明显改善受寒易发的荨麻疹患者或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 且远期疗效好, 不易复发。近3年来已有多位医家以此方加减, 或结合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解表剂化裁, 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以阳虚感寒为主证的荨麻疹, 起效良好。如李献平教授[3]曾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1例阳虚为本、风湿热为标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配合针灸补肾助阳, 治疗2月余, 经治疗患者病情渐愈, 后以丸药缓图其功, 恢复良好。赵亮等[4]认为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而发病, 收集84例此病患者, 治疗组46 例口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耳穴贴压, 对照组38例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0%, 对照组为68.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22.5%, 对照组为46.2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永红等[5]认为寒冷性荨麻疹素体阳虚或表虚卫弱, 遇冷诱发, 临床收集44例此病患者, 治疗组26例患者予此方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 对照组予抗组胺药等治疗, 治疗组治愈11例, 显效7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5例, 显效7例, 有效5例, 无效5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半年复发2例, 对照组半年复发11例。

  2 痤疮

  痤疮, 俗称“青春痘”“暗疮”等, 是以颜面、胸背等处出现丘疹如刺, 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物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 严重者出现脓疱、结节、囊肿或瘢痕等损害, 多见于青年男女。痤疮患者皮肤的色泽和光滑度受到破坏, 皮肤颜色呈现不均匀的鲜花或暗红, 黑头粉刺使面部布满小黑点, 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破坏了皮肤的平滑和柔软弹性之美。失治、误治可留下永久性瘢痕。此病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医学难以治愈此病, 临床治疗主要在一般调护的基础上根据分级选择相应药物及手段, 以控制疾病严重性及防止瘢痕产生。中医认为此病病因病机多见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失调、血瘀痰结等;血热为本, 饮食不节, 外邪侵袭致病发生发展, 血瘀痰结可使病情加重。然临床有医家收诊痤疮患者, 经扶阳驱邪后病情得到极大改善。王庆国[1]曾治疗一成人痤疮患者, 此患者上有肺经血分热毒, 然下有肾阳不足, 气血不通, 患者阳气不振, 治以五味消毒饮、枇杷清肺饮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 清上温下法治疗3个月后病告痊愈。王丽娜等[2]认为岭南地区囊肿型痤疮患者病因病机多有痰瘀热毒郁结于上, 脾胃元气亏虚于下, 正气不足以托邪外出, 遂收入150例岭南地区囊肿型痤疮患者, 治疗组75例予火针疗法配合口服此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75例口服美满霉素胶囊, 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有效率为85.33%, 对照组为53.3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 治疗组外周血中IL-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面瘫

  面瘫系面神经的完全或部分病损导致的一侧面部完全或部分瘫痪所表现的证候群。面瘫影响容貌的美学特征。口角下垂会给人一种忧郁、愁苦的感觉。眼睑下垂影响眼部形态结构之美, 甚则影响眼神所表达传递情感信息之美。对于中老年人而言, 面部没有丝毫皱纹会使人感到呆板而给人一种缺乏与年龄相应的生命活力美感。此病病因多为感染、寒冷、脑肿瘤、颅内出血、外伤及手术损伤等。临床治疗根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炎症、寒冷、发热、病毒引起者宜早期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或理疗, 后期可手术治疗。外伤、肿瘤等所致宜及早采取适当手术治疗, 如神经的修复与重建, 精力性悬吊和动力性悬吊等。中医多认为机体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受风寒或风热等邪气侵袭, 闭阻脉络, 发为本病。现多以针灸、理疗、调护等方法治疗。张瑜等[6]擅长以此方加减口服结合针灸之补虚法扶助阳气, 平衡阴阳, 驱邪外出, 以治疗阳气虚衰型顽固性面瘫。脱长宇等[7]对4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并结合腕踝针治疗1个月, 药味少, 针法简单, 患者痊愈32例, 显效11例, 好转2例, 有效率为100%。

  4 其他损美性疾病

  形象的损害会伤及心神, 神损亦可伤及形象。近年来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在美容科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情况亦有如下案例:1干燥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口眼干燥、咽部异物感、龋齿、皮疹等, 眼睛水汪汪, 闪出的光芒迷人, 反之则缺乏生气, 甚则眼部泛红, 伴有口干咽干等不适感影响患者社会交际等生活, 王庆国[1]治疗1例患此病者, 患者阳虚失温、气血不通, 同时肾阴不足、精液亏乏、肝火偏旺, 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滋水清肝饮化裁, 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 未再复发;2结节性痒疹患者皮肤可见结节, 影响皮肤光滑度, 伴有剧烈瘙痒, 引起搔抓, 可留下瘢痕、血痂、色素沉着等, 黄蜀[8]曾以此方治疗一结节性痒疹后期患者, 在前期温阳化湿止痒基础上, 后期予此方温经解表, 宣通卫气, 配合火针点刺局部皮损, 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3抑郁症患者会降低自我的认可度, 自卑悲观, 缺乏动机, 人际交往困难, 甚至悲痛欲绝, 悲观厌世, 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王庆国[9]曾诊治1例抑郁症患者, 此患者痰瘀互阻, 气机不通, 阳气不能振奋, 以此方合黄芪生脉散、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1个月后, 患者诸症大减, 心情开朗, 疗效良好。

  参考文献
  [1]闫军堂, 王雪茜.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 2015, 56 (13) :1149-1153.
  [2]王丽娜, 钱方.火针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白介素-2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14, 36 (7) :13-14.
  [3]林琳, 李献平.李献平教授使用温阳法治疗皮肤病经验[J].中医药导报, 2014, 20 (5) :48-52.
  [4]赵亮, 刘邦民.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5, 30 (5) :989-990.
  [5]朱永红, 罗雁.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30) :76-77.
  [6]张瑜, 邹伟.浅谈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 2013, 29 (5) :25-27.

点击查看>>中医美容养生论文(无删减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原文出处:侯敏,段渠.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中医美容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03):45-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