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档案馆文化信息资源的组成和文化服务的社会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4-03 共3487字

论文摘要

  档案馆是人类文化的大容器,是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文化在这里集聚、融合形成的档案文化多元发展的成果,它不仅有“真”的价值,也具有“美”、“善”的真谛,是一种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情景存在。档案馆文化是档案文化与多种文化的统一,包括围绕经济生产、军事政治、生活方式和国际事务以及建筑、设计等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档案馆文化信息资源

  档案馆文化信息资源以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主题,包括以档案为主的主体文化、档案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中创造出的次生文化和档案馆馆员在管理与服务中创造的共生文化。

  1.档案馆主体文化

  指有关档案政策理论、各种管理制度和涵盖于各种档案的客观知识,也包括民族精神、生活理念、价值观之类无形的主体内涵.可分为“物性”取向的文化和“人性”取向的文化。档案馆“物性”取向的文化资源:其一是档案馆建筑文化:凝聚着凝重历史责任感和浓郁文化特点的档案馆在物理层面上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有一自发产生的界限,它随馆藏多少、管理人员多少、管理能力大小以及管理活动职能的变化而变化。各地修建的档案馆,外观设计上的恢宏、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凝聚历史的文化气息;里面墙壁上的各种壁画,起到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作用;从库房、阅览室内的布局方面透视着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制作了能体现档案馆文化品位的各种标识牌、宣传栏等,档案库房内橱架的摆放也映射着档案安全保护和方便利用的智能文化。其二是档案载体文化:构成档案馆的管理行为使各种载体具有内在的组织秩序,并且形成了有条不紊的组织形式。从古代的结绳、甲骨、金文、竹简到现代的纸质、胶卷、磁带、光盘到数据库等,它们镌刻着具有稳定结构、公正客观、逻辑严密、意义独立的客观知识,还隐含着该载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科学技术的文化背景。其三是档案信息符号文化:发生在档案馆内的行为模式与档案的形成模式、行为载体之间有一种共形关系,表现在原始绳结的大小代表社会记忆的重要程度,刻在各种金属器皿上的图案记录了历史事件的真相,注入档案内容的各种文字、图表的书写材质是时代科学技术的显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物档案,不但包含着科学技术和制作工艺等客观知识,还积淀着不同时代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精神成果,是时代的科学知识和人文文化的有机复合体。

  档案馆“人性”取向的文化资源:其一是形成档案的人的文化:从古代的史官到现代的处理国家公务的公务员,在形成档案时不但具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求真”的工作作风,还有体现维护社会制度、保护社会记忆的“求实”的工作态度,从设计的优美和字迹的俊秀中还透射着弘扬文明、传承文化的“求善”“求美”的心理趋向。其二是档案馆馆员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是档案馆馆员劳动成果的体现,档案的保管、整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是一种开放多元和动态自由的文化认知形式,能促成档案文化认知的共享和社会价值的共建,是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软”“硬”实力的和谐发展。编纂档案和鉴定档案的人的文化:档案的编纂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精神负载和理想诉求的价值选择行为,其工作人员涵泳于档案之中,揭示档案背后社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境界、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内涵,从表征、组织和认识上创造优质多元的档案文化,在传承文化中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构建。

  2.档案馆的次生文化

  档案馆中不但有反映社会制度的政治、军事、商品贸易的档案,还有反映民族信仰、哲学伦理以及与民生有关的饮食、服饰、居住环境的档案资源,以上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档案学科的支持,在多学科互相支持、相互辅佐中衍生出了多种次生文化,本文主要介绍科技文化、民俗文化和家庭档案文化。科技档案记载着某一技术的产生、应用和由此产生的成果,由此衍生出人们运用科技认识、变革自然与社会的方式以及实际成果的科技文化;存活于众多历史档案中的通俗文化在与社会学的交叉渗透中衍生了民俗文化,即一个地区民间生活风俗习惯以及表现形态的统称,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生活行为模式,是一种具有较长的历史传承性与族群认同性特点的文化形态,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审美情趣、生活智慧、思维方式等。家庭档案文化是现代档案馆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衍生出的新型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今天,档案馆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服务,贴近家庭生活、服务社区发展是其重要的目标取向。

  3.档案馆的共生文化

  档案馆馆员在档案整理保存、档案编纂研究和档案参考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璀璨的共生文化。档案整理保存的轨迹是:手工整理,自然保存→机械辅助手工整理,有意识的人为保管→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档案整理,各种发达保护技术支撑下的档案保护,这是人的职业品行和科技发展的成果。档案的编纂研究,是工作人员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求真”工作作风的写照,是“求实”工作态度的体现,是弘扬文明、传承文化的“求善”“求美”心理趋向的显现。档案参考咨询服务指导人们明辨事理,晓过去、知未来;明辨是非,知善恶、晓利弊。他们用档案信息中透出的坚韧意志和高尚情操来强化公民的心性,美化公民的灵魂,把蕴藏在实体档案中的教育元素激发出来,汇成民族自豪、自信、自强的源泉。

  二、档案馆的文化服务

  1.档案馆文化服务的职能

  档案馆文化服务的职能包括文化引导、制度供给、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评价考核等。档案馆文化引导职能:档案馆把档案文化服务体系纳入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从方针、政策上加以宏观指导,从思想、政治上加以有效引导,确保档案文化服务的内容健康,方向正确。档案馆文化制度供给职能:档案馆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档案文化的诉求,按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档案文化需求和切实维护公民利用档案的权益要求,档案馆制定可行的文化供给政策制度。档案馆文化资源整合职能:按照文化服务的社会需求,对各种档案的历史形成文化、来源文化、内容文化和结构文化等资源进行识别和选择,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提高文化服务的能力。

  档案馆文化人才的培养职能:档案馆通过制定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政策,通过组织文化产品的编研和开发、档案文化市场的开拓、档案文化服务信息的反馈分析,促进档案文化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构建一支强大的档案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档案馆文化服务考核职能:研究制定档案文化服务建设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把档案文化服务的绩效纳入档案馆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放大档案馆文化服务功能的绩效。

  2.档案文化服务的实践形式和作用

  档案文化服务主要有三种实践形式。其一,利用档案的社会教育设施进行展览与示范:档案是在人类发展中民族文明的载体,现代档案工作者要把隐含在档案中的文化精髓,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制成人们易于接受的文化制品进行展览与示范,通过宣传被人们认识、接纳、同化,最终形成对档案文化的需求,借古代文明之载体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其二,开放档案馆:档案馆作为人类社会收藏档案文化财富的基地,是人类积累知识经验智慧,传播精神文明信息,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使人身置其中不但领略形态各异的实体档案文化,还能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档案为依托举办各种档案文化活动具有直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和宣传性强的特点,通过举办档案文化的宣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认识档案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档案文化。其三,利用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视觉图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影视宣传更能适应人们较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更能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档案管理人员配合影视制作者把精深的档案文化的内容民众化、形式大众化,制作成民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提高档案文化的吸引力。网络,用“1”和“0”两个数字对档案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分国界地域、跨越时间空间地使各种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对社会“大文化”的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随着网络的国际互联和走进家庭,基本受众越来越多,加上传递信息快捷的特点,使网络这个传播渠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档案部门抓住机遇,在建设数字档案信息的同时要提炼档案的文化要素,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建设档案网站时要加强档案文化宣传方法的设计,力图把档案文化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来展现,让档案文化以与网民互动的方式来传播,把中国文化向世界推广、向世界渗透,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

  档案馆的文化资源是档案馆发展“软实力”的基础,档案馆文化服务的职能是档案馆发展“软实力”的政策保障,档案馆文化服务的实践是档案馆“软实力”的展现,是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实现过程,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硬支撑”.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