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沧桑 作者:石林梅
发布于:2021-11-19 共48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中国玉文化论文(优选范文6篇)
【第3篇】探究玉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第4篇】中国古代首饰的起源及发展与演变
【第5篇】论和田玉文化发展对中国玉文化的推动
【第6篇】 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的影响研究

中国玉文化论文范文第六篇: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契丹族本身无用玉传统, 可建国以后受到其他国家的用玉传统文化而大量使用玉器, 在用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产生了特大的影响, 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辽代玉器的特色、继承、独创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辽代玉器;中国玉文化;地位;

  玉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影响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习俗, 也产生了丰富的和玉有关的思想、文化和制度, 这些物质和精神的东西成为了光照世界的中国独有的玉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都在玉器文化上尽情地描述着各民族对玉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辽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 辽代时期玉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辽代玉器艺术风格带有淳朴浓郁的北国草原情调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反映出了游牧民族文化对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影响。

  辽代是契丹族于公元916年建立的中国北方地区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辖地范围"东至于海, 西迈金山, 北至胪朐河, 南至白沟", "总五京、六府、州军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属国六十"[1].契丹民族是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以畜牧游猎为生。本无用玉传统, 直到建国以后才承袭了汉地的用玉制度, 由于本身的游牧民族传统使中国玉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和重要地位。

辽代玉器.png

  因此, 分析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 不仅对丰富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玉器的研究内容, 而且对中国玉文化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还可以明确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

  一、辽代玉器特色

  1. 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

  契丹民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的进程中吸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逐步接受中最终创出了自己民族特有的草原特色文化。

  以鹅、雁为题材的艺术品是从契丹开始的, 这与北方草原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鹅翩翩的舞姿、洁白的羽毛成为了北方民族的衷爱, 这与契丹族尚白的传统有关联, 所以玉雕天鹅成为常见的玉器造型, 而北方草原常见的虎、鹿、羊以及鸳鸯、水鸟、海东青也因民族喜爱而成为了玉雕的重要题材, 富有草原民族特色的"春水""秋山"玉是契丹民族春、夏、秋、冬四时捺钵制度产生的。《辽史》记载,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 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 卓帐冰上, 凿冰取鱼。冰洋, 乃纵鹰鹘捕雁鹅。晨出暮归, 从事戈猎。……皇帝每至, 侍御皆服墨绿色衣, 各备连锤一柄, 鹰食一器, 刺鹅锥一枚, 于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秋捺钵:"曰伏虎岭。七月中旬自纳凉出起牙帐, 入山射虎及虎。……每年车驾至, 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 鹿饮盐水, 令猎人吹效鹿鸣, 既集而射之。谓之曰'砥碱鹿', 又称'呼鹿'."[2]因此最早的"春水""秋山"玉体现在春秋两季的最具典型的草原文化特色渔猎文化艺术品中。

  在辽代出土的玉器中契丹玉器特有的"管状"形器的项饰, 玛瑙金丝球胸饰、臂饰, 玉臂鞲, 组有"吊锤"形, 马具饰, 蹀躞带, 狗, 鹅, 盒形佩等玉器被视为民族特色的玉器。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民族特色文化气息。

  2. 丰富的佛教文化题材。

  佛教发源于印度, 西汉时期传入中国, "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渗透、融合等许许多多阶段, 最终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一部分"[3].

  辽代佛教盛行, 佛寺布满全国。信徒从帝王贵族到平民百姓, 不分男女, 人数颇多。佛教在辽代迅速发展, 佛教的繁荣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佛教文化对辽代玉器的使用、造型、工艺、内涵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而出现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题材的玉器, 如:飞天、摩羯、佛像、佛塔、舍利、迦楼罗、狮子、法轮、迦陵频伽、舍利罐、璎珞、莲花等。

  迦楼罗, 来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 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又被称为"金翅鸟", 它在天地间最凶猛, 有无穷的威力, 迦楼罗的形象多为上身为人身, 下身为鸟身, 人面, 鸟嘴。用玉雕出的迦楼罗见于辽代, 成为传世玉品。

  莲花, 印度最受欢迎的国花, 生长在沼泽中, 被喻为尊贵、纯洁的象征。也被世人认为能放出光明, 有着无量的佛陀。所以, 莲花常作为供养菩萨的庄严工具[4].因此佛教文化图案和内容的绘画、塑像、雕刻等都被视为佛教题材的艺术。其他的还有鹿、蛇、孔雀、猴、鼠、雁等也都是和佛教有关的动物。

  辽代的佛教玉器表明佛教文化已经深入到契丹族的社会各个领域当中, 佛教玉器种类多、数量很大, 是其他朝代无法比较的, 因而成为了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辽代玉器很大的一个特点。

  3. 豪放、粗犷的琢玉工艺。

  辽代玉器的制作工艺, 从整体上而言, 没能摆脱出唐代雕刻的风格。大量使用阴刻来表现细部。用对称的造型设计来体现轮廓, 有较强的雕塑感。到辽代中期以后, 契丹族自身的民族风格在雕琢工艺当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如雕刻动物的时候只用夸张的寥寥几刀雕刻出外形轮廓, 再用点睛方法在重要的部位上稍加修理装修, 便完成了雕琢过程。还有就是在雕琢上用写实的方法来表现玉雕的主题部分, 这种雕法在之前不见或少见, 装饰手法趋向写实是辽代玉器装饰的主要成就之一。这种简单、粗犷、豪放的琢玉装饰手法更好地表现了契丹民族本身的那种豪迈的性格。

  二、辽代玉器的继承

  契丹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 本身就没用玉的习惯, 建国以后受到了中原地区的用玉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 契丹族开始吸取和继承了其他民族的先进玉文化, 并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辽代玉器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当中, 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创造。

  辽代玉器在造型和装饰法等工艺和文化内涵上继承了其他朝代的特色, 大量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在辽代出土器物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点, 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等内涵的玉器很多, 辽朝是直接引用的。如:玉带、飞天、玛瑙管、龙、碗、杯、摩羯、螺、鱼等等。其中玉带是在辽代玉器中最常见的。玉带最早始于北周, 盛行在唐代。辽开泰七年 (1018)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跨银带和玉銙丝鞓蹀躞带是最为完整的两条玉带。

  飞天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职务是奉伺佛陀, 最早在中国魏晋南北朝壁画上出现了大量的飞天。而最早的出土飞天在辽代, 辽代出土的飞天共有5件, 其中辽宁朝阳辽代北塔2件, 赤峰市解放营子辽墓1件, 辽宁咯左旗月北岭辽墓2件都为男相。故推知, 辽圣宗和兴宗, 也就是辽代中后期佛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以上诸多举例均保持着传统文化特点, 无论是造型、装饰工艺技法、还是选题等, 能明显地看出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通过辽代出土的玉器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辽代之传承, 使中国的玉器发展和制作又向前一步发展[5].

  在辽墓出土的玉器当中很多汉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玉器, 辽代玉器在吸收或继承各个领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自己民族特色的玉器, 在中国玉器史上有很大的成就。辽代玉器数量极多, 制作精美, 足以反映出了辽代玉器的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向前发展的情况。这也是当时的辽代玉器的一个特点。

  三、辽代玉器的独创

  辽代建国以后在继承中原传统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入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 在发展中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辽代玉器。

  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民族特色独创的玉器有马具饰、玉臂鞲、蹀躞带、玉柄银锤、玉组珮和玉盒珮、"吊锤"形器"管状"器、嘎拉哈、天鹅和狗、"春水""秋山"玉等。

  马具饰, 马是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之源, 是马背民族的生命线, 牧民的大半生都是在马背上度过, 与马相伴, 所以真爱马, 不惜重金装饰马[6].成组的马具饰最早出现在辽代前期, 多为几何形, 辽中期部分为花瓣形和动物形。马具饰是辽代驸马卫国王墓和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最为代表性的。动物形的马具饰仅见于陈国公主墓。这种代表性的玉器是辽代特有的民族玉器种类, 至今在中原地区尚无出土过。

  玉臂鞲是畋猎时擎鹰的器物, 最先发现于辽陈国公主墓和辽宁锦州张扛村辽墓, 造型基本上一致, 这种玉臂鞲是辽代特有的。

  蹀躞带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 因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原因在服带上系佩刀、磨石、解锤等物, 是马背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玉柄银锤是刀和锤子等佩带工具的玉柄, 这种器具出土地比较多, 其中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柄银刺鹅锤为最完整而精致, 具有民族特色。

  佩饰中的胸饰与臂饰、"吊锤"形器、"管状"器等都是契丹族独有的, 这些在游牧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 都有着民族浓郁的特色。

  嘎拉哈, 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娱乐玩具, 即为羊距骨, 在大西沟辽墓出土。是反映狩猎文化的吉祥物, 在辽代才出现, 是契丹族典型的娱乐用品。

  天鹅、狗、水禽等物的出现是跟辽代契丹民族的生活环境戚戚相关, 这些动物频频出现在辽代玉雕当中, 是契丹族民族文化传统在玉文化当中的反映。特别是这种天鹅、水禽等物的造型出现, 很好地反映出了辽代的四时捺钵文化, 也被视为"春水""秋山", 这也是以后金元盛名的"春水""秋山"玉的先声。到金代、元时期有了发展和继承, 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辽代民族特色的玉器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独具特色, 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渗入了中国传统玉文化当中, 显示出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辽代玉器的独创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无法忽略的地位。辽代玉器的北方草原民族特色表现了草原游牧文化内涵和豪放、粗犷、写实的艺术形式, 为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僵化的玉雕和程式化的风格注入了新鲜活力, 使中国玉器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

  四、辽代玉器的地位

  辽代建朝以后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 并继承了中国玉器文化传统, 从无到有, 最终形成自己民族特色的玉器。辽代建立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发展上在各个领域处于巅峰的时期, 高度发展的中国玉器文化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辽代玉器继承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同时, 加入了草原游牧民族生活观念, 因而题材新颖, 纹饰生动, 突破了陈旧的传统形式, 有了新的发展, 令世人瞩目。辽代玉器继承了中国传统玉器的特点、制作方法、题材的同时, 又给金、元、明、清等朝代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玉带、飞天、"春水""秋山"玉等。因而可以说辽代玉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辽代在继承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周边民族的文化, 创造出了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通过出土的玉器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因素的玉器, 还可看到印度、西方等地方的外来文化因素。如:马具饰、玉臂鞲等, 这些玉器的出现改变了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玉器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在中国, 玉器的使用只是在皇权贵族和富豪之中, 但契丹族建国以后这种现象开始改变, 玉器被广泛使用在生活当中, 不仅在豪华墓葬中出现, 就是在简陋而普通的不知名的墓葬都随葬着玉器。他们把玛瑙、琥珀、水晶等贵重的器物应用到了生活中, 在辽代玉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辽代玉器的发展扩大了应用玉器的范围, 这也是一个突破点。

  总之, 在辽代契丹民族从无用玉的文化理念和习俗到契丹民族玉器基本形成, 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其他地方的外来文化因素形成了特点比较鲜明的契丹民族玉器系统。辽代在玉器的制作、型制方面, 上承传统, 遵循传统文化发展的同时, 注入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特点, 为下启后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辽代玉器的民族特点发扬了辽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对金元明清乃至到当代的玉器文化的发展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历史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2]季羡林。禅与文化[M].北京: (下转第49页)

  参考文献

  [1]脱脱辽史(卷3) .营卫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93 .368 ~ 372.

  [2]季羡林。禅与文化[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2.

  [3]邵国田佛教的植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60.

  [4]辽宁省辽契丹女真史研究会。辽金历史与考古(第二辑)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0.295.

  [5]于宝东辽金元玉器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 .33.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石林梅.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中的地位[J].沧桑,2013(01):42-44+4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