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本科论文写作

为什么说读书要有目的?(含范例参考)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2-16 共3200字

  读书的目的很多,譬如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譬如增强我们的业务能力,譬如休闲消遣等等。我们在讨论学术论文写作时强调读书要有目的,这里所说的读书目的,显然是指写学术论文。

  1.读书要有目的

  我们读书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因为图书资料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读书没有目的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读的书再多也没有用。郑板桥写过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11我们有目的的读书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而会获得明显的效果。苏东坡早就指出:

  少年为学者,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3921季羡林也深有体会地说:"大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要你脑海里有某-一个问题,一切资料,书本上的、考古发现的、社会调查的等等,都能对你有用。搜集这样的资料。

  也并不困难,有时候资料简直是自己跃入你的眼中。反之,如果你脑海里没有这个问题,则所有这样的资料对你都是无用的。"393]近人梁启超于此点讲得尤为明白: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 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 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

  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劝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读书.png

  这一点的实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套《嘉定钱大昕全集》,十册,计四百万字,我想利用它写一篇有关钱大昕的文章。考虑到钱大昕作为一位学者在版本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藏书家在版本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不尽相同的,研究的人很少,而我对版本学知识稍微熟悉-一点, 于是就从这个角度将《嘉定钱大昕全集》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将相关资料找出来,写了篇题为《试论钱大昕的版本学成就》的论文。

  读书要有目的,还要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个目的。宋吕本中说得好:"悟入之理,正在工夫勤惰间耳。如张长史见公孙大娘舞剑,顿悟笔法。如张者,专意此事,未尝少忘胸中,故能遇事有得,遂造神妙;使他人观舞剑,有何干涉?"[396]如果我们不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课题,不将所读文献资料与自己的课题挂钩,那么有的材料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而视而不见。如有一-位研究生选择《唐代马政》作论文题,严耕望告诉她《全唐文》中有很多史料,特别说明《孙樵集》中有一条很好的私家养马资料,但是这位研究生最后还是没有找到那条材料。[397因为她在读书时没有将阅读的目的同马政紧密联系在-起。

  2.写论文最好遍读相关资料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我们读书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写学术论文。而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用张之洞的话来说,"必能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真有所见出乎其外方可"下笔".

  有成就的学者大抵都是这么做的。南京大学罗根泽教授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论述某一问题时往往"遍观前人之说,俾有所资借,有所取则".[39即以《五言诗起源说评录》来说,他几乎将当时有关五言诗起源的论说收罗殆尽,择其要者十五家予以评录,因此所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郭绍虞在为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三分册所写的序言中也指出了罗先生的这- -特点:

  雨亭之书,以材料丰富著称。他不是先有了公式然后去搜集材料的,他更不是摭拾- -些人人习知的材料,稍加组织就算成书的。他必须先掌握了全部材料,然后加以整理分析,所以他的结论也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他搜罗材料之勤,真是出人意外,诗词中的片言只语,笔记中的零楮碎札,无不仔细搜罗,甚至佛道二氏之书也加浏览,即如本书中采及智圆的文论,就是我所没有注意到的。

  当文学批评史这门学问正在草创的时候,这部分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而雨亭用力能这样勤,在荜路蓝缕之中,作披沙拣金之举,这功绩是不能抹煞的。[400台湾学者严耕望也是这么做的,尝云:

  余自少年时代留意历史地理,尤重国计民生诸大端。民国三十五六年,决定从事唐代人文地理之研……尤置重交通路线一-课题,诸凡正史、《通鉴》、政书、地书、类书、杂著、诗文、碑刻、佛藏、科技诸书所见及考古资料,凡涉中古交通,不论片纸巨篇,搜录详密,陈援庵先生谓"竭泽而渔",余此项工作庶几近之。至1966年,所录基本资料殆逾十万件,遂开始分区逐题撰述,首成《蓝田武关道篇》。

  在当代著名学者中,项楚在敦煌文学、语言学研究中成就突出,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采取"竭泽而渔"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他介绍道:

  我在中学和大学时代曾经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书,有了--定古代文化的根柢。

  这一次则是埋头通读了若千部篇幅浩繁的大书,例如《大藏经》,五代以前的正史,经部和子部的许多著作,《全唐诗》 等总集读了不止一-遍。《太平御览》本是供查阅的,我也逐条读完,这就等于分门别类地读了古佚书的残文。在这个基础上,再旁及别的杂著乃至某些较偏僻的著作。曾经有研究生问我:你啃大部头的书,例如花上两三年时间通读《大藏经》,难道不觉得枯燥吗?读完以后,究竟又有多大的收获呢?这一切都取决于怎样去读它。我在通读《大藏经》以前,也曾犹豫过好一阵子。可是要真正弄通敦煌文学中有关佛教的许多问题,这是最彻底的办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因此一-咬牙就读下去了。14021我们为了写一篇论文,要将所有有关著作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有时是难以做到的。

  但是我们将这些著作中的有关部分通读一遍,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我发表过一篇论文《<卷耳>新解》[403],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曾将《四库全书》中经部诗类著作中有关《卷耳》的内容,认真看了一遍,又将《四库全书》以外的有关《卷耳》的著作尽可能地看了一遍。正因为如此,论文发表后反映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在遍读相关资料时,也要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有些材料,或者有些材料的某些部分需要精读,其余则可采取泛读的方法。

  作业:写篇读书心得,题目可自拟。

  实例:王士祯非清顺治十二年进士/边频按:学生们常问读书心得要写多少字,王国维对学生们的要求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南京师范大学的段熙仲先生说:"王国维重视学生的创见,只要有新的心得体会,哪怕是千字文他也密密圈点,给予好分数。那种他认为浮泛的议论,虽三五万字,他也会打不及格。"(李灵年《闻学琐录[一]》,载《文教资料》1995 年第2期)。

  王士祯非清顺治十二年进士

  南京大学中文系1999级硕士研究生边频

  近读来新夏先生主编的《清代目录提要》(齐鲁书社,1997 年),获益匪浅。全书收清人所编目录380余种,涉类广泛,内容翔实,大致可窥清代目录学的总体面目。

  然笔者在阅读中发现了编者的一些疏误之处,疑因本书资料来源不- -所致。今举- -例如下:

  第三十五页云:"王士祯清顺治十二年(1655) 进士。"王士祯中进士在顺治十五年而非十二年。《碑传集》卷一八《资政大夫刑部尚书王公士祯暨配张宜人墓志铭》云:"乙未,中会试。公欲专攻诗古文词,不与殿试。明年,省伯兄西樵公于东莱学舍,晨夕唱和,有作成囊。戊戌,殿试二甲谒选,得扬州推官。"据此可知,王氏顺治十二年乙未并未参加殿试。"会试,中式者为贡士。"(《清史稿。选举志三》),殿试合格者始称进士。是不得称王氏为"顺治十二年进士",其中进士乃在顺治戊戌(顺治十五年)。《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亦载王氏为"顺治十五年二甲三十六名进士".然《清史稿。王士祯传》及《昭代名人尺牍小传》,都云王氏为"顺治乙未进士",盖忽略"公欲专攻诗古文词,不与殿试"此- - 史实耳。笔者疑此或为《提要》所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