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的传播共识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4 共3068字
  第 4 章 满族歌舞与萨满文化的传播共识
  
  满族的歌舞文化历史悠久,真山真水的自然栖息家园激发了满族先民的创作灵感,长期的渔猎生活铸就了他们的豪放品格,白山黑水之巅,他们畅然放歌,手舞足蹈,历经岁月的沉淀,在艺术上不断地绵延再创造,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满族歌舞文化。
  
  作为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歌舞已成为满族人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历史多有记载:辽史有书,辽灭渤海国,每至帝王巡访,女真各部首领应命起舞助兴;《满文老档》记载的皇太极继位庆典“除夕与元旦,演杂戏和跳舞,备酒宴……”
  
  说明演戏,跳舞以及宴会活动是后金在除夕和元旦必不可少的节日庆祝项目。无论是宫廷亦或民间歌舞都极大地丰富了满族民众在重大节庆场合的情绪表达,唱跳着的满族歌舞代代流传,是满族人民艺术生活的生动展现。
  
  满族歌舞的演出不仅出现在满族的节庆事典,又有着关乎宗教祭祀的神秘联系。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在祭典仪式时的萨满神歌神舞也被融入满族歌舞的演出当中,一些萨满仪式以萨满请神驱邪唱念并重的“巫舞”为主,众人和之,或是在仪式之后群起而歌,群起而舞,感恩神的福佑,载歌载舞,不散不休。时至今日,大型的萨满仪式已不多见,满族歌舞的演出除去特定场景之外也不常见到,满族最为直观的萨满文化展现就是现代的歌舞演出。
  
  当今的满族歌舞表演多为出现在满族聚居区中,聚居民众的歌舞表演既是对于满族流传的文化还原,又是表演性质的文化再造,歌舞逐渐冠以观光特色的娱乐性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4.1 传统功能的现代传遗
  
  满族歌舞主要区分为四种类别:传统宫廷歌舞,祭祀用的萨满歌舞,喜宴庆贺性的歌舞,和民族民间歌舞。现今表现萨满文化的歌舞实为罕见,褪去传统的宗教色彩,满族歌舞的实用性更加明显。
  
  满族着名的渔猎祭祀就是受到萨满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满族的古代先民长期的渔猎活动维系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猎捕之前的祭祀和满载而归后的庆典初具规模的形成了满族歌舞以祈愿或庆祝为的主题的表演内容。迄今为止在少数满族民俗村,民俗乡仍然保留了渔猎盛产的大型庆祝歌舞演出,其中一部分的歌舞表演是有组织的,有艺术编排,艺术策划的商业演出,但更多地是满族人民好客热情喜悦的情感表达见诸于实际行动的载歌载舞,是无固定规则的自发性的娱乐活动。
  
  萨满跳神是萨满文化作用于萨满信仰者的现实功能的体现,萨满在跳神活动中与神灵沟通时连续的肢体动作和唱念表达就是萨满巫舞,信众配合萨满仪式情境的唱和,以及一些萨满仪式祭典末尾的群众庆祝性歌舞都是满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再现,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他们的歌舞承袭了萨满文化的精髓,传统的带有神秘萨满文化色彩的满族歌舞既不仅仅局限于歌舞艺术本身,又褪去了浓重的宗教范式原则,表演形式更为丰富。
  
  萨满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罕见,比较为人熟知的就是巫医,祭祀和庆典中的应用。萨满仪式中的治病医疗本身不符合科学医病的范畴,是信仰性的仪式活动,萨满巫医已经更多地被编成表演性质的歌舞演出投入到满清主题的影视作品当中,荧幕里出现的萨满治病驱邪并不是萨满仪式的治疗行为,而是戏剧式的满族歌舞表演。火崇拜是萨满文化传承至今的信仰方式,吉林省九台市石姓满族的火祭“跑火池”,是萨满祭祀仪式典型的祭祀活动,火祭过程中,先要引燃祭祀场地里的炭火,萨满要提前净足以示崇敬,仪式中萨满配合腰铃,萨满鼓唱神歌,随后萨满手持“扎枪”20或各种表演用器赤足趟火表演,众栽力跟随其后踩在火池中耍舞,期间伴随呼喝之声,轮番表演舞蹈动作,场面惊险刺激。“跑火池”这种绝活式的表演不仅是萨满火崇拜的信仰传达,更是民族民间歌舞的加花式表演。现今从事农业生活的满族生活聚居区聚居村落在举行丰收庆典时,依然用盛大热烈的满族歌舞模式来表达对于萨满万物有灵万物皆灵的神祗赐予风调雨顺谷囊满仓的感激之情。根据以上可见,满族舞蹈所承袭的萨满巫医巫仪作用于现代的影视欣赏,祭祀典礼,节日庆贺等都是带有大众娱乐性的特点,满族歌舞表演的参与者和欣赏者都是萨满文化的体验者。
  
  吉林乌拉是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乌拉街镇的典型满族聚居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古城历史主题公园“吉林乌喇”就是为展现和宣扬其满族文化而兴建的。公园复原了 16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初海西女真时期的“乌拉国”,建有德胜古门,强弩待发,八旗筑城,天河古渡等景观。最能反映满族古代生活场景的当属吉林乌喇主题公园大型夜场山水光景演出《吉林乌喇》,演出分为“山宗水源”,“松江号子”,“船厂木城”,“康乾东巡”和“乌喇欢歌”五个主题篇章,描绘了白山黑水的吉林古城风貌,展现了依松花江养育的古代先民富足的生活画卷,夜幕降临,舟行水上,讲述了吉林古船场的历史娓娓道来,皇帝东巡的场景演绎出满族帝王将相的威严,身着古代满族民族服饰的演员带来盛大的歌舞表演,还原了古代满族先民热烈的庆典情境,演出将依山傍水的自然情境和多彩绚烂的人文场景相结合,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牵系着城市旅游观光的文化传播。本人多次赴满族萨满民族文化聚集区实地调查发现,许多旅游特色城市利用这一特色传播形式活动进行具有多种表演性质的满族“歌舞”表演。吉林市满族乌拉典型聚居村落在现代传播满族民族文化视角下,结合现代演出形式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是突出民族民俗特点的现实例举,意在诠释满族萨满活动的神秘色彩,包含萨满舞蹈的满族歌舞是对于萨满文化走出神秘,面向大众的文化传播方式,是活态艺术形式在当下极具表演功能性的展现。
  
  4.2 满族歌舞对于萨满文化的共识及艺术再现
  
  在信仰萨满教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传统萨满祭祀活动离不开萨满神歌和萨满神舞,萨满教万物有灵的信仰文化产生了纷繁的祭祀主题,满族典型的萨满祭祀仪式有日月星辰祭祀,火祭,雪祭,柳祭等等。萨满祭祀过程离不开萨满巫舞,萨满巫舞是萨满神歌神乐与萨满神舞的结合,萨满与群众配合一领众和式的祭祀唱和与舞蹈演变出同主题的满族歌舞。
  
  满族星祭时,萨满跳踩牲舞,念诵《佛箔密》等待女神卧勒多妈妈即七星女神降临,随后叨念《唤星神语》,与众人配合对七星女神进行赞颂,萨满:金色的那拉呼!
  
  众人:那拉呼22!
  
  萨满:众星中的那拉呼!
  
  众人:那拉呼!
  
  萨满:万星中的那拉呼!
  
  众人:那拉呼!
  
  伴随着高亢的赞美词女萨满挥动手臂模仿神鸟振翅飞翔的动作起舞,随后唱祭祀卧勒多妈妈带来的一众星辰神的神歌。在满族萨满星祭祭祀中,东北的松花江被视为天河祭祀星神,历史上满族人根据星象变化判断节气时令,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在丰收节到来之时举行的谢神祭仪是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和艺术升华。星辰神代表着自然的赐予和恩泽,星祭歌舞表现了满族人顺应生态规律,和谐发展的生存之道和自然观。
  
  满族火祭的传统保留至今,火祭中萨满跃然炭火之上,此时的巫舞刚劲奔放,喷火造势,过程中穿插惊心动魄的竞火活动破火阵,火阵经过精心的设计,形似长龙巨蟒,此时的萨满祭祀已然超越了宗教意义上的祭祀程序,更是具有表演性质的本领竞技,参与竞火的萨满、栽力及表演者极具胆识,火祭的参众者们围绕在火场外围叫好喝彩,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体现了满族民俗民情,是宗教文化与歌舞艺术的融合,也充分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性,是对于满族人民乐观勇敢生活态度的最好诠释。
  
  雪祭是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民适应冬季严寒的萨满祭祀文化。满族人将雪视作滋润万物的泉泽,同时代表了满族人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每逢满族雪祭,萨满模仿雪花飘旋,一边舞蹈,一边散洒雪花,祛病驱邪,众人踏雪而舞齐唱颂神歌,载歌载舞于寒霜飞雪的苍茫天地间,在特定的地理条件背景下的雪祭歌舞鲜明的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地域性特征,赞美了满族人不畏严寒,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