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的意义和开展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1 共3014字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综合国力的不断凸显,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概念,不断被社会发展所认同并实践.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分为公共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板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培养对象为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门必修的公共课程;它有别于专业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非专业性与业余性;分类指导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健康和养成习惯为目标.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开展现状综述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分类指导教学,既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学生兴趣爱好、生理机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教学,给予不同类型的辅导,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的热情度和参与度看,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近年来,由于我国现代化高等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加之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许多教学教育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

  1.主观思维影响.我国普通高等公共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严重的教育教学滞后性,如:教学内容狭窄、教学方法调一、教学效应不佳等诸多不良现象.以体育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比较重视教育的显性意义,忽视受教育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形意义,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的现象,当他们离开校园,有些院校大三上学期就彻底的告别了体育这个十几年的教育长伴者,甚至有些学生离校后认为高校体育教育毫无意义.这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与学生即将面对的现实社会严重脱节,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大硬伤.同时,在我国高校多数院校存在"笼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拒绝分类教学模式,让部分学生产生一种上体育课的心理压力,不能让公共体育课程回归当初的教育本质和教学目标.

  2.客观因素限制.体育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健全一直成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体育设施简陋、器材匮乏、设施陈旧,难以给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必需的硬件保障,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文章作者在通过走访交流调查,占很大比例的高校学生认为在公共体育课堂能学到的有用的东西很少,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与将来参加课堂的原始认知相差较远,不能及时满足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需要,使缺乏对课堂的热情,甚至波及到其他大学专业学科的学习.

  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学习多基于对未来社会工作实践的需求,能够对学生毕业步入社会角色转变有实质性的帮助,课程教学应围绕不同学生集群进行展开.

  二、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分类教学的推广与实施,使枯燥的体育课程由简单而又单一的跑、跳教学向快乐的教育的本质纵深进行发展.让课堂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能够让教师感受教学的快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让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回归到教学的本位.各方面有利因素在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堂的集结,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幅上升,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体育教育教学中来,最终使沉积已久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向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转变.

  2.有利于深化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的地位不断被显性化,如何为科技保驾护航,助推社会腾飞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大课题和使命.作为教育的高等殿堂---高校,高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败,高校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公共体育课程长期以来被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而长期以来沿用缺乏创新精神的"笼统"式教学模式,让师生的参与热情不断受挫.普通院校公共体育分类指导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公共体育这一单一课程的课改发展,而且能够形成样板式效应,助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和完善,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发展目标.

  3.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据调查了解,我国大学生各项身体技能素质正在不断下滑,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体重呈现瘦、胖相当的哑铃模型,近视率接近90%,近视率居全球第二.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数据的呈现,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敲响了一记警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魄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目标,高校体育的分类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度,对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体验课程设置的目标有极大的帮助,让身体各项机理得到充分的调节和锻炼,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开展策略

  1.灵活课程设置.高校公共体育课分类指导教学切入点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高校在学生入学第一学年的公共体育课程以体育基础课为主基础课,侧重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之上,内容主要有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在第二学年增设选修科目,主要有三大球大球、艺体等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使其受益终生.针对多数高校在高年级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的现象,作者认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是相当必要的,课程的不断实施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形成习惯性,把健康身体形成必然性;同时有利于高年级学生顺利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分类教育的方法应不断地进行创新,各高校应适当增加了理论课的教学课时,注意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学习.

  2.转化思想认识.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大学生对公共体育的见解往往局限在大学教育,忽略了体育的长期有效性,很多学生在离校后便放弃了对体育的坚持,受益终身的体育,因其长期不练,终究毫无益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分类指导教学应在增进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现有基础上,强化体育意识、认知的培养,使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各种要求.同时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个体学生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别个体的需求,设立新颖的体育课,把学生引导到体育兴趣上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3.完善教学硬件.体育教育硬件是公共体育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正常训练和锻炼的重要媒介.针对高校硬件教学设施的建设,首先,各高校应增加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对高校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添置,保障政策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正常的进行.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硬件的建设应该坚持走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一些建设投资大、利用率相对较低的体育教学场所,如马场等,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解决体育教学硬件需求问题.对一些建设资金大、学校资金暂不能及时投入的情况,但需求率和利用率均较高为正常公共体育分类指导课程所必需的教学硬件设施,应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在保障学生正常的教学的前提下,在闲暇时间对外进行开放.完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硬件的建设,为课程分类教学提供扎实的硬件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小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韩晋军.山东省重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

  [4]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