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曹丕“文气”论的研究及其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28 共3390字

论文摘要
  文章以气为主,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他所谓的“文气”是指写文章个人先天的资质、个性,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非后天人力所能改变的,也是不能培养的.他提出作家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该把个人的独特气质贯穿在所写的文学作品中,而要使一篇文章有独特的气质,首要条件就是要求作此文章的人必须要有鲜明的个人气质.下面本文主要研究曹丕主气的文学理论.

    一、曹丕人物简介.

    曹丕,字子桓,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出生于谯地(现今安徽亳州市),是曹操和卞夫人的大儿子,少年时代才华出众,博览诸子百家的书,在他八岁时,就下笔成文.根据《三国志》记载,他喜欢骑马射箭、聪慧异常、多才多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在三国时期,当时社会流行一种游戏叫做弹棋,少年曹丕可以捏着手巾的一角来弹,且每弹每中,足见其聪慧.

    在 217 年,他利用计谋,在司马懿等大臣的辅佐下,夺得了太子之位,被立为魏王世子,在 220 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皇位成为魏王.他在位期间,击退了北方鲜卑族的多次侵扰,和匈奴、氐、羌等地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同时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管制.由于他从小喜欢文学,特别擅长五言诗,和他的父亲曹操、弟弟曹植一并被当时人称为“三曹”,他写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历史上首部批评性的专题论文,文中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历史上起到了开拓文风的作用.在 226 年去世,谥号文皇帝,葬在首阳陵(现今河南洛阳东偃师市)[1]75.享年 40 岁.

    二、曹丕和曹植文学风格比较.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著名的三部文学评论书籍中,钟嵘著的《诗品》里面,他最欣赏和赞美最多的人就是曹植,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则认为曹植和曹丕平分秋色,各有优点和缺点;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刚好和《诗品》里面的看法相反,认为曹丕的文学作品要比曹植好很多.其实,在中国的诗歌里面,有两种诗人,一种是纯情诗人,另一种是理性诗人[2]75.纯情的诗人多数心情都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人处在顺境时生活和感情就很放纵,处在逆境中,就会深深地沉溺在自己的哀伤里,走不出来,曹植就属于此类.

    然而曹丕和曹植虽然同为曹操的儿子,两个人的个性和才情却有很大不同.读曹植的文学作品,我们很容易被他那美丽的辞藻,飞扬的或者哀怨的情意所感染.但是读曹丕的诗,我们往往情绪比较平静与淡然.相对于曹植的飞扬、高调而言,曹丕相对内敛、深沉.他是一个会时时反省自己所作所为的人,读他的作品,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很难说得清楚的感觉.后人评价曹丕和曹植的文学作品,说二者有“仙凡之别”,也许是因为曹植的诗想象力奇特,辞藻华丽铺陈,所以人一读起来,有点飘飘然的感觉,所以称之为“仙”;而曹丕的诗较贴合现实生活,看似稀松平淡,其中颇有深意,奈何后人无意深究,所以才觉得是凡子俗物而已吧!而钟嵘之所以推崇曹植,可能是因为他的风格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潮流,也便于后人学习.

    古代的游玩,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旅游吧!我们都知道旅游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啊,可是为什么曹子桓在和朋友尽情游玩的时候,还这么悲伤呢?这里我们也很难讲清楚.曹丕曾写过这样两句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意思就是在高山之上肯定还有高起的山头,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一定存在林木的树枝.可是我现在心中突然生出层层忧愁,我却不知这些忧愁从何而来.如果曹植出现这种心境,他会很清楚自己为何忧愁,也能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曹丕却很模糊,他不像曹植那样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完全发泄在文章中,他是采用一种低沉、哀伤的笔调书写自己的感受,从而引起读者深深的回味和思索[3]所以,如果说曹植的诗是以“才”和“情”取胜的,那么曹丕的诗,是以“感”与“韵”取胜的.这就是曹丕文学创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曹丕的“文气”论.

    三、曹丕的“文气”论研究.

    我们都知道在建安这个时代之前,我国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学评论专著出现的,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文章.由于当时的文学创作也迈进了自觉时代,很多文人墨客的作品都显示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影响下,曹丕提出了“文气”论[4]245.

    首先,在曹丕的心目中,文学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功用的.他曾诗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的价值抬到了极高的地位.否定了前代人轻视文学的观点.进而曹丕对建安七子的创作风格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并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看法.他说写文章主要以气为主,文章可以表现为俊爽豪迈的清灵之气,也可以表现为凝重低沉的浑浊之气,而每一位写作者的作品表现出的才情和个性,是不可以通过刻意的努力而达到一致的.例如“:孔融的文章文气高远奥妙”,而公干的文章有飘逸淡远之气……其次,曹丕也指出不同的文体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的文体论,这是最早的文体风格论.最后,他还提出了对待文学批评也应该抱着正确的态度,反对文人相轻、厚古薄今的文学传统[5]210.

    然而他的文学主张还是集中体现在他的“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方面.他说文学作品中每位作家的天赋、个性都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决定了其作品的风格.所谓“文以气为主”就是非常注重作家个人的独特个性,主张文学作品就是作家个人才情气质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把一个人的生命气质、个性才华作为文学艺术的核心.使文学的重心从功利的政治层面回归到单纯的个体的情感领域.这也象征着中国艺术美学首次把焦点集中在人自身、人的生命、情感、个性气质方面.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诗赋欲丽”的独特见解,这一观点和汉以前的文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文学审美领域属于首创.“丽”指的是美好、美丽,是一个人感性上的愉悦,包括其文学形式也应该是和谐的.主张文学内容应该摒弃过去刻板乏味的伦理教化,而应该注重写作者个体的生活情趣,文章的内容,应该华丽好看.当然此处的“丽”并非指的是柔媚婉约之美,更侧重于壮丽、刚健之美,也就是华丽之外,再加壮丽.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他的“诗赋欲丽”的观点和他的“文以气为主”中所体现的文学内蕴的生命情感,是一脉相通的.因为,一讲到气,人们最敏感的触觉定不是软弱之气,而是一种较强烈的精神或者情感的力度,是一种深埋于内心深处的力量.他所谓的“丽”其实质就是“气”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效应.曹丕的《杂诗》中,其中“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这两句中“烈烈”二字既具有“气”同时具有“壮丽之美”,是“气”与“丽”相结合的佳句[6]56.

    四、曹丕主“气”论的影响.

    在曹丕把注重作品的风格和作家的个性等相关文学看法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主“气”论的文学主张以后,刘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全面的风格论.在他的《文心雕龙·体性》中论述了理和文、言和情的关系,详细论证了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作家个性形成的原因.他说贾生俊朗,所以写出的文章简洁、清澈;而子云寂寞、冷清,所以写出的文章含义颇深,非常有韵味.

    尽管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但是他所说的各种不同“气”是不能无差别地看待的.他所谓的“气”是非常不同的.

    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善于写辞赋,文章具有明显的舒缓之气,文体弱,而陈琳善于写章表,具有健朗之气,文体强.而曹丕本人非常推崇强健、壮美的文气.此种文气对后来的“风骨论”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刘勰的《文心雕龙》专门对“风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其实“风”“、骨”“、气”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庄子·齐物论》中亦云“风”气也,也就是说“风”是“气”

    之旨,而“风骨论”就是对重气之旨的继承和发扬.“风骨论”更加注重壮气之美,就如后人所言“若丰藻克瞻,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成篇,务盈守气,则健既实,辉光乃新”.此全赖风骨之力也,由此可见,曹丕的主“气”论对后世人的行文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82.

    总之,严格地说,以“气”来评价文章风格是从曹丕开始的,他的主“气”论道出了文艺根本性的问题,在中国文学评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鲁迅先生曾在《魏晋风度与文章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指出“:曹丕的时代,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明确地说,就是一个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倡导的“建安风骨”和门类繁多的“风骨”论,给予后世人评论文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际斌.探源黄初文学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2(24).

    [2]李海霞《.文心雕龙》对我国古代公文发展的影响[J].兰台世界,2005(14).

    [3]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M].北京出版社,1991.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