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与推进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11 共3063字
摘要

  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属于新兴产业。相对于国外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系也正处于摸索阶段。

  相对于大城市的文化产业来讲,农村的文化产业就更加散乱、水平低下。虽然如此,但是农村的文化产业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农村民间曲艺与演出产业发展突出,农村的手工艺文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等。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1 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表现

  1. 1 文化产业的基础薄弱,整体发展水平低下

  相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农村的发展水平低下,文化底蕴不足。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分布极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统一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农村的文化产业大多是私人经营,规模受限,水平不高,发展极为缓慢。在农村,村民的文化生活缺乏,农民的文化生活与农村文化产业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文化场馆数量少、乡村文化站与乡村图书馆数量极少,并没有做到真正服务于民。这种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的极大的阻碍。

  1. 2 资金投入力度小,投资与融资体系不完善

  农村投资与融资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政府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上的财政投入不足。虽然现阶段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和投资力度,但是这些投资对于文化产业刚起步的农村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在我国五级财政中,县级和乡级财政是最弱的两个环节,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这两级财政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如此,中央以及省级财政也并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村无力支付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资成本,许多切实可行的文化项目不能付诸于行动; 其次,农村的基层管理人员并没有积极与有能力的私人企业和个人进行合作,争取投资。这样就使得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匮乏,投资方式单一。

  1. 3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人力资源是 21 世纪最为重要的资源,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的专业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村文化人才严重流失,剩下的大多是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文化水平较差的人员。据调查显示全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平均水平在初中和小学程度,站到了 77. 4%,更高文化素质的只占到了3%左右,人才流失及现有人员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 1 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文化产业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无论是农民还是基层政府人员都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从政府层面来讲,主要偏差在于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认识上的滞后。虽然文化产业在大城市已经极具规模,发展体系也逐步完善,但是对于经济和文化都要落后的农村来讲,政府很容易将文化产业理解为文化事业,认为文化产业只讲投资,不求回报,这种思想的不到位使得基层政府很难对文化产业给予重视,从而就不能进行整体而详细的规划,整理不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从农民角度来讲,虽然现阶段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保障,但是困苦的生活已经让他们有了深深的防范心理,很多农民都将挣到的钱死死地保管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限制,他们对文化产业怀着保守和防备的心思,不能清楚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内涵,不愿将资金投入到不能预见结果的文化产业中去。

  2. 2 农村的经济水平滞后严重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

  农村经济是基础,文化产业是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滞后,无疑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滞后就意味着农村的可流动资金匮乏,可用于文化产业投资的资金就少,没有充足的资金供应,农村的文化产业就很难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品味,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在一些贫困地区,至今农民仍住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电力、交通以及通讯等条件很差,文化产业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是一片空白。

  2. 3 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党中央不断出台关于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办法与决策,例如中共十六大就做出了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市场准入与融资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农村在文化产业管理上的不规范,筹集到的资金往往不能被有效利用,农村的文化产业水平也不能顺利达到进入市场的门槛。在一些农村,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农村的文化市场管理混乱,融资和投资渠道亟待解决。

  3 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

  3. 1 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证文化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交通运输、通信设备、水电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健全的水电供应条件、即时的通讯技术条件等。因此,要想打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将农村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搞好,包括乡村公路的修建、通讯基站的建设、水电设施的修缮等等。

  农村文化馆、图书馆、文艺馆等文化活动场所的修建,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升农民欣赏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这样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3. 2 实施品牌策略,扩大规模,提升的品味

  农村的文化产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走得长远,因此农村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品自身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十音八乐"是福建莆田的汉族传统音乐,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在音乐上,主要由 3 种曲种构成,分别是十番、八乐和大鼓吹。十音八乐一般由群众性的音乐组织演出,音乐组织中包括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店员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十音八乐",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应该将其引入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有意识地进行传播。民间音乐一般情况下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状态,"十音八乐"也是如此。

  因此,要将这种自发状态变为有意识地保护状态。学校是教育的阵地,将"十音八乐"纳入学校的教学教材,可以充分地传播和传承民间的音乐文化,提升十音八乐的知名度,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和保护力量,健全保护机制,落实对民间音乐保护的政策法规。民间音乐来自民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自发形成的文艺团队、民间乐队等来进行传承。比如,在莆田,经常有一些离退休老人或是文化人,他们自发组建文艺团队,有些爱好莆仙地方器乐而组织起"十音"、"八乐"乐队的老人们,政府应当通过文化部门,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鼓励他们进行定期排练,支持、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措施来激励他们。通过引导群众对民间音乐的爱好,不断发展和壮大"十音八乐"的欣赏者和爱好者队伍。

  3. 3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产业,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型专业化人才。自 2004 年以来,已经有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类和艺术学类专业,主要分设为会展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方向、以及文化创意方向。因此,农村可以吸收专业人才,来培养本地的专业队伍,制定当地发展规划等。

  4 结语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具发展前景,发展好农村文化产业会极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切实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投资力度小、人才匮乏的问题,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身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健全人才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振华。 制约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愿意及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2010(2) .
  [2]陈运贵。 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3) .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