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从潘九娘山歌形象研究梅山文艺发展历程和社会价值

时间:2014-04-0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3467字

论文摘要

  《杨益与潘九娘》既是一首山歌,也是一首叙事长诗,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日头圆圆照四方,照见梅州潘九娘。家有良田三百石,长工看牛伢子五百双。”歌中“梅州”,应是梅山的别称,潘姓又为梅山瑶族姓氏。这些都说明潘九娘是梅山土着居民,且家财万贯。“哪支山歌不搭姐,哪支山歌不调情。”梅山地区的情歌描写了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情姐,但真正有名有姓有来处的只有一个---潘九娘。千百年来,潘九娘的山歌和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潘九娘是梅山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她身上不仅集中反映了梅山女子的情感特征、婚恋观、人生价值观,还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一、《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人物形象的情感特征

  (一)恋爱自主,自由奔放“豪门贵族公子上一百,并无一个进得九娘房。八角高楼街心起,九娘上楼选情郎。正月十五上楼选,都是游荡的拜年郎。二月十五上楼选,都是游春的贪花郎。三月十五上楼选,选中杨益担柴郎。”

  自己亲自上楼选情郎,说明恋爱自主。正月的拜年郎、二月的贪花郎都不要,三月选上了杨益担柴郎。当杨益说:“我是穷家担柴郎,衣无领来裤无裆,如何进得姐闺房?”时,九娘回答:“打开衣箱三百口,东南西北选几样,你穿着像个有钱郎……”.九娘选郎时不重外貌、只重人品,不嫌贫爱富。

  (二)胆大心细,勇敢直爽“带郎先进一重门,一对黄狗躲侧门。带郎再进二重门,二重门上掩铜铃。带郎再进三重门,一对猴子眨眼睛……”一直到十重门里才是姐闺房内,虽有黄狗、铜铃、猴子、麒麟、狮象、五龙抢宝、六亲六眷、七姐八妹等重重把守,却顺利到得十重门内。说明九娘胆大心细。通过层层关卡,就是与杨益“扒开丝帐齐上床”,直白的男欢女爱,体现了九娘大胆追求爱情和勇敢直爽的性格特征。

  (三)聪慧智敏,果敢执着“送郎莫从前门走,生怕碰上爹娘烧保香。送郎莫从脚门走,生怕碰上放牛伢子放牛羊。送郎打从后门送,碰上嫂嫂喂猪娘。万宗千宗她装得落,单有此事她不瞒。嫂嫂唤哥告爷娘,前院进了三路棒,后院来了九路枪,要打了远方哥哥何散场。”

  眼看情郎要挨打,在这求情无效万分危急的时候,九娘“我反手梳头得一计,罗裙点火烧屋场,左边烧了三栋屋,右边烧了九间仓。前面烧了观音阁,后面烧了祖先堂。一家老少去打火,十指尖尖解下郎。”用身上的罗裙点火,烧了前后左右的房屋,把一家老少引开,救下情郎。

  (四)情真意切,内柔外刚“我头上金钗取九对,手上戒指取五双,带领哥哥翻过墙。眼泪汪汪说短长,此去谋生走他乡,一路风尘自主张。呷水莫呷岩井水,恐怕井水生蚂蟥。呷水莫呷滩头水,水到滩头不转向。呷水要呷回弯水,弯弯回头回回望。生意莫做鸡贩子……生意要做笼子客,打开布笼逗姑娘。瞧姑娘来看姑娘,切莫忘了我九娘。”

  取下金钗、戒指、翻过墙,一系列动作和“眼泪汪汪”等说明了情况紧急和九娘对情郎的难舍;劝情郎莫呷岩井水、莫做鸡贩子生意等,从细微处体现了九娘对情郎的牵挂和体贴。最后,既要他做笼子客,又要他切莫忘了我九娘的矛盾心理,再次体现了九娘对情郎的真情和期望。

  二、《杨益与潘九娘》山歌故事的文学艺术特色

  (一)故事内容的综合性

  其他山歌中的女性,要么是单一的想郎、约郎、会郎、爱郎、送郎、劝郎,而《杨益与潘九娘》将这些情节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把众多梅山女性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性格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并通过山歌表现出来,不断升华,成为梅山女性大胆、机智、敢作敢为、有情有义的综合形象。

  在梅山山歌中,与《杨益与潘九娘》内容相同的还有《八不嫌郎》、《小小娇莲爱陶情》、《十层篱笆九层墙》等。特别是《十层篱笆九层墙》除了前面是郎来看妹,正好妹的丈夫在家,郎只好躲在花园里待到天黑才由妹引进不同外,后面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但语言口语化,这是与《杨益与潘九娘》有根本区别的地方。这也体现了梅山山歌的变化发展过程。

  (二)故事情节的高潮性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发展入情入理,是梅山山歌中少见的有矛盾、有高潮,人物性格鲜明饱满的山歌故事。故事中的矛盾不可调和,在伦理与情爱之间,主人公九娘选择了后者,从放下矜持求嫂嫂,到罗裙点火烧屋场救杨益,将故事情节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三)故事结尾的开放性

  从结构上看,九娘从选郎到送郎,已属完整。但从内容上看,结尾是开放性的。对九娘与杨益有没有喜结连理没明确体现,与传统的喜剧结尾有所不同,给读者以想象、猜测的空间。虚实结合,使故事更具感染力。比山歌常用的实写手法更进一步,体现了构思的巧妙。

  (四)故事语言的艺术性

  1.语言的韵律美

  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于节奏,朗朗上口,说明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原创的,并经过了反复修改、锤炼,是梅山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整个山歌用第一人称,便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身历其境。叙述中夹有对唱,句句押韵,体现着山歌从口头文学转向书面语言的发展趋势。

  2.修辞手法的巧妙

  “呷水莫呷滩头水,水到滩头不转向。呷水要呷回湾水,弯弯回头回回望”,有双重意义,滩头水一去不回,回湾水回回望,希望杨益走了还要回来。“一更求个龙上水,二更求个虎翻身。三更求个凤展翅,四更求个蚌恋塘”,这些对性爱的描写,形象、生动、易懂。最后一句“生意要做笼子客……打开布笼逗姑娘。瞧姑娘来看姑娘,切莫忘了我九娘”,是所有话语的中心点、落脚点,又恰似一句爱情咒语、爱情誓言,期望杨益忠于爱情。

  三、《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人物形象的梅山女性人文特点与文化社会学价值

  《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人物形象集梅山女子性格特征于一身,它不仅是梅山女子叠加在一起的文学艺术综合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潘九娘人物形象还反映出梅山女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人文特点,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研究价值。

  (一)女性处于恋爱主动方的“女追男”习俗

  自主选情郎,一个女子不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由自己选情郎,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以繁衍后代为大任的,大胆追求自由、平等,女性处于恋爱主动地位的梅山社会才有可能。《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与梅山山歌中普遍存在的女追男现象同出一辙,从侧面反映了梅山社会在宋朝王化前“不与中国通”、女性处于恋爱主动方的特点。

  (二)不嫌贫爱富的“嫁穷郎”恋爱价值观

  梅山山歌中的情姐,大部分是平民女子,而这里的潘九娘却出身大户人家,爱的是担柴郎。九娘富家女的身份,更加反衬了梅山女子不嫌贫爱富、注重对方勤劳朴实等内在品质的恋爱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的典型有《八不嫌郎》,其第一句就是“一不嫌郎家贫穷,富女要嫁穷家人。”连富女都要嫁穷家人,那穷女就更加不会嫌弃穷家汉了。梅山山歌凸显了这种恋爱价值观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三)既泼辣又温柔的梅山女性人文性格

  虽然《杨益与潘九娘》山歌中没有对九娘外貌的正面描写,但从她为杨益选中的服饰描写与她的金钗、戒指、罗裙等衣饰来看,她是一个爱美之人;但却又不以美选人,而是一个注重实际的质朴聪慧的姑娘。没得到家人的许可,选中杨益后就把他带回十重门内,说明九娘胆大心细。“眼泪汪汪”送情郎,劝情郎莫呷岩井水等,则体现了九娘温柔体贴的一面。

  (四)大胆直露的梅山女性性爱表达

  把杨益一领进门就行鱼水之欢,这在梅山山歌中很普遍,大胆直露地表达了梅山女子在性爱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对性爱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毫不隐讳,在民间普遍流行,体现了古梅山对性爱的赞美和生殖崇拜习俗。

  (五)忠贞不二、急智勇敢的爱情追求

  送郎没走前门和脚门,却选了后门,是九娘经过慎重考虑了的。可是,没想到碰上了嫂嫂喂猪娘。在求嫂嫂隐瞒此事不成,又怕情郎会挨打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潘九娘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罗裙点火烧屋场,致使一家大小去打火,转移注意力缓解危机,救下杨益的命。本来,瑶人信佛,九娘罗裙点火烧了观音阁、祖先堂,从家族来说,是大逆不道的。但从个人的情感和当时的情形来讲,又别无选择。梅山女子重情轻财(物)、为爱而疯狂的典型性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彰显。至此,九娘对爱情忠贞、敢作敢为的形象更加高大、饱满,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贯穿九娘的性格特点是反叛,把这种反叛性格放在大户人家的女性身上,意义更加彰显。而反叛又是梅山社会千百年来不服“王化”的人文特征。

  (六)典型的梅山民俗体现

  观音阁、祖先堂,说明了苗瑶信佛的习俗。红茶点明物产,梅洲、土着姓氏潘姓,说明九娘是梅山人。八角高楼、前门、后门、脚门、九重门为梅山建筑特色。衣无领裤无裆体现当时生活状况。歌中对性爱的描写,用的是比喻,形象、生动,有典型的代表性,在梅山民间普遍流传。三路棍、九路枪暗示着梅山尚武习俗。金钗、戒指、罗裙点明九娘为苗瑶或土家族。

参考文献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