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文化论文

我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的意义

来源:大众文艺 作者:詹绍文;王敏;段太阳
发布于:2019-10-24 共3036字

  摘    要: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振兴乡村的题中之义在于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持续脱贫与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和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价值逻辑,以求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合力,重构乡村文化再生长的空间。

  关键词: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价值逻辑; 乡村振兴;

  中国农耕文化大多积淀在乡村,乡村是文化遗产与乡土文明的集聚地,其蕴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特色技艺、自然景观等资源禀赋,尤其是蕴含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扶贫的重要资源和底色。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传统差序格局被打破,大规模圈地造楼、同质化并村改造、人口外迁务工,传统村落空间逐渐凋敝、萎缩或消失,乡土特色文化也在城镇化发展中经历着“文化的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刻认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价值逻辑,夯实文化扶贫成果,并攻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我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价值:助推乡村持续脱贫与转型发展

  我国作为悠久农耕文明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生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成效。乡村振兴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有效衔接,从经济层面来看,对乡村持续脱贫与经济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据2017脱贫攻坚成就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部分贫困县(区)人口中,脱贫返贫的比例从2014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究其原因在于产业扶贫存在严重短板,难以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换。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能够助力乡村形成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升扶贫效益。一方面,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能够激励农民自主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增强对文化经济的理解,在文化观念上脱贫;另一方面,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能够创新文化内容表达形式,活化村落文化资源,在地致富,从而走出“贫困—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实现乡村发展的自发性向自觉性飞跃。

  此外,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程度低,存在乡村空间结构“空心化”问题,农业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利于提高非农产业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且对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吸引村民回归,安置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助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素以农民牡丹画闻名全国。围绕“平乐牡丹画”的民俗文化卖点,形成集旅游观光、牡丹画交易、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牡丹画产业,目前农民画家已发展到1000多人,每年有40余万幅作品远销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综合收入达1亿元。

  二、社会价值: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式,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树立社会价值优先的理念,实现双效统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逐渐从基本生存需求向美好生活向往的转变,对乡村社会环境氛围有了更高的期待,因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关键任务在于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正面导向功能,建立村规民约,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影响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高度和顶层设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遵循的是礼治秩序,依照了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从而使人们心中产生了敬畏,形成具有共同认知与约束力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具体而言,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村民文化休闲需求,如文化广场、特色小镇、寺庙等;二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村民回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问题。三是通过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推广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影响村民的价值追求、处世态度、行为规范等文化价值理念,激发村民内在活力,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我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的意义
 

  三、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

  乡村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乡村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村落形态等元素形成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集中体现。然而,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显示,2004—2010年间,902个乡镇中传统村落由9707个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随着传统村落消失,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岌岌可危。因此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能助力乡村经济建设,而且具有活络地方文化氛围、增强原住村民地域归属感、文化认同感等外溢效果,对于补救消失中的传统文化和村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乡村作为特色文化孕育、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场所,借助地域山光水色、建筑形态、历史故事及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开发传统文艺体验表演、民间民俗工艺品、旅游景点包装等产业活动,使乡村文化活起来。具体而言,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承的价值,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能够吸引包括传统手艺人在内的“文化精英”重新回归,支持民间技艺、民俗知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实现乡村文化的代际传承,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减少民族特色文化流失;二是文化教育的价值,村民通过自主参与文化活动,学习文化知识,更好的认知理解本地语言、文化习俗、历史传统,促使人们对乡村价值和自我身份树立起自信和归属感,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文化传播的价值,通过展示文化产品、举办庙会节庆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传播团体等途径,促进乡村文化向村外渗透和扩散。

  四、生态价值: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乡村为了追寻短期的经济利益,破坏乡村地景,无节制地进行土地开发和工业生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日渐边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植根于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与传统工业消耗自然资源不同的是,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重复利用,不断进行多样性文化衍生品开发,具有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特征。在对乡村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改造的同时,保持乡村原真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文化源于乡土,存于乡土,发展于乡土。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种植经济,而是充分利用乡村山水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培育“天然、绿色、乡土”的文化业态,以手工制作、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路径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传统工艺,恢复整体古村风貌,并进行村道整治、村庄美化,搭建休闲广场、戏台、书屋、祠堂等公共设施,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三是以乡风文明为导向,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村规民约、家风家教等村民共同价值标准,形成弘扬生态文化的良好氛围和社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范玉刚.脱贫攻坚文化不可缺位[J].理论视野,2018(08):36-41
  [2]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新办举行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就发布会[EB/OL].http://www.cpad.gov.cn/art/2017/10/10/art_2241_201.html,2017-10-10/2019-05-17.
  [3]李忠斌,单铁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扶贫:价值、机制与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研究,2017(05):25-31.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5
  [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谭敏.文化再生:我国台湾地区的乡村文化复兴实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75-80.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原文出处:詹绍文,王敏,段太阳.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逻辑[J].大众文艺,2019(19):33-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