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武术礼仪的现状与传承价值

时间:2015-05-20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5130字
摘要

  1 概念界定

  “礼仪”一词在中国古代就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来使用。“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1]

  武术礼仪是指传统习武者在习武群落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并为所有习武者共同认可的,具有浓厚封建等级差异的礼节和行为准则。

  2 古代武术与礼仪

  2.1 武舞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巫术与图腾崇拜,都常凭借原始武舞来体现。在原始巫术活动的舞蹈中,武舞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狩猎、战事等活动之前或之后,要跳武舞,幻想以这些击刺杀伐的动作,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以‘战胜’对手和敌人。图腾武舞是原始部落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人群以表现战斗的舞蹈来供奉其部落的始祖神物。”武舞是原始社会时期武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它也是原始宗教礼仪仪式,可以认为武术本身就是礼仪内容。[2]

  2.2 礼射
  
  西周时期“,为提倡人们习射,周天子经常习射,并修‘射庐'’、射宫‘等习射场所。《礼记·射义》”:诸侯岁献恭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西周射术发展的另一显著特色,是使射术与礼乐相结合而形成’射礼“,”所谓‘射礼’就是贯穿了道德礼仪观念和规则的射箭活动“.”射礼“的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的礼仪规范;如”乡射礼的射箭比赛一共进行三轮,称为‘三番射'.射箭是我国周朝时期非常流行的武术形式,它本身就成为国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射礼”含有丰富的礼仪形式。[2]

  2.3 角抵

  王珽在《秦宫夸戏-汉唐“角抵”考》中论述:角抵的起源,“无论始于三代以前、三代、西汉诸说,分别出于南宋、元、唐人之’追溯‘,多系后人’猜度‘;而始于战国,推广与秦、西汉,则较为可信。”“当隋、唐二朝',角抵’始终盛行。”“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乃是儒生心目中‘礼’的一部分”.可见,角抵在秦、汉、隋、唐时期不仅是当时流行的武术形式,而且属于国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

  2.4 传统武术

  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2]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称,对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少林武术中既有跪拜叩头、合十等礼仪形式,又有门规戒律等习武礼仪规范。如万籁声所著的《武术汇宗》,在《少林寺传授门徒规条》中详细记载少林武术的习武戒律,包含“规条十二、十不许、十愿”,其所涉及的内容有习武者的道德、择徒、授艺、学艺、用武等礼仪规范。

  产生于明清之际的陈氏太极拳,礼仪内容同样丰富,入门弟子拜师学艺仍要行叩头跪拜之礼,现在太极拳竞赛中参赛者在比赛时须行抱拳礼。传统武术中还存在其他的礼仪形式:鞠躬礼、举手礼、握手礼、合参礼、无为礼、见山礼等。纵观武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武术礼仪的历史发展特点,即礼中有武,武中有礼。礼中有武是指古代礼仪的内容中有武术,如武舞、射礼、角抵,他们都是当时的礼仪内容。

  武中有礼是指武术中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如射礼、少林武术、太极拳及其他传统武术,他们都有自已完整的礼仪程序。

  3 武术礼仪现状

  3.1 武术礼仪教育缺失

  3.1.1 当前社会大环境对武术礼仪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完全确立。造成学生思想道德出现较大的问题,一些学生道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必须承认,礼仪在教育中的缺失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学生礼仪教育的缺乏导致其道德水平的下滑,并产生道德危机。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味追求西方倡导的民主自由、个性解放,放任自己,整天无所事事,导致丧失正确的生活目标和基本的自控能力,从而造成精神上极度空虚,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无视集体和他人,没有基本的道德约束是这些人的典型特征。[3]

  3.1.2 武术礼仪在教育中的弱化

  学校武术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于学校武术教育的研究,很多学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而据资料显示,学校武术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全国有 70.3%的学校没有开展武术课”,学生主要通过对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来了解武术,造成对武术的理解非常片面;对武术功能价值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武术的健身、防身价值,而忽视了武术的文化价值,导致武术礼仪教育价值的弱化,使农村学生纷纷到武术馆校学习武术,城市学生以习练跆拳道为时尚。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学校武术教学片面强调武术的健身、防身价值,忽视了武术礼仪教育教化功能的追求;过分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淡化了武术文化的传授,使大部分学生在武术的练习中,不能体会到武术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从而也不可能从中得到道德的熏陶和礼仪教育。

  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对武术存有严重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认为练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一种强身健体的技能,而是为了不怕别人欺负,或是能够欺负别人,甚至认为学武就是为了打架,严重影响了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3]

  3.2 武术礼仪不规范且缺乏标准

  以“抱拳礼”为例,1986 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至今已经有二十几年。并且武术竞赛规则中对抱拳礼有详细的叙述,但是在实际武术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运动员行抱拳礼时,出现不同形式的抱拳礼。特别是在省市级的比赛和武术的招生考试中,会更容易看到五花八门的抱拳礼。

  此外,不同的武术书籍中对武术礼仪的表述也不同。2007年出版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四章第一节对武术礼仪的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枪)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例如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高与胸齐,拳、掌与胸问距离为 20-30 厘米。学者张泽正著《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描述抱拳礼的基本礼势:中和势站立,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掌心在平下颌骨前的三拳处贴在右拳拳面上,醒劲一次,均以 45 度前下为标准,其他一切在中和势基础上顺其自然。学者弓云武的著作《习武练功 500 问》,对抱拳礼的表述是:“左掌抱住右拳,曲臂置于胸前,步型不拘,又称抱揖。拳拳相抱者,表示团结互重。两人对练有时还说声请。”当人们看到武术书籍中不同的武术礼仪时,必定会产生迷惑。[2]

  另外在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中仅对武德作出简单的叙述,对武术礼仪却只字未提,既没有教练员、教师的礼仪规范,也没有运动员与学生的礼仪规范。由于教材中缺少标准的礼仪规范,教练员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标准的武术礼仪教学材料,所以实际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武术礼仪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由上可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进一步加强礼仪仪式的规范性。

  3.3 武术礼仪形式单一,功能局限

  武术比赛中实施的抱拳礼,已变成武术礼仪的代表,传统武术中礼仪内容正随着武术的发展而逐渐消失,一些传统武术中存在着一些其他形式的武术礼仪,但他们的影响还很微弱,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它忘记。讲到武术礼仪,人们往往只能想起抱拳礼,再找不到其他的武术礼仪,抱拳礼就成为武术礼仪的代名词,进而形成了武术礼仪就是抱拳礼、抱拳礼就是武术礼仪的局面。由于人们缺少传统礼仪文化和传统武术礼仪知识,又缺少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就形成了人们只能面对武术礼仪单一、枯燥的形式而感叹局面。

  由上可知,当前急需对武术礼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重新构建现代武术礼仪体系,进而丰富现代武术文化。

  4 武术礼仪价值

  4.1 武术礼仪教育功能

  4.1.1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武术礼仪文化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和践行武术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和传承和传播武术文化,使中国文化的瑰宝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4.1.2 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礼可以端正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理智文明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起到修身养性、化性起伪之功效。”文以载道,武以明德“.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粹与提炼。

  4.1.3 有助于培养青少年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

  武术精神,即是对礼法的烙守,对国家的忠诚。对学生进行武术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培养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

  4.1.4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这是古代诗人颜元对礼仪价值的评论。礼仪作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2 武术礼仪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4.2.1 实现文化自觉得需要

  通过开展武术礼仪的教育和传播使大众在接触、理解以至发扬武术文化的同时能够经常回想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珍视和保存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精品,使其经常性地提醒人们时刻不忘武术文化的内涵。我们心情浮躁时通过武术礼仪摆正心态;切磋技艺时通过武术礼仪提升领悟境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时刻保持冷静,坚持自己的发展原则和价值取向,做到不忘本,能够明确地看待自己。

  4.2.2 展示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蕴含着武术文化的武术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界展示的窗口,只有通过武术礼仪,外国人才能有机会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魅力,只有加强武术文化软实力建设,才能彰显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武术的本质内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4.2.3 继承和保持我国人民谦逊的民族性格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谦虚的民族,他永远都不会张扬,在别人面前永远显得那么腼腆,但也正是这种心态培养了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武术的技术特点充满了攻击性,而武术礼仪承让、含蓄、仁义、谦虚、和谐的内涵会在习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的心目中、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武术礼仪的开展可以保留我们谦逊的民族性格。

  4.3 武术礼仪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礼仪文化,是祖宗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讲究礼仪、追求文明、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中国古代礼仪和传统武术礼仪能为现代武术礼仪提供丰富的宝贵经验。当前唯有具备古人的豪情壮举和人文情怀,在继承中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当前武术礼仪在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明确武术礼仪的概念与功能,对武术礼仪的形式进行创新,丰富与完善现代武术礼仪,并在武术活动中进行实践,让绚丽多彩的礼仪使武术变得更有魅力。

  5.2 建议

  5.2.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武术礼仪教育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位武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老旧观念。作为新时期传播者而言,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运动员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和教练,因此教师和教练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自身要有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和教练要把武术礼仪的教育安排到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之中,并且要作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主要部分。

  5.2.2 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武术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尤其要耐心的帮助,鼓励学生自觉地参加武术锻炼。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对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富含自强、坚韧精神的技击动作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校园内的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各种途径积极进行武术文化的宣传,给学生营造一个习武、练武、崇武、尚武的氛围。

  5.2.3 建立现代化的武术礼仪标准

  武术礼仪标准是人们在武术活动中礼仪实践的依据,只有武术礼仪具备了明确的标准,才能保证人们在武术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武术礼仪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礼仪标准。如习武者的习武规范、竞赛礼仪、课堂教学礼仪、武术教练员与教师礼仪、武术运动员与学生礼仪、服装礼仪、器械礼仪,习武者的技术水平的段位级别等等。

  5.2.4 科学地认识武术礼仪

  首先,我们应当为武术礼仪正名,明确武术礼仪的概念。武术礼仪不仅仅是抱拳礼,它的内容应是丰富的,仪式、服装、级别段位、习武者社会行为规范等,都应当属于武术礼仪的内容。其次,重视武术礼仪功能与作用。”礼仪与国家的政治、教育、宗教、法律、伦理等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现代武术礼仪的内容与古代礼仪不同,但现代武术礼仪的功能与古代礼仪功能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武术礼仪仍然具有伦理、教育、文化、审美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汤立许,蔡仲林,饶 英。北京奥运会武术礼仪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7)。
  [2]董刚强。中国武术礼仪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
  [3]王柏利。对学校武术礼仪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8)。
  [4]张 令。武术礼仪开展的重要性刍议[J].搏击·武术科学,2008(11)。
  [5]曹琼瑜,刘 丰。武术礼仪与武术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