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优秀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赛前的生化指标适宜范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14 共3739字
论文摘要

  前言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用生物化学手段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评价已经成为科学化训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没有大负荷、高强度的训练,就不会对机体产生足够刺激,运动能力提高就不明显;相反,运动负荷过大,超过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承受范围,运动能力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出现过度训练,造成整个系统训练过程的失败。所以适宜的运动负荷完成训练内容的重要条件,而运动负荷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相对于每个运动员个体来讲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运用生物化学手段是评定运动负荷大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最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前人对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和个人在长期跟队的科研服务当中,总结出优秀田径运动员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适宜范围及赛前生化指标的最佳值范围,由于监控的对象仅是田径项目的运动员,所以它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同行们参考。

  1 对几项生化指标的分析与阐述
  
  1.1 血清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是骨骼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的活性在短时间、最大强度的供能中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影响短时间、最大供能的运动能力。研究发现,高强度肌肉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 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正常情况下,肌细胞膜结构完整、功能正常,使 CK 极少透出细胞膜。无论是大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训练都会使血清中肌酸激酶活性增加,短时间的运动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没有影响,只有长时间的运动才能引起肌酸激酶活性增加,并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清肌酸酶活性出现显着增加。因此,血清 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的生化指标。

  肌酸激酶(CK)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变化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无论是大强度还是低强度的训练,都会使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增高。在运动训练实践和运动生理生化研究中,血清肌酸激酶是评定训练负荷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进行训练负荷的监控。当前,世界各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有时胜负之间的差距只有 0.001s,这就更加要求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训练。血清肌酸激酶就是运动训练监控中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

  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对 CK 的活性都有影响,但对于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当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都大时,其升高值最为明显。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短时 CK数值变化不大。男子田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次日晨 CK<200U/L,赛前最佳范围应低于 100U/L.女子平时训练时次日晨 CK<150U/L,赛前最佳范围应低于 60U/L.但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如女子运动员徐葵平时训练时 CK 为 100U/L 左右,在赛前安排调整负荷时,必须和平时负荷强度相差不多(也就是说赛前不能调整)超过赛前负荷安排较小,她在比赛中运动状态就表现不出来。在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站)比赛中只跳过 1.73m,而在济南一站赛前我们把 CK 值调到平时训练值 80- 90U/L 左右;保持负荷强度不变,结果在比赛中跳出了很好的成绩,以 1.84m取得本站比赛第二名。因此CK 值应根据个体情况,结合其他生化指标具体分析。力量训练课后 CK 值升高幅度偏高,这属于正常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肌细胞的通透性增大或损伤程度有关。

  1.2 血红蛋白(Hb)
  近年来,随着运动生化检测水平的提高,血液生化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血红蛋白测定是运动队最常用的测试指标,它能综合反应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恒定 pH 值的作用,故直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尤其对耐力运动员更为重要,是有氧代谢运动的有意义的指标。在运动员营养评定中,通过测定血红蛋白了解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以及机体是否处于贫血状况。在高原训练中,它是评定运动员对缺氧适应的指标,在运动队大负荷训练中,教练员可根据血红蛋白的高低掌握运动员的训练量是否合适,了解运动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运动量的大小。大强度运动训练对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血红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后即时血红蛋白水平比安静时下降很多,而恢复期的值亦较低。这样的结果与国内外的诸多研究相类似,这与训练期间各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较大,体力和能量的消耗较多有关。

  我国一般普通人群血红蛋白含量为男 120~160g/L,女110~140g/L,运动员基本也处于这一范围,或位于正常值的上限,有氧项目运动员可高达每 100 毫升血液中 17~18 克。赛前最佳竞技状态达到个人最上限值。在科研监测实践中,我们发现血红蛋白这项指标在径赛项目尤其是长距离以体能为主的项目中其波动幅度大。在机体对运动负荷能适应的情况下,Hb 值就能保持在一定范围,当机体不能适应运动负荷时,Hb 值下降很明显,而且是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对技术性项目的田赛运动员影响不是很大,但也要结合训练,系统观察。

  1.3 血尿氮(BuN)
  血尿素指标在运动时可用以评定运动负荷量。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 30 分钟,绝大多数出现在 40- 60分钟左右。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 8 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若在训练或比赛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值低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表示机体对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较差。在安排训练周期负荷量时,血尿素浓度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如在训练周期中基本不变,说明运动负荷量小,未能引起机体足够的应激;在训练周期开始时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负荷量足够大,但机体能适应;在训练周期中始终升高,说明运动量过大,身体还未恢复,这时应注意运动负荷量的控制,否则易造成过度疲劳。

  血尿氮是评定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指标。平时训练时次日晨男女 BUN值 <8mmo1/L.在跟队的科研服务当中我们发现次日BUN 值既不能偏高,但也不能偏低,其范围应在 5.5- 8.5mmo1/L内最佳。偏高表示运动量过大,机体对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差;值低说明负荷量小,未能引起机体足够应激,训练效果不明显。

  BUN 对监控以体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而以技术为主的田赛项目在周期训练中数值一般不会持续大于正常值范围,原因大概是因为技术训练主要突出强度,而运动量并不是特别大。

  1.4 血清睾酮(T)
  睾酮是雄性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肌肉力量和体重增大;还可增强免疫能力和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是目前评定的监测运动员机能状态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也是对力量和速度型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在运动训练对人体形态和机能的改造中,尤其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中,雄激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测定运动员血睾酮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身体机能良好时,会有体能增强并伴有血睾酮增加的趋势。而在疲劳、过度训练或机能状态不好时,血睾酮水平则会下降,所以可将血睾酮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

  当运动员血睾酮升高时,可认为机体合成代谢旺盛,可继续大强度训练,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当运动员血睾酮持续出现明显下降时,应考虑有血睾酮相对不足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下降的可能。由于血睾酮值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仅用某一次血睾酮测值来评价该运动员血睾酮水平是不全面的,应注意积累资料进行纵向比较更为有意义。在不受任何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当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血睾酮值低于训练前的 25%以上,并持续不回升,即应进行调整。

  在平时训练时男子应控制在不低于 400ng/dl, 女子不低于30ng/dl,赛前 T 值应在个人范围值的最上限。男子投掷运动员平时训练值在 490- 630ng/dl,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次之,约在350- 550ng/dl; 女 子 投 掷 运 动 员 在 33- 54ng/dl, 跳 跃 在20- 36ng/dl.如果 T 值赛前调整到个人最佳值范围,则队员在比赛中会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如男子投掷运动员孙 XX,在赛前通过教练员调整负荷,并配合针对的恢复措施,使 T值达到个人上限值,结果在比赛中以 79.69m的成绩取得本项目比赛的分站赛冠军,并创造了个人比赛最好成绩。

  2 结论
  
  (1)我们发现运动员赛前机能指标均达到一个理想水平时,他们的最佳竞技状态就会出现,表现为运动成绩好。如果机能状态不好,就应及时督导教练员调整负荷,并配合针对性的恢复措施,避免造成过度疲劳,保证正常训练与比赛。

  (2)因运动项目的不同对运动员进行监测时,注意积累资料对队员进行自身纵向比较更为有意义。

  (3)随着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同时对我们科研人员的科技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累积经验、敢于创新才能跟得上当今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4]石 岩,赵 阳。体育心理实验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7]编写组。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8]庞永和等。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监控中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