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庄子对音乐的思想认识

时间:2015-08-18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007字
摘要

  初听庄子其人是在小时读的语文书里,那时还只是会背诵类似“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句子,不懂他的浪漫主义,不懂他的怪诞想象,不懂他的自由和孤独。在有一次听过过常宝老师讲庄子之后,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这个人,对他的思想。

  庄子生于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人,道家学说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与老子合称老庄,这是现在人们给他赋予的标签,庄子生平只做过漆园吏,生活箪瓢屡空,物质生活虽为匮乏,但精神生活却极为丰富,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更是拒绝了楚威王厚礼高官的聘请,终身深研学问。他认为“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地,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于是乎他在乱世中保持着独立的人格,追求着自由的精神,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主张“物我合一”、“无为超然”,后世尊称为“南华真人。”

  一、庄子对社会的认识

  庄子比较强调音乐的“和”的功能,这与他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庄子》所要的“道家”音乐功能是把人带进“道”的自由境界里,以此保持人的本真。庄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彻底的否定社会价值的人,即是“庄子反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者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天地》)”这其中大意是说,机械本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完成工作的机器,但是机械使人工具化,让人心思不纯,人们投机取巧的功利心反倒失去了工作的本心。更有我们较为熟知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浪漫,其实竟曲解了庄子“大仁不仁”的本意;《胠箧》中提到:“绝圣弃知(智),大盗而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实是告诉人们如果想要改变混乱,就要取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在我看来这有些极端的看法,但却不可否认其中的科学性和哲学道理。

  老子讲“大音希声”,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一书中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提出的“人籁”、“地籁”、“天籁”的说法,似乎是对老子“大音希声”观点的完善、继承和发展。庄子认为“人籁”是人们弹奏各种自己制作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地籁”则是自然界的风吹各种洞穴发出的声音;“天籁”就是自然之乐,是自己开始又自己停止的顺应天性的、不倚赖的其他事物的声音。“与人和者 ,谓之人乐 ,与天和者 ,谓之天乐。(《天道》)”.“和”作为道家音乐的最主要的功能特性, 告诉我们音乐演奏要与人和、与天和,其实现在的音乐演奏又何尝不是“和”的体现呢,小有各种乐器独奏在演奏过程中起承转合,大有乐队齐奏更显团结,还有古代编钟与现代电子音乐的融合,西方理性与东方柔美的融合,音乐就是这样,小及个人,大及社会。

  二、庄子对人自身处境的认识

  同树木“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一样,人也一样是能者多劳;“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庄子认为自由自在的自然是不能被他人破坏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生存选择迎合他人,最终走上一条回不了头的路途,也深刻的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一定要去迎合社会标准的话,你也会付出你的全部生命,想想这意志该有多么坚定才能做到心可以不被任何东西破坏的自由自在。

  《庄子》认为儒家的礼乐不合人们的自然性情,并且还束缚、破坏了人们的自然性情,扭曲了人们的本真性情,使人们“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音乐应该是能合乎人淳朴的本性的,音乐也应该表现出人淳朴的本性。这说明《庄子》不是只讲“道”的音乐、没有现实意义的音乐,而是不仅承认现实的音乐,还肯定现实音乐,认为现实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然而,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会死亡,一个人就算有百年光阴,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涟漪,因此,生不必乐,死无须哀,天人一致,顺其自然,自然的损伤、人间的利禄都出于自然,不必为此而感到哀乐。

  歌声也是没有什么哀乐,是出于无心,出于自然。与天地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世间万物和谐、与道和谐的音乐,才是至乐---天籁。庄子还赞扬同和于道的自然之声,庄子曰:“齑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 覆载天地刻影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庄子·天道》。” 明白“天乐”的人,懂得一切顺应自然,自觉与天地同和。

  三、庄子对人生理想的认识

  庄子的人生理想在他的着作里很明显---《逍遥游》,他最高的要求是自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绝对自由,他最低的要求也是自由,只要没有拘束。不管社会和他人如何评价,批评和夸赞对内心没有影响和意义,只因做事完全依靠自己,只为自己而做,对个人的自由有限制约束的事或人都摈弃不要限定了自己自由的,即是地狱,只要加了任何条件的自由,都绝不取。

  庄子的音乐思想都带着浓浓的从容通达,例如众所周知的《至乐》中庄子的妻子仙去,庄子鼓盆而歌,他赞扬的有道之士又如《大宗师》中子桑去世,他的朋友孟子反与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相和为歌;见于《山木》:“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锯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心。”自然朴素的音乐,虽然不合乎音律,但忘我的境界已然超脱了音律,甚至超脱了音乐,悠然忘我,怡然自得,如此感人至深的弦歌无愧于“至乐”.其实庄子生活在一个道德沦丧达的时期,《外物》中记载:“人生莫不欲忠其臣,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入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庄子所生活的宋国备受歧视,但就在这个最糟糕的社会环境下,庄子继承了恩师老子的美学思想以柔克刚、阴阳相对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就是按照和谐标准的阴阳八卦图进行计算的)、防守重要过攻击等等思想,依旧善意对待人和事与物。

  四、庄子对超脱的认识

  现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被表象所吸引所欺骗,不可否认的是人皆有爱美之心,这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庄子的“丑学”让我渐渐知道只有外在是丑的、病的、令人嫌弃的,外在才不会被牵挂,内在的德行才是好的,抛弃耳目的社会的欣赏观念,才能得到自由自在的心,如同典故里的哀骀它没有地位财富,相貌丑陋的令人吃惊,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境地,但是接触过它的人不论男女都乐于亲近他,所谓“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因此得知外在的形态永远不要成为我们精神的障碍。

  庄子对于用音乐来表达、抒发内心情感有着强烈的愿望,“至乐不乐”就是音乐审美的一种艺术境界,不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形式、音响效果、舞台灯光,而强调音乐要能表现人的真性情,表现“人之常性”.当然在礼乐盛行的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没有人能够做得到,也完全没有可能实现,所以当时的庄子才会从这一点反对礼乐,只因为是现实中不存在的音乐,才是最美的音乐,才是最高境界的超脱的音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大概就是要有超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吧。现实生活中,人们但凡听见自己觉得好听的音乐,都夸赞它是“天籁之音”,但是这与庄子所提出的“天籁”根本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天籁是音乐审美的一种精神境界,是庄子对于美妙音乐的追求和向往。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道家音乐文化的继承者,他“无乐”的看法也是对人生本质真实的推崇。

  参考文献:

  [1]《庄子》 孙通海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论语》 张燕婴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老子》 饶尚宽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6.

  [4]《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蔡仲德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论<庄子>“天籁”之乐的音乐审美本质》 杜洪泉文。

    [6]《<庄子>音乐美学思想在“道”上的发展创新》 庄怡红文。

    [7]《庄子音乐思想本论》 王本谦文。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