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魏晋时期养生文化的流派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5 共73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魏晋南北朝的多元养生文化研析
【绪论】 魏晋时期养生文化的流派研究绪论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源流
【2.1 - 2.3】儒家、道家及佛教养生
【2.4 2.5】玄学与中医养生
【3.1 3.2】衣食住行与养生
【3.3 3.4】岁时节令与养生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时代特征及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魏晋南北朝主要养生文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1、选题理由。

  (1)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养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发重视。养生作为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延长现代人的寿命显得格外重要,养生之道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关注。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具体地说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养生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到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养生思想,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为主,诸子百家兼容并蓄、大放异彩的养生文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思想的不断斗争、融合、社会生活领域丰富的养生活动也给这一时期的养生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之后的隋唐直到宋元明清,历代养生文化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合了别具特色的时代因素,共同形成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道绚丽风景。

  对现代社会来说,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几千年来,我们先人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养生文化,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是其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其养生文化的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继承,在养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深入考察并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必将对现代社会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提供宝贵的思想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2)魏晋南北朝历史阶段的特殊性。

  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集团争相弄权,官僚集团在反对宦官的斗争中遭到两次"党锢之祸",朝政更加腐败,民不聊生,阶级斗争也日趋尖锐,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自此以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豪强争夺无休无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大动荡、大分裂局面有增无减。政治上,政权割据,混战不断,政治黑暗;经济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经济呈现凋敝不堪的景象。由于政治动乱、天灾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当时的人们寿命缩短、人口减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世人,求得生存、延长寿命的愿望十分强烈,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变得迫切起来。加之上层士大夫的倡导,养生活动在这一时期风靡一时,成为世人竞相模仿、实践的对象。

  此时的养生思想及方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两汉时期的经学逐步走向迂腐僵化,内部斗争此起彼伏。到了魏晋时期,经学作为统治阶级用来欺骗和麻醉人们意志的工具,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和作用,儒学走向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崇尚老庄、主张无为的玄学。玄学兴起后,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有为"取代了"无为",潜心老庄、逃避现实的思想占据了上风,玄学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鼓励一些人崇尚自然的养生方法,养生之道也成为玄学家清谈的重要内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东汉后期形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改造和发展,一时蔚为大观,成为统治者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的工具。道教以长生不老、修炼成仙为最高追求,不得不格外重视养生之术,进而与其宗教理论一致,形成了贵人重生、天人合一及元气论等多元理论在内的养生思想,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服食、导引、吐纳、房中等一系列养生术,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文化的主流。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流布和传播,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热烈追捧,对当时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主张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方法追求精神永生,达到涅盘境界。佛教虽不追求身体永生,但它形成的如禅定、食素等一系列修行方法在客观意义上却起到了养生的作用。同时,佛教坐禅、诵经、礼佛拜忏等活动对于平和内心、清净心灵、陶冶情操、延年益寿具有独特效果。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医养生在此时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涌现了大量医药学着作和中医养生专着。此外,这一时期民族政权林立,民族迁徙频繁且规模庞大,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也促进了养生文化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养生方法传入中原,民族生活习俗的交融为养生文化提供了丰富灵感。同时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上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使人们在文学艺术创作、娱乐休闲生活中都能够进行养生活动。此时的岁时节令内容丰富多彩,其蕴含的风俗习惯很多也不乏养生功效。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很多养生思想和方法都已发展成熟并得到丰富和完善。

  其养生文化包含儒、道、佛、玄、医养生思想及民族融合新因素,并将之融于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后历朝历代的养生文化内容不外乎是在这时养生文化基础上的延续,并无太多创新之处。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文化承前启后,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史上集大成的时代。研究这一时期的养生文化无论是在理论意义、学术价值还是现实意义方面都意义深远。

  (3)目前学术界对养生文化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当今学术界对于魏晋南北朝养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大多侧重于具体养生方法的研究,忽略了将养生方法、养生理论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其次,多从中医学、体育学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缺乏更系统、深入的史学理论分析。这一课题,涉及到中医学、生物学、化学、体育科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需要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当今学界从中医和体育学角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历史学角度进行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养生文化史的发展演变脉络、养生实践背后的哲学思想、历史发展轨迹、养生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养生文化的时代特征还有待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证。

  2、选题意义。

  首先,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确定《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研究》这一学术选题,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演变,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背景对养生文化产生的影响,这对于完善养生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次,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角度来看,确定这一选题,有利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深化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养生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千,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有利切入点。再次,从跨学科研究角度来说,本选题将从养生文化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在系统探寻养生文化发展脉络及内涵的同时,也兼顾了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形成了以历史学为主,中医学、体育学为辅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魏晋南北朝的养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其本身是好坏兼有、精芜并存的,存在精华和糟粕。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养生文化的重要任务在于深入发掘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当今人们的养生活动提供有益指导,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贡献力量。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1、研究现状。

  20 世纪以来,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 20 世纪后半叶,大陆史学工作者自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史学研究的新角度、新理论、新方法,在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成为我们今天进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基点。

  历来传统中国人对养生问题都十分重视,上自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下至宋元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养生家和养生着作,养生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不断发展成熟。

  清末以来,由于列强入侵,局势动荡,国势衰微,对养生问题的研究也一度衰颓。

  建国后,人们重新开始关注养生问题。尤其近年来,养生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内外学界也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对养生文化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文化研究,学界取得的成果也十分突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

  (1)专着类。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通论类:

  陈可冀《中国养生文献全书》(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是中国古代养生文献的集大成之作,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迄中华民国时期的养生学文献 300余部(篇)。是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基本囊括了养生学专着、导引养生、饮食养生、药饵养生、经络脑穴养生等方面的典籍,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着作保留比较完备,为研究养生文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郑杰文的《中国古代养生之道》以丰富的史料和科学的论述介绍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发展史,分别研究了中国古代养生术中的导引、行气、内丹、外丹、按摩、辟谷等养生术的历史渊源和养生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曹希亮《中国养生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本书共分八篇十六章。绪论篇对中国传统养生学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疏理;基础篇讲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主要内容和传统养生观;在最后的养生文献篇,收录或摘录了部分历代养生文献。洪丕谟《中国古代养生术》(上海三联书店,2008)介绍了中国养生思想概观、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术以及源远流长的古代养生术,对儒家养生术、释家的修性术和道家的长生术分别进行了论述。金霞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养生》(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茶文化与养生、饮食文化与养生、酒文化与养生、中医养生、心理学养生、四季养生以及道教、佛教养生等,分别介绍了不同的养生之道。

  汪凤炎的《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涉及中国传统养生心理学,这是对其所做的第一次系统研究,本书研究视角独特,其中的某些观点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儒、道、佛三家养生方面:

  王育学的《诸子养生说》(漓江出版社,1992)分别研究了对先秦秦汉诸子及其着作中的养生思想,涉及儒、道、墨、法、兵家养生思想及《山海经》、《论语》、《吕氏春秋》、《马王堆医书》中的养生理论。内容全面翔实、丰富具体,是研究中古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必读书目。李土生的《儒释道论养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论述了儒、释、道三家生命学说与养生,并对三家养生思想进行了比较。薛公忱主编的《论医中儒道佛》(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分为论医中之儒、论医中之道和论医中之佛三大部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儒家的仁孝观及中庸思想、道教的生命观和长生思想、佛教的佛教戒律与报业轮回对中国古代中医的影响,详细论述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任修瑾的《佛教养生之道》(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对佛教养生禅定术中的修心、修身、居食医药的内涵及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佛教内修的要求备六项、调五事、弃五盖等养生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着重分析。

  (2)论文类。

  系统考察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论文:

  系统考察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数量很少,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赵友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与方法》(《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 年第 3 期)列举了魏晋南北朝主要养生文献,并对这一时期着名养生家嵇康、葛洪、陶弘景、颜之推的养生思想及其养生着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考证和评析。张旗的《魏晋养生考》(《体育文化导刊》,2009 年第 7期)是研究魏晋养生文化比较宏观、系统的文章。该文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对魏晋养生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整体论述。认为这一时期养生文化形成的背景是政治高压、战乱迫害和儒学式微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一反前人所持魏晋体育倒退的观点,指出这一时期以养生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并极有见地地对当时的养生理论进行了总结。虽然该文结构紧凑、系统性强,但在魏晋养生思想的挖掘与分析上还有欠缺,这种理论上的不足是由其较强的体育学学科性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柏青的《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年)是近年来从整体上研究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较系统的一篇学位论文。当然,本文同样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进行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的背景、学术特色以及着名养生家的养生学术思想分别进行论述研究,总结出了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的特点和意义,最后结合现实需要,疏理出了一套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养生方法。

  研究儒、道、佛三家养生文化的论文:

  董众鸣、董安生的《佛儒道三教对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影响》(《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6 年第 2 期)论述了儒、道、佛三教养生思想的不同地位、对三家养生中倡静、重德、重实践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相关评述。陈星桥《佛教的养生之道》(《法音》,2003 年第 6 期--2004 年第 2 期)介绍了佛教自创立以来的养生理念,论述了佛教防治疾病的理念和方法。李金菊的博士学位论文《汉传佛教养生的历史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分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探讨了汉传佛教养生的历史,对三个时期的汉传佛教的养生文献、养生法及养生特点都做了详尽的论述。系统研究儒家养生思想的论文则不是很多,大多是对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养生思想的研究。如,黄渭铭《孔子的养生思想与实践》(《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第 4 期)。乔晶《孟子"存心养性"的养生哲学观》(《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 年第 4 期)郑振坤《论荀子的养生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 年第 1 期)。谢慧蓉的《儒家养生思想辨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等。

  从玄学视角研究的论文:

  罗时铭、李克夏《魏晋玄学养生初探》(《中国哲学史》,1994 年第 6 期)将魏晋玄学养生划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时期,并分别对各阶段的代表人物的养生思想及主张进行评析。辛刚国《魏晋玄学视野中的养生论》(《贵州社会科学》,2003 年第 2 期)同样对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进行了探讨,比较有代表性。文章认为玄学养生注重形神并养,将魏晋玄学家身体力行的养生法归结为"远害"、"存宜"两大类,并着重分析了"存宜"法中的养神之法,认为魏晋玄学家对于"至乐"的追求是养神的归旨。

  从中医养生视角研究的论文:

  胡冬裴、李小茜《魏晋南北朝的中医养生实践》(《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 4 期)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对该时期的医家及其养生观进行了研究。除对这一时期有名的养生家葛洪、陶弘景、嵇康及其代表作进行研究外,还涉及了近来学术界研究较少的张湛的养生思想及其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着重分析了食疗医学的养生功效,对六朝《食经》着作中的养生经验给予扼要评析。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医家及着作还有当时的医学发展趋势的考证和分析,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医养生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的论断。

  研究社会生活养生的论文:

  李玲孺、王琦、刘铜华《浅谈传统休闲养生的内涵》(《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年第 3 期)从中医角度对传统休闲养生进行了探讨。文章探讨了中医养生文化的内涵,并认为中国传统休闲活动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医休闲养生。石峰《中国古代的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 年第 2 期)分析了魏晋时期音乐养生的代表人物嵇康以音乐方式来追求"乐和平心"目的的养生方法。蒋振华《魏晋南朝文学思想中的娱乐养生倾向及其生成》(《文艺研究》,2010 年第 6 期)注重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中的娱乐养生倾向,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神韵,更加关注文学参与者的个体情怀和个体感受。

  2、研究趋势。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当今学界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种倾向:

  首先,多从中医学、体育学角度进行研究。由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哲学思想、宗教理论、中医有密切关系,在中华养生文化中,中医养生占据着主导位置,这就决定了当今大部分研究养生文化的论着多从中医角度入手,发掘其中的医学价值。与此同时,从体育学角度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其视角也深入传统养生文化领域。相反,从历史学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再次,进行的多是对具体的某一流派、某一养生家或某一养生着作的研究,从整体上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进行考察、研究的较少。第三,许多论着都将侧重点放在具体的养生方法上,忽略了将养生理论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共同探讨。

  第四,缺乏对这一时期不同流派养生思想、理论及方法的比较研究。第五,从历史学角度,在宏观上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将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与社会生活史结合起来的研究较为欠缺。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研究多从某一具体问题入手,专题考察多于系统研究,微观分析多于宏观把握。少有学者结合魏晋南北朝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儒释道三家思想相互斗争和吸收及胡汉民族大融合的多元文化特点,将养生文化置身于社会生活领域,从宏观角度对魏晋南北朝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做系统化的梳理。本文拟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这方面做一有益的探讨。

  (三)学术要点。

  1、重点。

  养生思想上,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儒、道、佛、玄、医养生思想进行详剖析,对不同流派的养生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养生方法上,分别论述这一时期的儒、道、佛、玄、医养生方法,并列举各家养生代表人物。又将研究视角转移到社会生活领域,深入挖掘社会生活领域的养生文化,注重内容的全面具体。同时,将这一时期的养生文化置于历史大背景当中,总结出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2、难点。

  首先,养生文化本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牵涉到传统哲学思想、宗教理论等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并善于捕捉其中要点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第二,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关于中医养生与儒、道、佛、玄的关系往往不能孤立看待,在相关代表人物的分类归属问题上也产生了一些复杂情况,给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第三,养生文化中,中医养生占了很大比重,这就决定了进行该课题的研究需要具备相关的中医理论基础,而由于相关中医知识的缺乏,在某些具体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上理解或不到位,也大大增加了论文的写作难度。第四,涉及最多的主要是上层社会的养生考察,对下层民众的养生活动,由于资料不足的原因,难以进行系统梳理。

  3、创新点本文借鉴使用中医学、体育学、社会学的相关学科理论,对魏晋南北朝养生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以文本解读为中心,采取分析、论述、归纳、比较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关社会学理论和跨学科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视角上,打破传统中医养生的研究视角,从广义的养生概念入手,兼顾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如文学艺术、休闲娱乐活动、岁时节令等对养生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