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本科论文写作

什么是归纳法?(其种类及运用)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2-18 共5504字

  考证重在收集与鉴别资料。此外,还要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乃至总结出一些规律,这是归纳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归纳法?

  1.什么是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就是从一系列具体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胡适于1921年指出归纳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一些同类的"例".

  第二步,提出一个假设的通则来说明这些"例".

  第三步,再观察一些新例,看他们是否和假设的通则相符合。若无例外,这通则便可成立了;若有例外,须研究此项例外是否有可以解释的理由;若不能解释,这通则便不能成立; 一个假设不能成立,便须另寻新假设,仍从第二步做起。

  华罗庚还在《数学归纳法》一书中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 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归纳法.png

  例如,什么叫押韵?汉字用汉语拼音来分析,通常有声母和韵母,我们读了一些作品,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可能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诗句中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即相互押韵。但是我们发现诗文中有些汉字的韵母不完全相同,读起来也很悦耳,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光(guang)、霜(shuang)、 乡(xiang), 以及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沙(sha)、家(jia)、 花(hua)。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些字的韵母是由韵头、韵腹,或韵头、韵腹、韵尾组成的,前者如ua、ia, 后者如iang、uang. 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同也押韵,于 是我们会得出一个新的定义:诗句中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或韵母中的韵腹、韵尾相同就叫相互押韵。但是,在词曲中,有些诗句中的字的韵母, .

  或韵母中的韵腹、韵尾也是相同的,如苏轼《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中的然(ran)、 圆(yuan)、 弹(tan)、 山(shan)、 言(yan), 它们的韵腹与韵尾完全相同:应当也是相互押韵的。还有一些散文,为了读起来动听悦耳,实际也采用了押韵的手段。如相传是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中的名(ming)、 灵(ling)、 馨(xin, 《广韵》:青韵)、青(qing)、丁(ding)、琴(qin,《广韵》:侵韵)、经(jing)、 形(xing)、亭(ting)中的韵腹与韵尾除个别字外,完全相同,显然相互押韵。所以上面的定义需要修改为:诗文中一些字的韵母,或韵母中的韵腹,或韵腹加韵尾相同,即彼此押韵。人们也能举出一 些例外现象,如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按惯例"期"与"儿"押韵,"亲"与"人"押韵,但它们的韵母并不相同。我们用普通话来读,这两首诗确不押韵,但是我们用上海话、苏州话把"儿"读成"nin"",把"人"读"nin"",这两首诗又都押韵了,而上海话、苏州话,这两个字的读法,恰好保留了古代的读音,所以上述后一个定义还是相当科学的。

  2.归纳法的种类

  归纳法可以细分为简单枚举法、完全归纳法与科学归纳推理。我们观察到某类中许多事物都有某属性,而又没有观察到相反的事例,我们就作出结论:某类事物都有某属性。这就是简单枚举法。传说从前有个樵夫患头痛病,但因家贫,仍上山砍柴谋生。一次,他头痛得非常厉害的时候,不小心碰破了脚趾,出了一些血,但头不疼了。

  事有凑巧,第二次头痛得很厉害时,脚趾又碰破了,而且就在原处,结果头又不疼了。

  这引起了樵夫的注意,以后头疼难熬时,他就弄破脚趾的同一部位,头果然就不痛了。

  后来中医证明,这个部位是"大敦穴",确与头部有关。那位樵夫实际上用了简单归纳法。我们研究文学,当然也可以用简单归纳法,如白居易通过大量的事例,归纳出一个规律,凡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生活道路都是不平坦的,尝云:"今之纯穷,理固然也。

  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过剥至死。李白、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 "687""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李陵、苏武始为五言诗。次及鲍、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钜万。观其所自,多因谗冤遣逐,征成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行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矣。"688简单枚举法在训诂学中使。

  用得比较多,今录一例: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有的注解说:"声声思,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十三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页375)这是以情思释思字,未为确诂。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义,声声思即是声声悲、声声哀。《诗:大序》: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文选》卷一九张华《励志》诗:

  "吉士思秋。"李善注云:"思,悲也。"《淮南子缪称篇》:"春女思,秋士悲。"思、悲对文,则思即是悲。《文选》卷一八成公绥《啸赋》:"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思、哀对文,则思即是哀。陈子昂《宿空聆峡青树村浦》:"客思浩方乱,州浦寂无喧。"思一作愁。(《全唐诗》册二,页912,中华书局1960年版)张说《南中。

  别陈七李+》:"画鹚愁南海,离驹思北风。"(《全唐诗》册二,页952)愁、思对文,明思有愁义。李白《天马歌》:"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悲一作思。(《全唐诗》

  册三,页1684)李群玉《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春灯含思静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全唐诗》册九,页6599)思、愁对文,明思有愁义。《洛阳伽蓝记》卷一引北魏庄帝五言诗:"思鸟吟清松,哀风吹白杨。"思、哀对文,则思即是哀。凡此,均足证明思字古有悲、哀、愁、忧之义。但是思字的这一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注家为思字的今义所惑,于是训"声声思"的思字为情思,又觉得未妥,复添哀怨二字以足其义,殊不知这样一来, 却又犯了增字为释的毛病。究其致误之源,即在于训诂方面欠妥。

  简单枚举法的可靠性建立在所举事例的数量上,但是所举数量虽多可靠性也难免有例外,冯梦龙编《警世通言》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实际上讲了简单枚举法的局限。故事说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菊花耐寒,只会枯萎而不会落瓣,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于是提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了,决心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自己错了。这个故事当然不会实有其事,但是,在学术研究中运用简单枚举法,由于所依据的资料不全,而导致结论不够正确,也不乏其例,鲁国尧指出:

  既然都同是采取归纳法,何以却有数种结论?答案是,诸家对宋词并没有作过穷尽式的研究,这是症结之一-.他们择取名家词甚或是名家的名篇,必然是见仁见智,各执- -辞。宋词用韵之复杂,令人目眩,而词韵书的编者对若干出现频率较高的通叶现象未能作出正确的分析,遂导致反复争辩,主要是15部词韵与19部之争。还有一重要原因,编著者是词学家或是词人,受诗韵和曲韵的影响很深,.

  音韵学造诣却很浅,对方言也只有些朦胧而肤浅的认识而已,他们不能从语音历史的观点来研究宋词韵,故其书均有较多谬误。简言之,未能从音韵学的角度对全部宋词用韵作穷尽的归纳与合理的分析,清人之失在于此……代无人编词韵书,宋词用韵并无功令可遵循。清人十几种词韵书虽然都声称是根据(或主要根据)宋词编成,但皆不能反映宋词用韵的真实面貌。

  针对简单枚举法的局限性,人们常注意使用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由某类中每一事物都具有某属性,推出该类全部事物都具有该属性。吴小如称:

  譬如我对《诗经》中"君子"- -词究竟有无讽刺涵义,就有意识地进行过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结果,不仅《诗经》中所有用"君子"的地方,这个词不合贬义;甚至凡我读过的先秦古籍,其中所有用"君子"的地方,也无- -处含贬义。这样我就自然而然得出一条结论:《诗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两句,一定不是诗人在讽刺统治者(或剥削者),而是在他理想中希望有个不素餐的统治者,"君子"在诗中还属"正面人物".

  又《墨子小取》篇云:"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毕沅于"举也"之"也"字下校日:"此字疑衍。"王念孙指出:"也非衍字,也与他同,举他物以明此物,谓之譬。故曰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墨子》书通以也为他。"2再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落英缤纷"四个字,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一开始所要展现的是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场面,因此"落英"不是指花谢,而是指花开,其理由是"落"字有"始"的含义。郭在贻分析道:

  落有始训,见于《尔雅》,乃先秦古义,时至南北朝,落字是否还有始义呢?

  至少从陶渊明的诗文来看,落字已无始义。我们统计了一下,落字在陶集中共出现八次,除"落英缤纷"一条不计外,其余七次均为坠落、陨落义,无一可作始解者。

  《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酬刘柴桑》:"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杂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又:"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闲情赋》:"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有风吹君帽堕落。"以_上七例,落字作陨落、坠落解,灼然无疑。准此,《桃花源记》中的落字也不可能忽然变为始的意思……人欧阳修《采桑子》词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胡云翼注云:"狼藉残红一落花散乱。

  这句承接前句,有欣赏落英缤纷的意思。"(《宋词选》页28,中华书局1962年版)可见"落英缤纷"未必就不美,未必就"大杀风景".由此可见:不从语言事实出发,单从文学赏析的角度进行主观臆测,所得结论往往不可靠。

  运用完全归纳法所推导出来的结论比用简单枚举法所推导出来的结论要全面可靠一些,所以学者们主张采用穷尽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当然对于一些面广量大的问题,采用完全归纳法往往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科学归纳推理,它所依据的是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例如,考察铜、铁、铅、锌等金属受热之后的变化,发现它们受热后体积都要膨胀,如果进--步找出受热和体积膨胀之间的必然联系一即受热后分子运动加速,从而导致金属构体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扩大,最后引起整体。上的体积膨胀,这样再得出"一切金属受热后体积都要膨胀"的结论,就是科学归纳推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研究文言虚词就使用了这一方法。《经传释词》第九曾云:"《诗。终风》曰:终风且暴,毛《传》曰:终日风为终风。《韩诗》曰:终风,西风也。此皆缘词生训,非经文本义,终犹既也,言既风且暴也。"王念孙父子认为"终"字相当于"既"字,"终……是递进关系,这就道出了这--句式的本质属性,用这一结论分析同样句式的其他诗句也就迎刃而解了。如作者认为《燕燕》曰"终温且惠",言既温且惠也。《北门》曰"终窭且贫",言既窭且贫也。《伐木》日"终和且平",言既和且平也。

  3.归纳法的运用

  考证与归纳法是相辅相成的。考证强调做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一-切凭材料说话,强调上天入地地去搜集资料。而搜集资料后,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法。梁启超在1920年谈道:"夫吾固屡言之矣,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此法此精神,果用何种程序始能表现耶?第-一步,必先留心观察事物,.

  觑出某点某点有应特别注意之价值。第二步,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第三步,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

  第四步,根据此意见,更从正面旁面反面博求证据,证据备则泐为定说,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凡今世一- 切科学之成立,皆循此步骤,而清考证家之每立一-说,亦必循此步骤也。"近人用归纳法也颇多创获,如张相著《诗词曲语辞汇释》就采用了归纳法,作者有憾于诗词曲中的--些特殊语词表面上看起来很通俗,但解释起来却非常困难,又没有专门的工具书可资利用,于是他就从有关诗词曲的著作中大量收集例证。然后"综合各证,得其解释,则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复假定为他义……采掇所及,往往有列证至十余或更以上者".1691就文学研究而言,如闻-多在《说鱼》

  中对我国写鱼的诗进行了广泛搜集,通过分析归纳,发现鱼象征着爱情,诗中往往"以'鱼'代替匹偶'或情侣".例如有首昆明民歌云:"大河涨水白浪翻,一对 鲤鱼两分散。

  只要少郎心不死,那怕云南隔四川。"显然诗中的-.对鲤鱼即指--对情侣;"正如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例如有首琼崖民歌云:"钓鱼钓到正午后,鱼未食饵心勿操。日头钓鱼鱼见影,有心钓鱼夜昏头。"显然诗中的钓鱼既指求偶;并 "以烹鱼或吃鱼喻合欢或结配".[697此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