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社会舞蹈演变过程与困境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31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舞蹈及其编创发生的嬗变研究
【绪论】社会舞蹈演变过程与困境分析绪论
【1.1】社会舞蹈概念的解读
【1.2 1.3】社会舞蹈渗透出的文化特征
【2.1 2.2】社会舞蹈素材与动作语言的变革
【2.3 2.4】社会舞蹈形象与审美特征的嬗变
【第三章】当代社会舞蹈创作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舞蹈发展历程与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 论

  一、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

  每天清晨,我们总能在公园里看见大爷大妈合着欢快的音乐跳着健身舞蹈;在校园里,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舞动青春的身躯,跳着属于他们的校园舞蹈;夕阳落下,人们聚集在城市广场中,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享受广场舞蹈带给他们的欢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出现了草根舞者的身影,老奶奶们跳着《俏夕阳》展现老年人的年轻心态;在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舞蹈比赛中,开辟了原生态舞蹈以及群文舞蹈的专场;普及和传播舞蹈艺术的电视节目《舞蹈世界》受到观众的欢迎,创办了贴近群众、适合草根的"舞蹈全民星"子栏目。事实上,舞蹈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留心身边的舞蹈文化现象,笔者发现属于广大社会成员、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群众性舞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我们生活中开花结果,舞蹈艺术不再局限于"高雅"、"专业化"、"剧场化"的身份,它逐渐走进群众、走进生活,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生活。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全国企业舞蹈比赛、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江苏省"莲花奖"社会舞蹈大赛,各种群众性质的舞蹈大赛呈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社会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以贴近生活的舞蹈内容、亲和的舞蹈形象、质朴踏实的舞蹈语汇深得舞蹈爱好者们的追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形成群众性舞蹈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翻阅有关群众性舞蹈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1987年首次提出的社会舞蹈概念是对群众性舞蹈的科学定名,但是现如今大家对社会舞蹈的了解却非常有限。因此,笔者选择社会舞蹈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概念的界定、知识体系、文化特征、构成因素、勃兴原因的探究基础上,分析多年来在舞台上呈现的具有表演性的社会舞蹈作品在创作方面发生的嬗变,从而归纳出社会舞蹈创作的特性以及面临的问题。

  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社会舞蹈概念、知识体系等方面的梳理,让读者对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在社会舞蹈特别是舞台表演性舞蹈的创作中,在题材、动作语汇、舞蹈形象、舞蹈审美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总结其创作的规律性与特殊性,从而让读者对社会舞蹈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舞蹈的创作特性,认识到其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审美素养、调节社会和谐氛围的社会功能,为今后的社会舞蹈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以社会舞蹈这一专有名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定义、构成因素、分类方式等方面入手,对社会舞蹈的界定形成清晰的认识,证明将群众性舞蹈活动定名为社会舞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探寻社会舞蹈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反映出的文化特征,为研究社会舞蹈创作发生的嬗变打下基础。由于社会舞蹈涵盖面之广,包含的内容之多,再加上某些自娱性的社会舞蹈本身不具有规律性,这使得研究社会舞蹈创作问题很难有针对性。因此,笔者在研究多年来社会舞蹈在创作方面发生的嬗变时,针对性的选择社会舞蹈中的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的舞台舞蹈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舞蹈素材、舞蹈动作语汇、舞蹈形象以及舞蹈审美观念四部分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找出其社会舞蹈中舞台舞蹈编创的特殊性,直面创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社会舞蹈的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本论文通过相关理论,对社会舞蹈及其创作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社会舞蹈的书籍和文章,掌握其基本内涵与特征,对社会舞蹈定义、文化特性、勃兴原因进行梳理和归纳,概括出社会舞蹈创作的特殊性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其次,笔者以举例分析的方法,选取社会舞蹈中的优秀舞台舞蹈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舞蹈创作的嬗变进行论述,归纳特点,得出结论。

  三、研究现状。

  当代的社会舞蹈创作呈现出可喜的成绩,但却投入较少的精力参与社会舞蹈创作的理论研究工作。1990 年中国社会舞蹈研究会编写了《社会舞蹈论文集》,收集了有关社会舞蹈的本质与特征、社会舞蹈的社会功能、社会舞蹈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等内容的文章,这成为了第一本以社会舞蹈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书籍。在书中,学者对社会舞蹈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提出由"群众舞蹈"走向"社会舞蹈"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群众的参与性与参与对象的社会性是社会舞蹈的根本特征之一,社会舞蹈的自娱性是区别专业舞蹈的特征之一。1994 年由冯碧华主编、李炽强副主编的《社会舞蹈概论》被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作者将社会舞蹈置于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探究,形成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书中整理了社会舞蹈一词的源起,对其性质、功能和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将社会舞蹈置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其组织机构、活动方式进行整理。这两本书成为仅有的以社会舞蹈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书籍,成为笔者研究社会舞蹈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但在两本书中都未从创作的角度对社会舞蹈作品进行微观分析。

  宏观把握现有的与社会舞蹈相关研究的情况:

  第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会舞蹈进行的研究:如在《社会舞蹈与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建构》中作者提出"社会舞蹈"是专业舞蹈以外的群众性舞蹈,它成为与当代公共文化建构有关的组成部分,是反映中国公民社会建设进程的指标之一。在《社会变革与社会舞蹈》一文中作者提出改革开放是社会舞蹈勃兴的原因,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社会舞蹈的发展。

  第二,以社会舞蹈的特征为研究内容:如在《群众舞蹈特征论》一文中提到的关于群众舞蹈的群众性、多样性、民间性及普及性,在《试论当代社会舞蹈的时代特色》一文中反映了当代社会舞蹈的社会性和自娱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浅谈社会舞蹈的表现性和观赏性》一文中作者提出社会舞蹈是适应群众文化心理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创造性、观赏性和历史继承性。《浅谈社会舞蹈"社会性"特征及发展规律》文章中,阐述了社会舞蹈的定义,认为社会舞蹈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并从参与对象、表现形式、社会文化的展现等诸多方面对社会舞蹈的社会性进行阐述。

  第三,以社会舞蹈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审美入手:如《论社会舞蹈的文化参与和精神审美功能》、《社会舞蹈多元化发展探究》、《社会舞蹈的精神审美功能简论》等,在此类文章中学者大多将社会舞蹈视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反映出多元的文化内涵,既包含本土原生态的舞蹈文化又吸收外来的舞蹈文化,尊重社会舞蹈发展的全球性与多样性,在保留传统民族根脉的基础上,兼容东西方的文化样式。通过社会舞蹈实践使人类情感变得丰富、深刻,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补充和宣泄,促进人们审美意识的产生。

  第四,以社会舞蹈的创作为研究内容:如《社会舞蹈创作断想》、《社会舞蹈创作与时代同步》、《社会舞蹈创作之我见》等文章中,关注到社会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对社会舞蹈创作方面的宏观把握。

  第五,将社会舞蹈与和谐社会相关联,分析了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以上的这些资料为笔者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部分资料距今已有 20 多个年头,已不适合当今社会舞蹈的发展要求,并且在谈及社会舞蹈创作问题时,大多只是提及创作与生活、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对社会舞蹈在创作中关于题材、形象、动作、审美特征的研究常常是泛泛而谈,具有局限性。因此,笔者抓住这些细微之处,在理清社会舞蹈的概念、文化特征、勃兴原因基础上,以更加细致的切入点探寻社会舞蹈中舞台表演性舞蹈在创作方面发生的转变以及面临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