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的范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0 共3656字
摘要

  当前,体育竞赛已经不仅是运动技能的比拼,更是科学技术手段的较量。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和研究,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显得重要.生理生化监控是了解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对运动员的科学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练员只有了解了运动员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才能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一、生理生化监控的必要性

  教练员只有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竞技状态了如指掌,才能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准确把握训练强度,并根据监控动态,及时做出调整,从而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

  (一)训练科学化促使生理生化监控成为必然

  科学化的训练方案是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竞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的体育训练着眼于通过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把运动员的全身组织器官的运动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各项竞赛技能熟练运用,最终在赛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赛前训练对于运动员的比赛来说尤为重要。赛前训练的目的就是在保存体力的情况下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刺激,使神经系统保持适度的兴奋,做到既不丧失信心,也不会感到过度紧张和疲劳。在比赛前,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对运动员进行适度的赛前训练,并且在训练的同时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员的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能够在今后做出更加合理的训练计划,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2].
  
  (二)运动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使生理生化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企图通过短期训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异于痴人说梦。运动员要想实现赛场取胜的梦想,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虽然训练的时间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自身素质的差异、国内外对手的实力对比等因素有不同的周期,但是不管整套训练的时间有多长,一个人在每一特定的时段表现出的技术战术水平,都是他前一阶段状态的延续,也是下一阶段提高和升华的基础。每一次长期大负荷的训练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连续性施加负荷,与间断性施加负荷,会对机体产生不同效应。

  在接连施加负荷后,如果运动员的生理机制和状态得到了恢复后又适度增加,可能会使运动员的机体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如果尚未恢复就再次施加负荷的话,效果就会适得其反。运动训练的训练成果在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与竞技成绩上得到集中体现。

  每一次训练完成后,运动员都会呈现一个新的竞技状态。这种状态会受到训练方案、心理素质、运动情绪以及各项生理机能等因素的影响。训练往往周期很长,又要保持适当的持续,因此要想完成最终目标,使运动员始终保持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做到充分考虑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准确判断负荷的强度,准确把握适当的时机增加负荷,让整个训练过程都处于科学的控制下。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生理生化监控。

  在监控中,掌握可靠的数据,选择合理的方案,让生理生化监控贯穿始终。

  (三)承担运动负荷的极限性促使生理生化监控成为必要

  适度的负荷原则是指在运动员机体能够适应的前提下,遵循生理规律,在训练中对运动员施加适当的负荷,以迅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想发掘出巨大的潜能,就要对运动员进行连续刺激,以引发机体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运动员承受不了训练负荷,那么他也难以完成训练任务,更不用说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每个人的身体极限不同,在训练过程中,当运动员达到个体极限时就会逐渐适应负荷,这时就需要适度增加负荷,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随意施加负荷,就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负荷训练的尺度把握: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的负荷产生适应,就会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训练的负荷过小,就不能产生应有的刺激;训练负荷过大,又会造成机体难以承受,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在一定的范围内,机体的适应力也会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控制得恰当,负荷越大,机体所受的刺激越大,竞技能力提高越快;然而负荷过高,机体就会产生抵触,不仅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甚至会阻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结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要想了解运动员的极限,合理施加负荷,就需要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生理生化监控。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是机体对施加负荷后的应激结果,因而能够反映出机体对刺激的应激能力。合理运用生理生化监控结果,客观分析各项监控数据,准确掌握信息动态,从而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因此科学的生理生化监控对控制训练负荷、激发运动员潜力、防止疲劳和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3].

  二、生理生化监控的范围

  (一)对血红蛋白的监控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对维持人体内的体液酸碱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红蛋白的多少直接影响氧气的运输量。血红蛋白少,运输能力就弱,携带的氧气量就少,就难以保证运动员的体力供应;血红蛋白多,运输的氧气就多,运动员的体力就有强大的后勤保障。由此看来,血红蛋白的多少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在大强度运动早期,血红蛋白含量会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血红蛋白又会回升,这时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就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必须明确一点,并非血红蛋白值越高越好。随着血红蛋白的增多,红血球的含量也会增多,这时血液粘稠性也会随之上升。血液过于粘稠,流速就会减慢,从而导致外围供氧减少,对机体是有害的。因此,测定血红蛋白是了解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对血尿素氮的监测

  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分解后会产生血尿素氮。正常情况下,血尿氮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正常状态,体内血尿素氮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在人体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蛋白质加快分解,血尿素氮含量就会增加。血尿素氮含量的增加程度受运动负荷和运动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可以将血尿素氮作为评定运动员训练量和监测训练量的指标。如果血尿素氮不变,说明运动负荷小,机体没有产生足够的应激;如果血尿素氮开始上升,之后又恢复正常,说明负荷在机体的适应范围;如果血尿素氮持续升高,又不见恢复,说明负荷过大,机体还未恢复,这时就应适当减轻负荷,防止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三)尿蛋白的监测

  抽取不同时段检测运动员的尿蛋白的含量,也可以看出运动训练负荷是否恰当。需要注意的是,尿蛋白监测要掌握科学的监测方法。监测运动员日常的尿蛋白指标,要求睡觉前排尽尿,第二天早上取夜里全部尿液,用尿八项测试仪或双缩脲法检验。监测运动员运动状态的尿蛋白指标,要求排尿后开始运动,期间不能喝水,运动对结束15~20分钟取尿。样本放置一小时后,取上层尿液,加3.5ml的考马斯,5分钟后测定蛋白浓度。

  在相同的训练项目中,运动员的尿蛋白指标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训练强度增加,尿蛋白就会减少。如果运动训练后尿蛋白增加,或者尿蛋白恢复时间变长,则说明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这时就应考虑酌减负荷量;如果运动负荷训练后尿蛋白增多,第二天早晨或四小时后恢复平静时的水平,则说明机体状态正常。

  (四)血乳酸的监测

  血乳酸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对血乳酸的监测有助于了解运动时能量代谢的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对血乳酸的测定要采用重复测试,对测试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监测时要制订好运动的间歇时间。测试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并且进行同类训练,间隔二至四周测试一次,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运动状况。血乳酸达到最大值且浓度高,说明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好;在进行耐力训练时,优秀的运动员血乳酸含量较低。这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指标。

  (五)睾酮的监测

  睾酮是一种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还能够加强体内的合成代谢。在平常情况下睾酮的变化不大;当睾酮增加,表示运动员的体能增加;睾酮减少,说明运动员训练过度,产生了疲劳,体能开始下降。睾酮与运动员体能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评定运动员生理生化的指标。

  一般来说,训练后运动员的睾酮含量没有变化,说明训练量不够,应该增加训练强度;如果训练后睾酮含量出现小幅度下降,说明训练量适当;但是如果下降达到25%,并且长时期不回升,表明训练计划应立即调整。

  血睾酮与肌肉联系密切,对运动能力有重要影响。可在训练后测定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来评测。比值高,说明运动员身体机能与训练量相适应,此时合成代谢占主导地位;当血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低时,说明运动员机体状态不佳,此时消耗占主导地位。

  三、结语

  生理生化测定是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研究的重要方法。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运动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练员应该重视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从监控中获得运动员的资料,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体能,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使运动员的训练更加科学化,促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快速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坤倩。游泳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浅谈[J].管理学家,2011,(5)。
  [2]吴卫兵,虞丽娟。运动训练机能监控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13)。
  [3]邓运龙。科学训练与生化监控[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