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王冰养生思想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的指导作用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何怡,郑红斌
发布于:2021-05-24 共4436字

  摘    要: 王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是对《素问》进行重新编次并全面注解的第一人,他一生潜心医学,痴迷黄老之学。王冰的养生思想具有将医学与道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不仅充实了“道”的内涵,也将“道”的理论与医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从王冰崇道重养生,矢志医道结合;养生四境界,追求贤圣至真;主颐养天真,法四时应天人等方面来阐释王冰的养生思想及其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王冰; 养生; 道; 素问; 中医养生理论;

  Abstract: WANG Bing learned Taoism in his childhood and was the first person who re-edited and comprehensively annotated Suwen. He devoted his life to medicine and was obsessed with Huang Lao learning. With perfectly combining medicine and Taoism, WANG Bing's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not only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Taoism but also ingeniously links the theory of Taoism with medicine. This article expounded WANG Bing's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by analyzing WANG Bing how to advocate Taoism and is influenced by it, emphasised on health preservation, perfectly combinates medicine and Taoism, and pursued the four realm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he true man, the best man, the saint, and the wise man, claims the innocence and conform to the four seasons, correspondence of heaven and huma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TCM health-preserving theory.

  Keyword: WANG Bing; Health preserving; Taoism; Suwen; TCM health-preserving theory;
 

王冰养生思想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的指导作用
 

  王冰,道号启玄子,又称启元子,生于唐景云元年,仕唐为太仆令,为唐代中期着名医家,是对《素问》进行重新编次并全面注解的第一人。王冰一生潜心医学,痴迷黄老之学,讲求摄生,以全生为本,是将医学与道学完美结合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王冰终生讲求养生之道,年八十岁,以寿终,充分说明中医养生思想的实用性。王冰对《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作出了杰出贡献,奠定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崇道重养生,矢志医道结合

  王冰潜心道家学说,矢志医道结合。唐朝是崇奉道教,视道教为国教的朝代。唐王室也极力倡导推崇黄老之学,传习道教之术。王冰自称其“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值其专心问道之际,得遇玄珠先生,获得道学启迪和秘传,便愈加醉心于道家养生法在医学中的应用,遂自取道号“启玄子”,意为“启于玄珠子也”[1,2]。故其对“道”有执着的追求,也深受“道”的影响。其《次注黄帝素问》不论是从篇目编排,还是从内容增删方面,都体现着“道”的思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着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因其流传久远,义理深奥,且存在传本纷乱、错简衍文等问题,以致其奥旨微言难以通俗易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言其“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有感于此,王冰舍弃了全元起训解《素问》九卷的方法,并如其自序所言:“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将《素问》的篇目重新布排,采用调换篇序、增补篇数、更改篇名等[3]方法加以考订,达“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之目的。

  其中,王冰将《素问》全元起本卷九第六十一篇的《上古天真论》移至其所注《素问》二十四卷本的卷首,突出反映了其主张保养真气的养生思想。王冰深谙养生之道,言“知道,谓知修养之道也”,并强调“形与神俱,同臻寿分,谨于修养,以奉天真,故尽得终其天年”。《上古天真论》作为《素问》开篇有其深刻的含义。所谓“上古”,王冰注:“玄古也”,即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早期时期。“天真”[4],一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清代高士宗《素问直解》曰:“天真者,天性自然指针,毫无人欲之念也”;二指先天真气,即精气。《素问·刺法论》言:“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金代李杲《脾胃论》言:“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可以看出真者,本元也,为天地之初始。“天真”于人而言,则是藏于肾中的先天精气,为生命活动的本原。道家认为,上古天真是生命和自然的本元,人人都是上古天真而来的载体,自然界万事万物也莫不是真的展现,人人与自然为一而通达古今之变。对应于人类养生,则人性至贵,天真难再。保全生命的本真,固护生命的本元,方能回归和彰显生生不息的自然真人,以尽享其天年[5]。又王冰认为“谨于修养,以奉天真”,养生应返璞归真,保合真元,以达到道家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之境界,其养生思想与《道德经》中“道,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以及“道法自然”等观点有着密切联系。可知,王冰作为崇道之人,效法道家,把《上古天真论》作为《素问》的篇首,养生注重保全天真也是自然之道,合情合理。

  养生四境界,追求贤圣至真

  《老子·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道”,其特点是“自然”“无为”。老子提出人道和天道两大法则,认为人道当效法天道,且认为“自然无为”是顺乎万物之自然,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性任物,因民随俗,给事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自然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完成[6]。王冰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注:“为无为,事无事,是以内无思想,外不劳形”、“法道清静,适性而动,故悦而自得也”,正体现了道家所提倡的“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等养生观点。

  在《上古天真论》篇尾,王冰列出道家养生的4种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王冰注:“真人,谓成道之人也。真人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认为真人修心养性,首先要专注于“气”的调养,将先天之精化为先天真气后,可使身心合一。道与气是同源而生,万物由气所化,气从道生[7]。气是神的物质基础与载体,神得气而存;气充神,神养气,二者相互充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真人者,调神为先,练气为基,炼气化神,终达“自然无为”的状态。真人是禀赋自然天真之性的完人,其养生境界的最高水平即“自然无为”。“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王冰注曰:“全其至道”,“以淳朴之德,全彼妙用之道”,指出至人仍可通过“淳德全道”“积精全神”等道德修养以达到真人的水平。“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王冰注曰:“为无为,事无事,是以内无思想,外不劳形”。《道德经》言:“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王冰认为圣人“退其身”“外其身”,做到置之度外,不被自身欲望及外界事物所左右就能够保全自身,成就自己成为圣人。“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王冰注曰:“自强不息,精了百端,不虑而通,发谋必当,志同于天地,心烛于洞幽”,指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皆归于“道”,若人能够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和全于道,便能顺天养生,成为贤人。

  笔者认为,《上古天真论》篇尾描述养生的4种境界是王冰依据道家文献所撰参入。考之王冰注《素问》之前的《太素》和《针灸甲乙经》所引摄生条文,其实均无此二段文字记载。王冰将养生四境界在《素问》首卷首篇《上古天真论》中提出,说明其欲通过修道养生的动机与渴望,是其作为一名修道养生者的所愿所想,体现了王冰将道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一种对生命超凡脱俗于世间的人生境界追求。

  主颐养天真,法四时应天人

  由上文可知,王冰所认为的4种养生境界直接脱胎于《老子》《庄子》,着重体现了道家保精、调神、养气的基本思路[8],为医道结合的代表。颐养天真之气是王冰养生的基本点,为此需做到“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并言:“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指出人与自然相应,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变化与四时气序的变化是同步的,即天人相应。王冰在注中强调“养生者必顺于时”,并指出“养生者必谨奉天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王冰注为:“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万物归于四时阴阳,自然归于四时阴阳,养生则更应归于四时阴阳。顺应四时之序,做到天人合一,万物才能欣欣向荣。又“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王冰注曰:“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关,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不顺应四时者,天真之气无法久保,则疴疾起也,甚者灭亡。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讲述的便是养生的思想与方法,提示我们在外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变化,在内应当生活起居规律有常。王冰言:“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必先谨之”。术数是依“道”之理,了解和实践阴阳之道与沟通天人的方法,人和之就效法了阴阳,遵循了天道。不论是一日的昼夜交替,还是一年的四季轮转,阴阳都在消长变化,人的起居也需遵循自然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四季交替的变化规律,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养生者应谨守天地四时阳阳之规律,方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和阴阳、法四时”的养生思想虽肇始于《素问》,但因时之序,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思想却成熟于王冰[9]。

  小结

  王冰的养生思想具有将医学与道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不仅充实了“道”的内涵,也将“道”的理论与医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客观事物和人体生命过程的变化及必然趋势,提醒我们要把握事物的规律来重视养生,保养天真,预防疾病,防止早衰[10]。“道”是养生遵循的最高法则,王冰主张保养天真,道法自然,强调了养生的4种境界,并将养生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王冰的养生思想有其特色,对人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后世养生理论与方法的源头,为中医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盖建民.道教医家杨上善、王冰考论.宗教学研究,1997(3):95-99,105
  [2]孙理军,张登本.王冰以道释医以医述道学术思想特征诠释.中医药学刊,2005,23(3):447-450
  [3]段逸山.《素问》全元起本研究与辑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32
  [4]苏颖,王平.内经选读.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3
  [5]闫志安.合真之道.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2725-2728
  [6]邢玉瑞,张喜德,苗彦霞.中医顺势思维研究(待续).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5):3-4
  [7]林文钦,许利彰.道家养生思想析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5):21-33
  [8]张登本.王冰次注《素问》的特点.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10-12
  [9]张保春.王冰对《素问》“因时之序”养生思想的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4
  [10]臧守虎.《黄帝内经》与道家关系考略.甘肃省卫生厅、庆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2011:77-85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原文出处:何怡,郑红斌.试析王冰的养生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03):1570-15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