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青少年技术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5)

时间:2017-06-21 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曹春梅,董刚,刘钰,高 本文字数:8157字
  4运动员“10年训练法则”及其对青少年训练的启示。
  
  对于运动训练,人们广为熟悉的是周期训练、板块训练等分期计划的模型,但近年来另外一种以个体发育过程为基础的运动员纵向训练过程模型,逐渐被学者和教练员所接受。该模型以大量杰出运动员真实成长过程为数据基础[68],分析他们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训练安排的特征和规律,总结得出运动长期发展计划(Long-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LTAD)[4].该模型于1995年由Balyi提出,20年来已经在加拿大(例如高尔夫[69]、滑冰[70]、篮球[71])、澳大利亚游泳[72]和英国击剑[73]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制定了官方训练指导手册。随着实践应用以及样本量的扩大,Balyi分别在2008年[74]和2012年[75]修订了这个模型,Sim-mons[76]和Lloyd[77]等人也以该模型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和发展了相关内容。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运动长期发展计划已经由最初的竞技运动成长规划发展成为竞技运动员终身体育的理念。
  
  参照“运动长期发展计划”[75],笔者认为,我国青少年训练实践中应该加强如下两个方面。
  
  1)技术训练是青少年训练的重点。
  
  从Balyi的运动长期发展计划可以看出,运动员从6岁开始进入训练打基础的阶段直到16岁,技术训练一直贯穿始终,并且是其要求的首要条目。虽然Balyi没有要求“打基础”阶段进行周期性训练,但强调这一阶段是运动员培养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许多复杂的“高级”技术正是在这个阶段打下基础的。在“学习训练”阶段,男孩和女孩处于即将进入身体快速增长的阶段,此时神经系统也已基本发育完成,Balyi认为这个阶段是技术学习的主要阶段,将上一阶段基本运动技能训练更进一步,并重点关注技术学习。“系统训练”阶段,虽然要求运动员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发展并存,Balyi依然强调了此阶段运动专项技能的重要性。可见,几乎在整个青少年训练阶段,尤其是青少年训练前期,运动技术都是作为重点进行训练的。
  
  2)协调能力是青少年训练的关键。
  
  在青少年训练的各个阶段,Balyi除了重点关注技术训练外,同时还提到了身体能力的训练,如在“打基础”阶段要重点发展运动员的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和速度。
  
  参照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模型[77],运动员柔韧能力的发展主要在“打基础”和“学习训练”阶段,灵敏性、速度、平衡、协调等能力的发展与技术训练相似,几乎贯穿于整个青少年训练阶段,而且各方面需要均衡发展。在对这些能力的发展和训练手段进行论述时,Ba-lyi指出应该让运动员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利用运动中产生的跑、跳、旋转、扭曲、踢、投掷等动作以及这些动作的综合运用,以达到发展灵敏性、速度、平衡、协调能力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模型中,力量始终作为重点贯穿于全部过程。Balyi指出力量训练在运动长期发展规划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不用,每一阶段力量训练所采用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在“打基础”和“学习训练”阶段,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维持其他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力量训练主要以运动员的体重作为负荷,采用实心球、瑞士球等核心力量训练手段。
  
  5结语。
  
  随着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运动员在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强劲的情况下,又承受着青少年后备人才不足的压力,促进青少年训练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无论从人体的神经生物学还是人类动作学习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看,青少年时期都是发展运动技能、提高技术水平的最佳阶段,青少年的训练安排应以此为理论基础,重点提高技术水平。
  
  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动作观察、关注点、外部反馈、自我控制训练和睡眠是影响技术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相关手段。
  
  参考文献:
  
  [1]Bloom B S,Sosniak L A.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R].1985.  
  [2]Ericsson K A,Krampe R T,Tesch-Rmer C.The role of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3,100(3):363.  
  [3]Ericsson K A,Charness N.Expert performance:Its struc-ture and acquisi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4,49(8):725.  
  [4]Balyi I.Sport system building and long-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in British Columbia[J].Coaches Report,2001,8(1):22-28.  
  [5]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曹春梅,董刚,刘钰,高崇. 运动协调和技术学习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势——对我国青少年训练的启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01):82-87.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