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胶州秧歌的特点及其课堂教学形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21 共2279字
论文标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也越来越重视。就舞蹈而言,很多高校都设有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胶州秧歌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关于胶州秧歌教学法的讨论有很多,笔者认为,教学新尝试应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讨论具体的教与学问题。

  一、胶州秧歌的特点

  胶州秧歌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风格的汉族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也极具民间特色。胶州秧歌在专业舞蹈训练中有着很强的训练价值,如胶州秧歌舞蹈动作中对身体的“碾、拧、抻、韧”的强调,使舞者在综合训练中能够将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训练到。胶州秧歌的每一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人物个性表现性,这些元素对训练学生用舞蹈动作传情达意、刻画角色内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胶州秧歌授课前的铺垫

  现在的高校舞蹈专业,尤其是本科院校,虽然有些学生从小就学习舞蹈,但是对舞种的了解并不多,即使是艺校的毕业生接触的也仅比普通高中生多一些专业训练而已,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对舞蹈的形成及影响了解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胶州秧歌之前,把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背景、风土人情、人物形象、民间传说、戏剧冲突、音乐形式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对其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观看胶州秧歌的相关资料时,可先从纯民间的胶州秧歌舞蹈形式入手让学生观看到原始的胶州秧歌,如民间的胶州秧歌节。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些以胶州秧歌动作为元素,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舞蹈作品,这样就能直观地带给学生胶州秧歌的形象与概念。

  通过课堂讲授与多媒体展现,不仅让学生对胶州秧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胶州秧歌的学习兴趣,这种状态在实际学习胶州秧歌时就会转化为学习积极性。

  三、胶州秧歌课堂教授中的形式

  胶州秧歌教学应遵循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教师要把每个动作的要求与出处讲给学生,如单一动作的具体名称、每个动作的重点要领、强化动作的风格特点和规范标准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需要尽量克服与改正动作毛病等。让学生接受全面训练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舞蹈门类及其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等。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对舞蹈课堂教学来说很重要,因为生动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要以语言的魅力去激发学生。

  教师在教授动作或组合的同时,需要把胶州秧歌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讲解清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动作的规范性,还应特别强调胶州秧歌动作中的“韵味儿”。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每一个角色中鲜活的性格特征与其丰富的心理情感,如“小嫚”是指小姑娘活泼、可爱、充满朝气与羞怯,动作特征以欢快、扭捏为主,呈现出清纯、秀气、细腻与羞涩之美。“刁边曼三步拧”是“小嫚”这一角色充满比较有代表性的动作,动作出处是模仿旧时代裹着小脚的少女走路的样子,既是小姑娘在撒娇时的拧脚甩臂,又是达到目的时心里那喜滋滋、情依依的得意样子。只有把握住这种特有神态和情态,才能够表现出其动作的“韵味儿”来;“扇女”是指年轻的小媳,具有端庄贤惠、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美丽大方的特点。“扇女”的性格特征是对待生活积极乐观、温柔贤惠,偶而也有些张扬却不失身份。她的动作特征温柔淑静,舒缓而不失朝气,带给人舒展、婀娜、亭亭玉立的美感;胶州秧歌中的“翠花”是指中老年妇女,多以婆婆的形象出现,动作大气不扭捏,其性格特点是爽朗、大方又很泼辣。动作特点是幅度很大、放得很开,比如走场动作中上身的两臂划“O”字型,使其腰部以上随臂的运动而左右扭动,脚的动作则是夸张了的丁字拧步和行进步,常表现出一种非常干净利索,甚至是风风火火的动作形象,然而却又不失女人的温柔、纯朴之美。胶州秧歌中的很多舞蹈动作都是从朴素的生活劳动中挖掘和提炼出来的,如生活中的摊煎饼、颠簸箕、洗衣服等,鲜活地反映了胶州人民对劳动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握住这些生活劳动特点和动作原型的出处,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胶州秧歌的舞蹈特点。

  分析和掌握胶州秧歌的音乐与特点。听觉形象是由音乐创造的,也构成舞蹈艺术形式中形体创造的视觉形象在时间和空间上融合。胶州秧歌音乐的风格特点和胶州秧歌的动作韵律特征是谐和一致、相互促进、相互增色的。掌握胶州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把握胶州秧歌的动律特征有着重要意义。如胶州秧歌的旋律起伏跌宕,曲调不仅婉转细腻同时又亲切自然给人以内在、朴实的听觉感受。节奏大多采用四二拍子,既有慢板,也有快板之分,慢板时感觉舒展不呆板,慢而不拖沓,快板时节奏活泼、明快又没有急躁之感。音乐中符点和切分的运用较多,这种音乐特点使胶州秧歌的动作富有动感和神韵,通过音乐的强弱节拍变化,使得胶州秧歌中的一些组合动作的神劲儿和扭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习胶州秧歌组合时,教师应把呆板、单一的组合编排得丰富多彩,可以把编导中的手法与技法巧妙地运用在胶州秧歌组合教学中,如动律组合,就是简单的胶州秧歌动律,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节奏、分方向做同样组合,还可以在组合里变换队形、安排人物形象等。这既把简单的动作做丰富了,又使学生无论是在什么位置上都能够集中精神学习。

  作为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胶州秧歌,要想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就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学习。胶州秧歌属于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所有舞蹈教学中最为综合的专业门类之一,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口传身授”,笔者认为,只有完善了胶州秧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让胶州秧歌的魅力真正在学生身上展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