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态探讨

来源:汉字文化 作者:张北辰,倪建邺,刘国庆
发布于:2021-03-04 共3755字

  摘要:当代中国发生着举世瞩目的伟大变化,智能+生活促使传统礼仪文化生态发生变化:人际交往礼仪依托载体退化;传统节日礼仪"遗传漂变",有的传承,有的变化;盛典礼仪传统生态群落交错,群体行为的传统礼仪文化生态较其他领域的精神内涵更为原生态;传统礼仪教育处于边缘生态。

  关键词:载体退化; 礼仪文化; 智能传播;

  今天,传统礼仪文化受到来自智能传播的冲击。伴随着智能产品在全社会的广泛使用,传统礼仪文化存在方式产生很大的变化,其内涵甚至也在发生嬗变。传统礼仪文化的社会职能面临挑战,传统礼仪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礼仪文化

  一、人际交往礼仪生态--载体退化,遗传漂变,群落交错

  个体的人在交往(交流)中使用的礼仪是礼仪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这种交流中的某一环节应有相应的言语、礼节、礼貌、仪态要求,礼仪是社会和谐稳定运作的基石。实现礼仪要求必然要通过某种传播手段。

  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原有的对话交流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书信交流变成人机即时对话,传播中原有的礼仪环节或被人工智能取代,或者被取消。久而久之,礼仪的文化内涵便会被缺乏体验的人忘记,生来便使用智能传播手段的人则根本没有礼仪文化的记忆。当然,也有一些旧时礼仪利用智能传播而复活。旧时的书信有称谓、落款等讲"礼仪"的内容,手机短信则简化了一些礼仪规范,这仅是智能传播的萌芽。再智能化一些,用QQ、微信传播,那些软件自有的表情中有许多含有礼仪内涵,其中有今人少用的古代礼仪,比如抱拳;其中还有古人少用而当代多用的礼仪"送花""送蛋糕".本已几乎中断传承的古代礼仪,因为QQ、微信智能软件而复生,传统礼仪凭借智能技术手段,实现了"网红".当然这种复生可能只是机器功能的传播,"真人"相见时,不大可能会使用诸如"抱拳"之类的传统礼仪手段。即使是传承,也受制于智能软件,倘若传播中的礼仪部分因设计者的礼仪知识而出错,便会以讹传讹,一手遮天。

  人际交往礼仪载体由人转变为物,由音容笑貌转变为符号、程序。载体的退化导致部分功能的弱化,符号意义的传播得以加强,而内涵精神却无所承载。这既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又是因过分依托于物而导致的人文精神的流逝。人际交往礼仪生态因载体退化而趋向恶化。

  二、传统节日礼仪生态--"遗传漂变"

  传统礼仪多比较庄重,具有极强的仪式感。当代人追求日常生活的宽松、闲适、新奇,很多模式化传统节日礼仪在移风易俗的风气中日渐消泯。这种变化可见下图:

  图1   

  图2 

  图1为传统节日礼仪示意图,传统节日礼仪中,以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为核心。即便是鱼雁传尺素,人们也赋予书信以足够的节日礼仪形式。图2为智能传播背景下,节日礼仪变成了人与智能手段、传统节日礼仪承载物(虚实)的对话。

  今天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都有智能传播参与。春节贴年红的传统习俗在今天依然存在的有贴春联、贴福字,传播着人们对新春发自内心的美好期许。依旧礼,初一、初二拜年,拜祖先、拜神灵、拜长辈、拜亲友,在作揖行礼、称颂祝福话语等礼仪方面有很多讲究。智能传播促使春节的习俗发生着更为巨大的变化。传统春节的拜年是需要"真人"登门到亲友家去的,今天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新的拜年方式实现了客观条件难以实现的传统拜年礼节,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也可以视频相聚,共度春节。不过,因为智能传播手段的介入,也产生了一些"无礼"的新年俗。比如拜年春联文本自拟、自书为佳,新年祝福语固然有许多共同的规范,但是它应当是言者的心声;倘若使用智能春联自动生成器编辑生成春联,用新年祝福软件写就祝福语,用新年拜年动态贺卡祝福,施者与受者双方都难以有热血的感觉。究其根本,失去了温度是因为失去了传统的礼仪。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本应是最庄严、最不应该改变的礼俗活动,但是因为使用了智能传播手段,这一礼俗也在发生着变化。清明墓祭、庙祭是一家、一族人在同一时空里共同挥泪缅怀先人,祭奠逝者。利用智能手段(物),在网上设置灵堂首先改变了这一时空要求。生者在清明节里更加自由,也更加无礼。中秋节亲人在微信群里相聚,视频聊天,人们可以不必"千里共婵娟".在这种半虚拟的相聚中,许多礼仪被省去。

  一言以蔽之,原本因客观条件不允许,无法完成的节日(礼仪)凭借智能传播,部分完成了节日(礼仪)。这样做的弊端是,智能手段、传统节日礼仪承载物(虚实)会取代人,人机对话会变成机机对话,其传统礼仪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礼仪仅仅具有最浅层的象征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多依托于时间、器物,在智能传播时代,其礼仪生态发生着"遗传漂变",变化不可谓不巨大,有的甚至可谓"沧海桑田".

  三、盛典礼仪传统生态--群落交错

  中华民族非常重视盛典礼仪,大凡举行盛典,人们汇聚一处,万人空巷,礼仪庄典,气势宏大。智能传播的介入使盛典礼仪传统呈现复杂化的态势,盛典礼仪变得立体化、简约化、虚拟化、表象化。

  立体化指当代盛典礼仪的运作空间变得更加宏大,从地上行到天上飞,盛典礼仪扩大了现实空间;从三维走向多维,盛典礼仪的外延从现实扩展到虚拟,盛典礼仪从此在、此时的即时、即视、有限持续扩展到彼在、长期、可复视、可无限持续状态。

  简约化指当代盛典礼仪废除了祭天、拜神、告鬼等有违现代科学精神的环节,人直面盛典的核心内容,张扬盛典的终极目的,凝聚宏大气势、多元理念于一体。大型运动会的开场仪式会彰显奥林匹克精神、我国传统体育道德、治世求进的气象。

  虚拟化指当代盛典礼仪在拓展实物场景的同时,大胆使用新技术(智能)手段,创设虚拟场景,虚拟情景,虚拟实现礼仪。

  表象化源于虚拟化。当代盛典礼仪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创设大型背景,利用虚拟影像创设礼仪氛围,使用智能传播丰富观者感受,扩展盛典存在空间。但是因为当代盛典礼仪依靠技术手段,施受双方常受制于物,屈从于智能传播手段,人心灵的震撼有很多是对物质技术手段的震撼,所以整个盛典礼仪趋于表象化。这让人产生一种看大片不若看阳山碑材之感。

  盛典礼仪传统生态进入一个群落交错的阶段,既有传统礼仪呈现方式的变化,也有传统礼仪文化内涵的改变。现存的盛典传统礼仪的原生状态维持水平高于其他形式的传统礼仪生态,树木变化易,森林变化难。不过,传统盛典礼仪文化生态是两极分化的生态,有许多传统盛典礼仪已经消亡。

  四、结语:传统礼仪教育生态--去边缘效应

  大中小学的传统礼仪教育虽然经历了从书面化到虚拟体验化的进步过程,有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也在强化传统礼仪教育,但是仍然未跳出形式化、概念化的范畴。

  在使用智能传播手段进行传统礼仪教育之前,大中小学多利用书本进行教育,传统礼仪教育多是无生命的知识符号。在人工智能进课堂后,传统礼仪教育有了一些生气,学生可以利用虚拟演示手段体验(实践)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因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即便如此,从整体上看,大中小学的传统礼仪教育仍然是概念的教育,教的是旧时的概念,没有很好地理解传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精粹。还有部分传统礼仪实践教育形式化,甚至游戏化,已经失去传统礼仪端雅、肃穆的内蕴。

  究其原因,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导致着礼仪教育边缘化,但是"边缘效应"却没有发生,传统礼仪教育因不具有选拔功能而被束之高阁,仅存装点之用。

  传统礼仪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中较易受到现代智能技术冲击的文化形态,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二者相互依存,这是中华文化"先觉"高妙之处。

  参考文献

  []陈相雨、王丹2015《大众传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定位和实践路径》,《阅江学刊》第2期。

  []陈相雨、丁柏铨2019《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传媒观察》第9期。

  []卫欣、袁培培2017《基于美育的传播焦虑化解机制研究》,《美与时代》第10期。

  []王全权、张卫2018《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刘露、陈昱洁2018《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异化研究》,《大众文艺》第8期。

  []庄众显、潘承亚2018《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思想及现代意义》,《汉字文化》第11期。

  []吴成晨、黄慧敏2018《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思考》,《大众文艺》第15期。

  []吴启越、刘雯2018《浅析网络时代抗争运动的视觉化嬗变与机理》,《戏剧之家》第36期。

  []黄晨2019《乡村健康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视角》,《新闻知识》第5期。

  []吴静怡2019《近40年来我国环保传播的研究谱系与学术展望》,《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王俊霞2019《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采访提升新闻价值》,《大众文艺》第6期。

  []陈芳芳2019《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思想探微--以中秋节为例》,《艺术科技》第9期。

  []陈芳芳2019《浅析"两山"理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艺术科技》第32期。

  []蔡雅雯2019《情感消费主义下的绿色广告情感消费研究》,《艺术科技》第8期。

  []蔡雅雯2019《环保认同与社会责任:绿色广告话语的形成逻辑分析》,《新闻知识》第10期。

  []刘婧2019《新时代新需求理念下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思考--以南京站为例》,《戏剧之家》第13期。

  []石姝敏2019《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以电影宣传片<啥是佩奇>为例》,《戏剧之家》第16期。

  []王网明2019《抖音传统文化相关视频走红原因分析》,《戏剧之家》第26期。

  []王淑一2019《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大众文艺》第26期。

  []陈雨萌2019《传播视域下红色文化空壳化的成因与规制》,《艺术科技》第32期。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张北辰,倪建邺,刘国庆.浅谈传统礼仪文化的智能传播生态[J].汉字文化,2020(18):40-41+51.
相关标签:礼仪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