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解读及高校体育改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2836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2014 年 6 月为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w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以下简称《基本标准》) 。《基本标准》的颁布标志着高校体育工作“国标”出台,高校体育工作将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标准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预期,《基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高校体育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掀起新一轮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公共体育课教学将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2 《基本标准》的解读

  2. 1 《基本标准》的出台背景

  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羽毛球分会主席、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颜吾佴先生说: “体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流的大学应该有一流的体育。”但是,多年来,大学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每节公共体育课学生人数通常是 60 人左右,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达到80 人左右。这样的体育课不仅很难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技能和意识,而且无法保证大学生的运动安全。可见,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基本标准和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本标准》正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而出台。

  2. 2 《基本标准》的内容体系

  《基本标准》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基本标准》紧紧把教育教学、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高校体育发展规划、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等核心重点都纳入了标准范围[2]。《基本标准》颁布实施之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是指导全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但《纲要》仅仅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结构、方法等课程要素提出了要求,未涉及高校体育工作的其他方面,相较之下,《基本标准》对高校体育工作更有全面地指导意义,是对《纲要》的补充和完善。

  2. 3 《基本标准》的亮点

  《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 “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服务,支持体育教师适度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 鼓励体育教师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参与社区健身辅导等公益活动; 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3]。”由此可以看出,《基本标准》根据高等学校的自身特点,把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能,有利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有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体育场馆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严重缺乏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快速良性发展[4]。高校具有培养体育人才的资源优势,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级体育人才的基地,而且高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接轨,将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而且使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真正能够成为继承文化传统、实践传承文化创新的有效载体。故《基本标准》的亮点在于与时俱进的提出高校体育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服务。

  3 《基本标准》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3. 1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呈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5]。也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求特色,相互攀比,简单模仿,复制引进[6]。总的来说,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逐渐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但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较为薄弱。美国学者坦纳夫妇和塞勒认为,一种有效的课程基础是社会、学生、知识。换言之,它是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立足的三大基点[6]。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基点选择及合理安排公用体育教学内容。比如“知识”基点,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具体的说,就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设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理论课程。例如: 运动保健、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观赏等,这些理论知识,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内容。

  《基本标准》明确提出: “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 30%; 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3]。”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到“健康”的演变。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基本标准》的出台,更加明确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向转换。

  3. 2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历来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逐渐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中,体育教学出现了“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致当前体育课出现“玩得多,学得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效果少”的不良现象。《基本标准》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的同时必须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兴趣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完全“以学生兴趣为教学中心”。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课程架构,一味追求“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而忽视其实效性,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追求课堂实效性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创新,带动学生更加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教学回归“健康第一”的本源。

  4 结束语

  基于目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深刻背景、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的特点,《基本标准》的出台有利于保证高校公共体育课时,提高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推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借鉴《基本标准》出台的东风,抓住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机遇,还要充分利用教育部充分放权、鼓励高校以发展为目的进行改革的愿望,积极提出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大胆地进行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各项尝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Z]. 北京: 教体艺[2014]4 号.
  [2] 教育部就《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答记者问.
  [3]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4] 王军萍.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15( 1) .
  [5] 陈佩辉.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 4) .
  [6] 张振华.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及误区[J]. 体育与科学,2003,24( 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