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小学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测评分析报告

来源:北方音乐 作者:陈文娟
发布于:2021-03-06 共2175字

  摘要:广州市黄埔区2018年组织了一次“小学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测评”, 共有8049名学生参加。测评基本结论是:学生基本音乐听觉能力一般, 不少学生基本音乐概念不清晰, 旋律书写不够规范;学校间的差异比较大, 音乐教学中存在“非音响”“无听觉”教学倾向。测评为提升区域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也为其他区提供了借鉴。教育局及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开足、上好音乐课, 教学应坚持能力为重, 树立“教材是素材, 教学教能力”的观念, 研究音乐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规律, 按标准、有体系、遵循规律地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 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 基本音乐能力测评; 分析报告;

  近年来, 国家连续出台了多份文件, 对“美育工作”及“艺术素质测评”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说明了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 对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迫切, 对以“测评”为手段监控及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肯定。2018年1月, 广州市黄埔区进行了全区“小学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测评”, 是一次对音乐测评的积极探索。

  一、测评分析

  测评是基于音响材料的纸笔性测评, 考察学生基本听觉能力和基础音乐知识的识记、领会、分析、运用能力。

  (一) 试题综合分析

  试题的内容、测评点和认知目标见表1, 认知过程维度采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过程的六个分类。

  表1 试题的内容、测评点及认知目标     

  

  试题反映了以下一些信息: (1) 试题涵盖了音乐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以“感受与欣赏”为主占83%。 (2) “感受与欣赏”领域中重点考察了“音乐表现要素”内容占50%。 (3) 六个“认知过程维度”中主要考察“理解”占58.3%。 (4) 创编题考察学生的基础音乐编创能力。综上所述, 基础性是测评试题的基本特征。

  (二) 试卷测评结果分析

  表2 测评结果基本数据     

 

  (注:满分为100分, 优秀为80分以上, 良好为70分以上, 及格为60分以上, 低分为40分以下)

  1. 音响材料熟悉、辨识度高的题目得分率高

  得分率超过80%的有7道题。如音响材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辨听出曲名。由于音响辨识度很高, 所以得分率也高。

  2. 基础知识积累不足, 教学有“非音响、无听觉”倾向

  有些基础题得分率不佳, 如考查学生简单乐谱识读应用能力, 难度较低;但有超过三成的学生错选了, 说明这部分学生没有建立起最初级的音高概念, 也说明了音乐教学中存在“非音响、无听觉”倾向。

  3. 创编题难度系数比较低, 总体不理想

  创编题难度系数比较低, 满分8分, 平均分4.68分, 总体不理想。优秀答卷表现为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旋律流畅, 与上句形成呼应, 终止感明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音符、时值、节拍、节奏概念不清, 书写不规范;不理解题意, 旋律感不佳, 终止感不明显;照抄或空白答卷等。

  (三) 学校测评结果分析

  1. 学校间的差异比较大

  数据表明, 全区各校最高平均分与最低平均分相差27.76分, 前10与后10平均相差14.5分;平均分线上学校有19所, 平均分线下学校有27所, 占比接近六成, 说明弱势学校比较多, 学校间的差异比较大。

  2. 城区学校优势明显

  来自5个片区34所学校数据表明, 城区片学校与其他片相比有明显优势, 城区学校有地域资源优势, 师资力量比较充足, 课时保证, 校内外艺术活动丰富。

  (四) 测评的不足

  测评的不足有: (1) 个别试题出现非典型音响材料, 难度偏大。 (2) 个别学校出现作弊行为, 导致个别成绩不够真实。 (3) 部分老师对评分标准把握不足, 阅卷随意, 导致需要“三评”的试卷较多。 (4) “纸笔性”测评未能评量“演唱 (演奏) ”能力。

  二、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期末测评试题的基本特征是基础性, 考察的是学生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内容, 最基本的音乐能力。测评结果表明, 我区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一般, 音乐教学中对“课标”内容把握不足, 对音乐能力落实不足, 存在“非音响”“无听觉”的教学倾向也是重要原因。

  三、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启示

  本次“小学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测评”为提升黄埔区音乐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思路。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 提高认识, 坚持面向全体的音乐教学

  本次测评是在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 对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迫切要求的背景下进行的。《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 》“课程性质”提到:“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管领导和音乐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开足、上好音乐课,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

  (二) 树立“教材是素材, 教学教能力”的观念

  “坚持能力为重”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 音乐教师要牢牢树立起“教材是素材, 教学教能力”的观念, 不能以“这学期唱了几首歌?听了几首曲子”为目标, 而应以“学习、掌握了哪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了哪方面的音乐能力?形成了怎样的音乐素养”为目标。

  (三) 按标准, 有体系、有规律进行教学

  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所有学科都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 音乐学科也如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应落实以听觉为中心, 重视学生音乐学习习惯养成, 关注内心听觉, 遵循规律, 夯实学生基础音乐能力, 从而整体提升音乐素养。

  测评让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更理性地思考未来的行动。我们将以本次音乐测评为起点, 继续探索和完善音乐教学质量测评方式方法, 实践公平而有质量的音乐教学, 为提升全体学生的音乐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陈文娟.广州市黄埔区六年级学生基本音乐能力测评分析报告[J].北方音乐,2019,39(02):212+2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