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探索(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5 共9257字

  题目: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探索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1 绪 论

  1.1课题背景
  1.2文献综述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逻辑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全民健身的实施
  3.2全民健身在体育教学中得体现
  3.2.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3.2.2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3.2.3发挥学校体育人管理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3.3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形势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3.1阻碍中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的因素
  3.3.2中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的投入情况
  3.3.3发展与对策
  3.4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教学改革
  3.4.1学校体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3.4.2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4.3合理的转变教学观念,推广全民健身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社会文明向高层次发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情况看要实现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国民参与意识,扩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普遍增强国民体质,国民体质及群众体育的主要指标在下世纪中叶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并非易事。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建全健身内容和方法。使广大群众把健身掌握在自己手中。故此,体育教学就成为了全民健身中的重要环节。青少年也就成为了全民健身的重点对象,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也将水涨船高。所以,全民健身计划,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我国的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只有这样,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才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1、绪论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全民健身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我国大多数年青人认为健身锻炼是中老年人的事,自己身体强壮不须要锻炼;认为锻不锻炼身体无所谓,只要进食补药就能健身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抓住基础,发挥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推动全民使身的发展。计划纲要指出:“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昌盛。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国人的体能。”所以,中学生体育投入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学生体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动兴趣、时间及物质方面的。对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1]。这样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就该进行改革,转变教学观念,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保证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前提下,能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内容与过程有机结合,是学校体育阶段的根本任务[2]。发展学校体育会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

  1.1课题背景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它已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也必将引起体育事业的重大改革,也对体育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为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应引入与之适应的教学思想。学校体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其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小学逐步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潮,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

  1.2文献综述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和相关的体育教学知识以及社会活动的现象,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特点,对象和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现在体育教学的改革。

  现代人十分注重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各种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却往往忽视了社会主体——人的身体能力。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英年早逝或身体状况不佳,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卧床养病,即是佐证。由此看来,良好的身体是我们迈向成功,拥有幸福家庭的必备条件,健身是全民性的而不只是部分人的事情。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本文针对当前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应该从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入手发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人才的优势,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全民使身的发展,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的实施途径。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数据库查询,搜集有关全民健身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本研究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2.2逻辑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全民健身的实施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以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群众体育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多年来新闻界对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和宣传教育工作;理论界对实施计划的一些宏观、微观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配合。但相比之下,有关全民健身的实践活动并不尽如人意,“雷声大、雨点小”、“只说不干”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如何正确估计现阶段全民健身的对象,客观分析全民健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为决策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一个能够不断为全体国民提供体育健身的基本环境和条件,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的服务和保障系统。全民健身的基本功能就是不断满足全体国民体育健身的基本需求,在体育服务方面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3]。青少年儿童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做好中小学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水平,并引导其将来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计划赋予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小学体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其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小学逐步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潮,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达到全民健身之目的。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相伴随的;人们自身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是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娱乐,其群众性,社会性较突出,且个人参与的自由度较大。而学校体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众所周知,一个人从6—25岁之间接受的学校教育,对于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学校体育在这个阶段所担负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它以促进青少儿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且具法定特征,带有了强制性。与此同时,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对体育爱好程度的高低,体育能力的强弱,对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是能够为学生离校后参加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实践打下基础的。目前,我国有普通中、小学86万6千多所,在校中小学生1亿6干多万,因此,要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就要把学校体育摆在战赂重点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落实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人们要锻炼,就需要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和手段需要教育和时间。只有学校体育才能使人们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能力,使受教育者热爱体育运动,自主、自发地参加体育运动,在促进身心发育的同时,自然地创造劳动,享受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本质,使运动文化成为将来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使其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初实施中起骨干作用。

  3.2全民健身在体育教学中得体现

  3.2.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发展,人们体力劳动和运动量也逐步减少,加之我国有大批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现代文明综合症”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上升趋势。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虽然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但至少人们己开始摒弃“无病不看医生,即是健康”的错误认识,从对人体健康认识的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综合模式。世界卫生组织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因此,促进健康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人进行使身锻炼是使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表现。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健康是21世纪的“通行证”。世界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大众体育。青壮年人应是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力军,他们既没有老年人那种悠哉心态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又没有青少年在校学习的条件和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要增强他们全民挺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许多人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推辞和辩护,这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是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缺乏现代意识的表现,都需要予以澄清和更新观念。

  3.2.2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为21世纪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合格人才。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涉及十三亿人口的大计划,计划纲要指出:“青少年和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昌盛。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等于抓住了全中国人的体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填充式、高分制的教育模式,与社会接触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知识面窄,而且身体素质较差,几乎没有终身体育健身意识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需要[5]。如1949年4月29日《中国体育报》报导——《清华大学1993学年荟萃了全国各省市半数高考状元,然而他们大多数是体育低能儿》一文中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例。为此,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展的体育新模式。

  3.2.3发挥学校体育人管理的优势,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我国各类学校有体育教师近1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体育老师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训练经验,其中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这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全民健身一定会沿着健康向上的道路蓬勃发展。学校体育要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多样化、生动化。不要为学习而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兴趣索然,又怎能养成健身习惯。结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应大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思想,去体验,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只有会健身,会休息,会娱乐,才能感受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项目不断涌现。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喜欢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吸纳这些项目,像轮滑、攀岩、有氧操、独轮车等形形色色的运动,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传授体育知识,同时也传授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6]。无论是哪个人,良好的身体基础都是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因此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健身运动,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使健身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习惯是逐步养成的,好的健康的身体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全民健身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接触的范围很广,具有健身、俊美、娱乐、竞技、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有正规项目,还有民族民间体育,传统健身术等等。我们可以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和进行专门培训;将自觉锻炼者组织在一起进行专业指导,达到其锻炼目的,发挥专业人员的一技之长。

  3.3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形势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7]。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8]。

  3.3.1阻碍中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根据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调查中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3.2中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的投入情况

  据调查,中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学生基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3.3.3发展与对策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9]。

  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3.4全民健身计划与体育教学改革

  3.4.1学校体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呼唤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为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必须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10]。学校体育教学主要还沿袭着“课堂为主、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主导作用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数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三式”教学过程,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极少,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1]。

  3.4.2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此状况,首先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是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再次要改革中小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改革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教法体系[12]。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以竞技运动项目过多,教材的难度较大;二是每项教材的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且各年级教材的重复现象严重,加之教材中多采用注入“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三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过高,大部分学校难以保证,从面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13]。

  3.4.3合理的转变教学观念,推广全民健身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表现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90年代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14]。

  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中小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15]。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如何融入与延伸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形式上,保证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前提下,能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内容与过程有机结合,是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前提;在管理上,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具有相应措施的保障,而全民健身则是国民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

  (2)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不仅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对全民健身提供相应的措施保障。

  (3)发展学校体育会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2建议

  (1)学校应尽量为学生保留一定的课余时间并提供健身的器材,使得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达到国家教委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使得学生形成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观。

  (2)改革学校教材中的一些对技术要求过高,环节过细的项目。是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从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体对象,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
  [2]张学亮.美、日、俄与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
  [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4]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
  [5]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7]林致诚.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
  [8]、顾雪兰.全民使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
  [9]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10]石岩,雷爱丽.中外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及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缺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
  [11]龙源期刊网《考试周刊》—2007年第6期——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作者孙建立李勋.
  [12]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13]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14]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15]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