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课中化学实验的运用

来源:华夏教师 作者:王礼娟
发布于:2021-04-01 共2911字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抓手,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探究实验切入、创新实验融入和家庭实验渗入,不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让“核心素养”教育在化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 课程标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教师越发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是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下面,我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课例,谈谈以化学实验(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实验、家庭实验)为抓手,聚焦素养课堂之教学实践。

  一、趣味实验导入,问题情境化

  化学学习要兴趣为先、知行合一。教师在开展教学,尤其是导入新课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合理巧妙的趣味实验,将问题情境化,激趣中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和感悟,从而使化学课堂充满活力。

  【趣味实验设计】

  上课伊始,我播放小视频(当今最流行的火锅——纸火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张可以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随后,表演趣味实验“神秘的燃烧”:将剪成火焰形状的滤纸浸入酒精溶液,取出并在酒精灯上点燃,发生了燃烧现象,但滤纸并没有烧坏。本次导入新课彻底颠覆了学生“纸包不住火”的观点,并让学生带着“明明发生了燃烧,但纸为什么没有烧坏”的疑惑,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通过趣味实验导入,激学生情、引学生疑,使学生暂时处于“愤、悱”状态,以疑激思,学生的思维被快速调动起来,并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二、探究实验切入,设计科学化

  “勇于探究”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细化的十八个要点之一,其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将“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五个基本核心素养之一。这些都说明:科学探究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更应是学生终生必备的一种核心素养。

  【探究实验设计】

  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经历了三次科学探究过程,分别为:1.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3.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在实验1中,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即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在实验2中,由于红磷、白磷燃烧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由老师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解决问题,明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在探究实验3中,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充分调动思维,进行灭火大比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理解燃烧与灭火的深层关系,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即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三组探究实验,设计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首先,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载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接着,在白磷、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设计中,通过评价设计方案,强调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然后,以“熄灭蜡烛”为项目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在对比灭火方法共同点的基础上,总结灭火的三个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与归纳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燃烧和灭火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的观点,尝试学习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三、创新实验融入,思维理性化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教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基本就是照本宣科的验证性实验,操作上也是“照方抓药”。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别谈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实验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和缺憾。

  【创新实验设计】

  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创新实验。一是将书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做了改进:把手绢的一半浸湿,干的一半在上,点燃下半部分。过一会儿,观察到手绢下半部分完好无损,上半部分已经烧坏,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的不同现象,可以轻松分析浸湿的手绢没有烧坏的原因,同时也解密了新课导入时的趣味实验和纸火锅的原理。二是增加了“分层火焰”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粗铜网放置于酒精灯火焰中,铜网上方的火焰熄灭,引导学生分析火焰熄灭的原因。随后,用燃着的木条在铜丝网上方点燃,酒精灯火焰被铜丝网分成上下两层,引导学生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与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个创新实验,“烧不坏的手绢”是对教材实验的改进,而“分层火焰”是补充的创新实验。在实验一中,当学生观察到对比鲜明的现象时,异常兴奋,主动分析探讨原因,加深了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实验二中,有趣的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逐步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追求本质的理性认识。

  四、家庭实验渗入,运用生活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初中生的心理特性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实验,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刺激。化学家庭实验的渗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强化环保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庭实验设计】

  本课的家庭实验是学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自行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废物利用、大胆创新设计出了不同的灭火器,装置仪器主要由矿泉水瓶、注射器、塑料管、乳胶管、酸奶盒等,药品通常选择白醋(或洁厕灵)、小苏打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通过反复实验,优化实验装置、确定药品的最佳用量。第二天,学生将设计成果在全班展示,相互评价设计成果的优缺点,共同探讨改进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次家庭实验设计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他们积极动脑、巧妙构思,成功设计了简易灭火器。家庭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仪器、药品的选择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验药品的用量、资源的再利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逐步提升。

  总之,要真正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将“知识唯一”的教学转变为“素养为本”的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独特作用,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平台,依托趣味实验导入、探究实验切入、创新实验融入和家庭实验渗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2]王磊等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陈海深.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设计[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2:39—4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
原文出处:王礼娟.论素养为本的“一课四实验”化学课堂构建——以《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J].华夏教师,2019(36):23-2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