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阻力及对策

时间:2014-08-13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650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张,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开始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为此党和政府先后出台许多关于体育教育、民族体育和全民健身相关的法规和文件,这些法规和文件,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大多以“三大球”“三小球”以及田径等现代竞技运动为主,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过分严肃而丧失其活泼的特点,学生大多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很强的趣味性且内容丰富,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引进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打破枯燥乏味的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1 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

  民族体育是指在一定地域或某个民族所特有的,在民间广泛传承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其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活泼,风格独特,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各民族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结合各地域的地理文化特点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又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如藏族的骑马射箭,维吾尔族的达百孜刁羊,土家族的武术,苗族的划龙舟、打手毽,蒙古的摔跤、布鲁、布依族的丢花包、打陀螺等。其形式多种多样,简单易行,发挥出强健身体和娱乐的功能,同时也展现出民族体育的强大生命力。

  ( 1) 回归体育教育本质。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里的素质是指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培养高尚的体育道德感、普及健身和训练方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然而现行体育教育体制,大多还是注重特长学生、注重竞技成绩、注重热门项目。而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全民健身、强身育人”,被演变为纯功利性的竞技活动,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体育无用”的思想,而又有一些学生产生“唯体育论”的思想。这种现象是与时代脱节的表现。民族体育项目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其初衷就是强身健体、锻炼意志,正好吻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宗旨。

  ( 2) 促进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在大学中,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就体育而言则更是如此,每个人的体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要求体育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素材,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个性风格。

  ( 3) 丰富课堂与业余生活。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有了较大发展。教学项目也有所扩展,在田径、“三大球”“三小球”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武术、健身操等项目,一些学校还根据自身条件引进了特色教学项目。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教学项目依然是显得枯燥,一是可供选择的项目少,二是可同时选择的项目少。民族体育其本身有着竞技性、娱乐性,游戏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人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的需求。因为民族体育活动受场地,器材、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便于开展,能够更好地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 4) 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受自然条件和经费的限制,高校的体育设施相对于在校师生人数而言普遍都是短缺的。高校体育不仅体现在体育课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上。由于扩招等因素,各高校的在校师生数激增,相应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现代体育项目对师资、课时等教学条件也有严格的要求。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 5) 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实行民族传统体育,使得高校教师也拥有开发体育课程和决策的权利,这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因为高校体育课程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教师长期研究和不断探索,而这个过程又是教师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面对着升学和就业的严峻压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而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全方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 6) 文化传承。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反映着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发展民族体育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因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入高校,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民族体育教学,也使得民族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文化层面的东西得以传承。同时还能起到促进民族团结和人民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 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阻力

  ( 1) 功利性带来的阻力。由于国家对于奥林匹克项目的重视,自上而下,重视的都是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都有着很强的功利性。在功利性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边缘化,以至于推广举步维艰。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不够,大多的体育课程都是围绕着现代体育项目,只有极少数学校设计了武术和太极等。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大多比较枯燥,从教师到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除了一些在现代体育项目上有特长的同学为了出成绩、获奖等目的参与训练以外,多数同学上体育课仅仅是为了达标、及格。

  ( 2) 群众基础薄弱带来的阻力。因为大多数高校缺乏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很多项目师生们没听过也没见过,因此认识不到其优势,因而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也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推广。
  
  3 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 1) 全面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区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理,通过开设民族体育欣赏课以及利用图书、小册子、展板、多媒体、模拟表演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师生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基本要求、规则、相关场地与器具等有初步了解。

  ( 2) 重点推广。结合学校的条件和特色,重点推广一些项目。定期举办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及相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让更多在校大学生都能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比赛,从而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推广和发展。

  ( 3) 室内外课堂相结合。室内课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体育的理论教学,但是有些知识是室外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对于体育教育而言,室外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室内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室内体育教育对于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有着长远的作用。在室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对体育的观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 4) 与现代体育课堂相融合。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便易学,可以作为现代体育项目的辅助训练方式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既能增加课堂的娱乐性,也能充分利用一些零散的闲置时间。

  ( 5) 根据个人差异性安排课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对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也不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体质的各方面差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应把握运动的时代脉搏,把握年轻人的心理对民族传统运动进行不断改良创新,从创新中促使民族传统运动的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

  5 结 语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在已有上千种,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宝贵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和国家人才的地方,应注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在公共体育课普及和推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为传承和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做出贡献。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育是一个机遇,高校体育能够给民族传统体育一个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能够战胜这些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就能在中国高校得到更好的、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雅媚,刘国钊,郭强. 高校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2( 01) : 136 -137.
  [2]袁金宝,张云龙,温搏. 新课程标准下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03) : 107 - 108.
  [3]冯奇荣,杨建明.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探析[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 01) : 96 -98.
  [4]刘涛. 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 08) : 82 -85.
  [5]黄善球.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06) : 113 -115.
  [6]王琳.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10( 05) : 76 -7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