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运用现象学理论阐释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20 共3798字
论文摘要

  对大学体育教育功能进行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方法不同,研究的结论也就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等实证主义的方法,也可从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互动理论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里边常用的方法中借鉴。从具体研究方法来看,研究大学体育教育功能最重要的应该是观察法。基于此,本文拟对现象学理论在研究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功能中的价值和意义做一探讨。

  1、 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在研究大学体育教育功能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深度,许多问题往往不得其解。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有必要对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反思。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学术界开始了一个补课性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简单地对西方科学哲学思想借鉴、甚至模仿的现象,体育科学研究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从上个世纪80 年代起,体育科学研究领域逐渐开始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进行学术探讨。客观来讲,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然而,随着体育科学领域研究主题的深入,以及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部分学者发现单一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不能解决体育科学领域中的所有学术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方法所能解决的学术问题还比较有限。特别是面对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有时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在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时,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在哲学层面的方法论的运用方面存在着误区,才导致了人们在体育教育这一实践层面研究中出现的困境。

  从历史上看,科学实证这种研究方法在反对经院哲学、推动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方面具有无可置疑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孔德将这种研究方法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以后,它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便是对人类理性的一种漠视。当前我国体育领域的部分学者在一般的方法论层面所倡导并秉持的基本上就是这种实证主义,他们神化了“实证分析”。在将大学体育教育的对象物过度细化为所谓的“单体”时,他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哲学取向就像一把锤子一样,把大学生的体育体验的整体击打成了碎片。从实质上来看,体育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获得难以忘怀的种种体验。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体验中获得一种身心都得到发展的特殊教育。研究发现,在探讨大学体育教育的功能之类的问题时,那些所谓的“科学实证”的方法则像一把锤子,断然将作为意识整体的体育体验敲打成为碎片化的单体。

  统计表明,我国许多体育学者在研究大学体育教育的功能等体育领域的问题时,往往喜欢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自己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在研究某些课题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定量的赋值等,在面对意识,或者心理体验方面的问题时,则会显得十分无能为力或者无所适从,因为大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通常难以用数量尺度加以测度。

  2、运用现象学理论阐释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中许多问题的探讨缺乏深入,从根本上来看是某些学者过于相信科学实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普遍适用性和重要性。早在 20 世纪初,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就已经非常理性地察觉了欧洲在哲学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他对“人之此在”非常关注,最终通过追问“意义”何以可能而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相对于生活经验的形式( 意向结构) ,从而在认识论上给主体性的回归留下了空间。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那里,除了这种对意向性的正视之外,还包括对现象本身( 实事) 的尊重,即强调本质直观的重要性。在胡塞尔的思想中,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只有通过向直观的原本源泉以及在此源泉中汲取的本质洞察的回复,哲学的伟大才能根据概念和问题而得到探究而得到体现。鉴于此,胡塞尔的现象学非常排斥中介的因素,他把直观的把握或这个意义上的直观看做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检验一切知识的最终标准。这样一种哲学方法,在面对人类生活经验、心理体验、意识形态等问题时,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适应性。遗憾的是,在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中,许多人表现出了一种过度分析的倾向———将大学体育教育过程“分析”为单体,将单体的价值“分析”为各种不同价值的物理组合。很明显,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而现象学对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却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以它作为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功能进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尤显必要。

  3、 现象学视角下的大学体育教育

  3. 1 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研究过程中两个世界的区隔

  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研究大学体育教育的功能,必须从学生的体育体验着手。这就要求我们把以体育体验为内核的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从而塑造一个“体育教育世界”。这种“体育教育世界”即为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所有事件的总和,并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世界”相对应,且包纳着诸多的“体育教育情境”。这个独特的“体育教育世界”的构建,可以为我们进行体育体验方面的研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逻辑基础之上,我们也需要将大学体育教育现象与日常生活现象加以区隔,以便凸显体育教育的特征,从而得以揭露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质及功能。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生活世界理解成大学生日常所居的世界。它包含了构成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所有事件的总和,但唯独不包含( 充量仅仅局部地包含) 体育教育世界的事件。根据现象学的理论,大学体育教育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经验过程。尽管我们知道,在一个人的生活世界当中,个体所经验的各种事件中可能还有比体育教育更具有“特殊”性质的事件,但由于它们不是本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入日常事件当中,并且可以忽略其意义。如此,我们即可得到一个常规性的生活世界的概念,它由大学生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一些偶然事件所构成,这些事件的集合可能形成的对大学生的情感的影响,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动力。

  在现象学的语境中,大学体育教育世界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一种崭新世界。首先,在空间上,大学体育教育世界总是大学生与生活世界的一种暂时的隔离。他们先是离开它,然后再回归它。在这个背离和回归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身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次,在时间上,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场所所度过的时间,相对于他们日常所据有的完整的时间而言,将是一种永久性的逸出或漏损。如果大学生的全部生存意义由日常生活世界所给定的话,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逸出或漏损。由于大学体育教育不是纯粹的消磨时间,而是借助于体育活动发现意义、培养学生,致使逸出于生活世界的这段时间具有了本体的和发现的意义。

  3. 2 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可以溯源到西方的古希腊哲学。除了神话中的“回忆”理论以及关于“酒神”的说法之外,西方最早的有关体验或类似概念的阐述,则是柏拉图的“迷狂”。

  以后经过中世纪的漫长黑夜,体验这个美学范畴在德国古典学那里又进入了复苏期。在卢梭之后,席勒观察到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工业文明对人的本性的摧残,痛感人的“完整体”正在被“分”为“断片”,对此,他提出了“通过体验( 游戏) 这一绝对中介使人的被分裂的感性本能与理性重新融合为完整体”的理论。

  从本质上来看,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既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物理过程; 是一个时间现象,也是一个空间现象; 是一种个体的行为,但也属于一种社会行为。由于体育教育体验发生在体育教育世界当中,因此它以体育教学场所的边界为边界。而就其本身而言,它在经过一个物理的时间和空间变换之后,为体验主体带来的是心理上的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和某些方面是预先所期望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和某些方面,它又可能是意外的一种获得。但不管怎样,在体育教育的体验过程中,大学生个体一直在整体地把握着这个体验过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实现事先建立起来的某种期望,或者通过积极地营造并串联各个典型体育行为发生的情境,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得十分突出,他们不会以物理的目光将体育体验的客体肢解成破碎的断片,因为那不是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所在,也不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

  4、 结论

  当代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体育体验。根据现象学的理论,体育体验研究在主体上是对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时的心理而进行的研究。由于大学体育教育目的的规定性,体育体验这个心理问题突出地展现在情感层面,并且以愉悦的程度最终反映体育体验的质量,以及大学体育教育的诸多功能。为此,本文提出了诸如生活世界、体育教育世界等概念。这些内容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研究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9.
  [2] 候均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 Schutz A. Collected Papers[M]. Vol. The Hauge: MartjnusNijhoff,1962.
  [4] 扬文轩. 体育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3 -46.
  [5] 杨春玲,高玲娣. 大学体育[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8: 5- 10.
  [6] 倪梁康. 现象学的始基———胡塞尔《逻辑研究》释要[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薛涌.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M]. 漓江出版社,2011.1.
  [8] 张素雅,田友谊.“教学机智”研究误区的多维辨析———基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J]. 现代大学教育,2013,3:22 -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