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侠义英雄传》中的武术情节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02 共4161字
摘要

  武术从来就不只是拳脚上的功夫,在表面的拳脚动作之外,实则包含深蕴。某人一旦跟随某师傅或是进入某一门派,特别是练有所成时,其所练之武术便具有了"社会性"(相对于默默无闻的个人练习而言),就如同孩子从家中走向社会的社会性断乳一般,[1]他的功夫不再是为个人所独有,而是成为武术界的"公共财产",须接受大家的"检阅",不只是功夫,其形象、为人也将受人们关注。处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尤其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武术所包含的元素将更多,它可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或者有所偏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著作《侠义英雄传》,作为中西文明碰撞时期及新旧文化交融关节点上的武侠小说扛鼎之作,无论就其对拳术器械体系的归纳、对侠义英雄形象的解说,还是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使命的认可,都充分显示了武术所包容的内涵之多,突出了武术时代性的特色,对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武术提供了一个生活模板。

  1 武术动作:武术的基础元素

  1.1 武术动作的分类

  武术要靠肢体动作表达,表现为一连串抑扬顿挫的动作演练,动作是武术的基础元素,因此武术初次给人的印象无非是"三拳两脚"或"多拳多脚"式的来回武动。对这些"拳脚功夫"的分类很早便有,且源远流长,种类众多,例如,人们常常把长江以北势宏架大的拳术称为北派,把长江以南势小劲猛的拳术称为南派,把少林拳术、炮拳、洪拳、南拳等称为外家拳术,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称为内家拳术。

  1.2 武术动作的内外家之隔在《侠义英雄传》中,侠义之士们对内外家的隔阂至深,在李福东与王老头的交涉中,提到"内家常以铁柜盛玻璃的比喻,形容挖苦外家的,这是武术界的天然界限,意即做外家功夫的人,从皮肤上用功,脏腑是不过问的,纵然练到了绝顶,也不过将皮肤练得和铁柜一样,而五脏六腑如玻璃一样脆弱。"[2]

  在介绍程友铭(所练之术为易筋经)时,用"辟谷十日不饥,日食千羊不饱"来形容其习练境界,其中也不乏内家对外家的轻蔑之意。[3]

  而在太极与武当比较之时,对于谁是内家、谁是外家的界定实在没那么清晰,那么,武术到底是怎样演练?真有内外家之别吗?既然武术是靠肢体动作表达的,那么内外家之别也只是表达方式的之别,并无本质的不同。孙禄堂曾提及"今之谈拳术者,每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无轩轾。"[4]

  至于以刚柔来分内外家更是不得其理,"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5]所以,不仅武术无内外家之分,其动作也是刚柔转换的。

  1.3 儒释道对武术动作的渗透

  武术既是靠动作表达的,那么,它要表达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所表达的内容自是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向恺然在其著作中虽对佛道着墨不多,但几个出场的道人,言语之间参禅论道,字字珠玑。在第二十三回中,老尼姑受李梓清为徒时,说道"出家人练习武艺,不是为要打人的,儒家戒斗,释家戒嗔,戒尚且怕戒不了,岂有更练武艺助长嗔怒的道理?非生死关头,不交手。"[6]第五十七回陈乐天对"快乐之道"的阐释,也显示着智慧的锋芒,超脱了世俗对快乐的认识,达到了形而上的哲思境界,体现了对生命意识的现代思考。[7]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得武术以肢体动作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过程。[8]

  2 侠士:武术的承载元素

  2.1 侠士的分类及特征

  任何武艺都需一定的载体,人是武术得以传播、发展的载体,也是武术元素中最为活跃的一环。自古以来,"侠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背后的支撑则是庞大的侠义英雄群体,其中不乏习武练武者。袁良骏在他的有关研究中,将春秋"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称为贵族卿相之侠,将太史公所述的"布衣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之类,称为"平民之侠",[9]

  其中,除了侠士社会阶层明显不同以外,其侠的内容特征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清末民初,侠士多为平民,处在社会的中下层,却生的一身傲骨,气宇不凡,他们不畏强权,只为着公众都认可的公平正义,这种侠义精神小则表现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报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大则表现为为了国家民族,为正义事业奋斗甚至献出生命。向恺然笔下的侠士众多,开篇即写谭嗣同的英勇就义以及在安维畯的义举震惊中外,引来慈禧震怒,将他充军口外时,满朝文武对其避之有恐不及,只有王五敢于向他送出援助之手,并将他送出口,此番侠义之举,名动公卿;中篇有刘三元惩罚那些仗着会些拳脚功夫欺负路人的米贩子,为众人出气,也有金陵齐四游遍各地,施行善事,后篇的霍元甲为振国威而摆擂战大力士更是将侠义之举上升到国家层面,既捍卫了民族尊严,维护了国家脸面,又开拓了中国人的强身之道。

  2.2 侠士的社会性

  侠义是武术人社会化(相比于默默无闻的单个练武人而言)的标志之一,即从一个人踏入某一门派或拜某一师傅开始,尤其是其练有所成时,他的武术功夫连同他整个人的行为等,已不再是属于个人,不可能再随心所欲,而是在整个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受众人监督,如同费孝通先生将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称为熟人社会一样,在武术界,也存在一个"熟人社会".[10]这决定并影响了武术人的行为。

  2.3 侠士的传承方式及其利弊
  
  武术自古以来多为师徒传承,口传身授,侠士多为武林中人,在向恺然的《侠义英雄传》中,侠士的传承也遵循此种方法。

  然则,方法一样,每个人使用方法的过程以及影响却大相径庭,侠士传承之下并非再造出下一个侠士。如书中说到陈广泰时,其传播武术的决心无比急迫,却忽略了对徒弟人格及行为的挑选,以致于只顾教拳,最后才发现其收的几个徒弟竟然都是窃贼,还差点因惹上官府而丧命。与他相比,罗大鹤就幸运的多了,也聪明、谨慎得多,他严格收徒,并根据徒弟自身的状况分教气功、力功,使得自家武术能很好地传承。武术中的人是极为重要的元素,尤其是侠士,其对武术的影响之大,恐怕我们无法衡量,其本身的社会性所产生的涟漪类似以石子激湖所产生的水波,所以,在传承上注意严格挑选、质量兼并,就不会出现像赵玉堂那样,中国社会容他不下,政府用他不了的人物了。[11]

  3 比试:武术的社会元素

  3.1 比试的多方参与性

  在民国初期的社会中,武术人之间的比试既有一般社会所具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武术人之间的比试并非就单个人之间的功夫较量,而是整个家族、流派、地域的比较,霍元甲曾说:"我国练武艺人的积习,一个人被打败了,不以为是仇恨便罢,若认定是仇恨,那么这人的师傅、伯叔、师兄弟,都得出来报仇。岂不是打一个人,惹了一辈子麻烦吗?[12]

  向恺然在其著作中也提及,不是门户之见,而是地域称霸导致了比试心理,即一名武艺人在当地有了名声之后,自然会顾及他的脸面,当有外来者挑战他的权威、侵入他的地盘时,他便会义无反顾的与之比试一番,没有退路。[13]这反映了比试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不但比试的动机中有"社会影响",比试的结果有社会意义,就连比试的中间过程也非较量的两人可以独自承担。[14]

  3.2 比试的历史性
  
  当把比试事件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来看时,它又有新的特点。民国初期,是中外文化碰撞、新旧文化交融的关键时期,时人多被西方科技所吓,以致丢了自己的传统,尚武精神岌岌可危。甚至有外国大力士来中国较力时说":中国是东方的病夫国,全国的人都和病夫一般,没有注重体育的。体育一科,关系人种强弱,国家盛衰,岂可全国无一完善专攻研究的机关?鄙人欲使中国人知道体育之可贵。"[15]如此这般的在中国的土地上说中国人是病夫,且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带着鄙夷的眼光提醒中国人重视体育,如何叫侠士们按捺得住心中的怒火?然而,令霍元甲心痛的是这毕竟是中国当前的现实。农劲荪也曾向霍元甲提及"外国的枪炮果然厉害,但是使用那厉害枪炮的,也得气力大,体魄强的人方行,像我国现在一般普通的人,都奄奄没有生气,体魄也多半弱到连风都刮得动,便再有厉害的枪炮,这种衰弱的人民能使吗?"[16]

  这话于霍元甲心里,使他决心用武术做出一番事业来,他屡次向轻蔑中国的外国大力士发出比试邀请,其内涵与其说是打给外国人看,不如说更是打给中国人自己看,以振奋人们的尚武精神。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台主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所有中国武术家,比试也因此成为了国家之间的较量。

  3.3 绅士在比试中的作用

  绅士在历史上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重视,作为中间阶层,他们既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将他们的需求反应到上层,也代表中央的权利,将他们的要求执行到下层。[17]

  近代以来,由于国体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入侵,绅士阶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作为一个知识阶层,他们在社会事件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比试事件也不例外。当人们都赞叹霍元甲摆擂战外国大力士的胆识和英雄之举时,李福东提到了一个关键的原因,他说霍元甲之所以这么胆大是因为有农劲荪帮他出谋划策。农劲荪作为一个接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学者,直接参与了摆擂台的初步设想、广告词撰写、擂台前的演说以及翻译等方面的工作,使比试能正常进行。同样的,彭庶白也是体面的绅士,且是有力量的商人,在有关擂台的保证人、律师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4 结论

  武术不是表面上的拳脚功夫,它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本文借平江不肖生的《侠义英雄传》来剖析武术在特定环境下(本文的特定坏境指《侠义英雄传》中人物所处时代,即清末民初)的多种元素,以达到对武术的深入、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认为武术具有时代性,需要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表现为三个方面:对表层的武术动作等基础元素的认识,对中层的武术侠士等承载元素(包括身体的承载和精神的承载)的认识以及对深层的武术比试事件等社会元素的认识,层层深入,不断挖掘武术的内涵。武术与时代结合,武术的诸多元素其实都是潜在的,时代的特征将它激发,并用以服务这个时代,武术是深刻的,非一拳一脚而已。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83.
  [2]平江不肖生。侠义英雄传(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4:111.
  [3]平江不肖生著。侠义英雄传(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4:489.
  [4]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5]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
  [6]平江不肖生。侠义英雄传(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4:19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