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体育经济学的历史溯源探究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游贵兵;张瑞林.
发布于:2018-11-14 共8075字

  摘要:体育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现代体育经济现象相结合的产物。关于该学科的科学理论思考鲜见。从学科的发展规律来看, 学科的科学理论思考是学科进入科学领域的首要步骤, 缺乏应有的科学理论思考, 学科定位与发展将无从谈起。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历史、概念与发展现状进行概要性的讨论, 然后在证伪主义、范式理论及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等科学理论框架下, 探讨与之相关的科学理论的蕴涵。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 证伪主义; 范式理论; 科学研究纲领; 交叉学科;

体育经济

  Scientific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Sports Economics

  YOU Guibing ZHANG Ruil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bei Nomal University Jilin Sport University

  Abstract:

  Sports economics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economics and modern sports economy.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the subject is seldom thought.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discipline is the first step for the discipline to enter the field of science. There is no scientific theory to consider, and the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will be impossible. Of sports economics research history,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re discussed briefly, and then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alsificationism, paradigm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such as science,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 of the related scientific theories.

  Keyword:

  sports economics; falsification; paradigm theor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 interdisciplinary;

  1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历史溯源

  在欧美国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研究者一些相关的、少量的体育经济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劳动经济学 (主要关注球员工资、转会) 、城市经济学 (主要关注体育场馆) 、产业经济学 (主要关注职业体育市场竞争) 的研究[1]。1956年6月, 美国学者罗滕伯格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棒球运动员的劳务市场》, 被当今学者认为是开创体育经济学研究先河的文章[2]6。之后, 有学者认为罗滕伯格在此篇论文中勾画了职业体育联盟的11个经济特征, 其中“不变性原理和消费者偏好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假设”, 被后人视为职业体育经济学分析的奠基石[2]6。1971年6月, 英国学者斯隆发表的《职业足球的经济学:足球俱乐部追求效用最大化》, 被认为是开创欧洲和北美职业体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先河的文章。文中提到:“斯隆基于英国足球实践指出, 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以获胜最大化为发展目标, 而不是美国学者主张的利润最大化”[2]6。德国早期有关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论文集中于体育观赏活动的分析, 经济学中常用的概念被应用到体育观赏活动的研究中。在德国, 体育由体育协会和体育联合会管理, 但这一组织类型长期没有受到经济学界的认可与重视。加之经济学家在当时的体育学研究领域未获得认可, 体育学长期受到非经济学科的影响, 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者趁机进入该研究领域。多曼认为, 非经济学研究者极少使用经济学中已建立的规范标准来对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 最初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由于在社会学与经济学理论之间摇摆不定和不重视核心的经济学概念而饱受诟病。从经济学视角来看, 体育经济学在概念生成中缺少准确性。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 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经济学》标志着体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启蒙与发展[2]8。1991年, 在我国体育经济学被正式列为一门学科, 当时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局限在政治经济学范畴, 缺乏西方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1]。

  在对体育经济现象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 既与经济学发展有明显的衔接, 也存在断层。针对企业管理问题的学术讨论促进了一种管理学视角的建立, 这一视角超越纯经济学领域而为行为学相关学科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在以经济学为导向的企业经济学向系统的管理学发展的过程中, 提出了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答的问题:管理学到底是一种用科学方法进行解释的科学, 还是一种纯艺术性科学。企业经济学是一种能够引导不同学科进行融合的学科。体育经济学的发展, 一方面受经济学传统路线的影响, 它将体育经济学定位于“经济学下的纯子集”, 其中经验目标仅限于体育中真实存在的行为体。另一方面, 体育经济学并没有明显参照经济学进行构建, 同时也不是一种与管理学相同的学术体系。布罗伊尔和蒂尔将体育管理学称为一种由体育经济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法学和体育社会学构建的科学。纽弗与比勒的研究虽然没有将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区分开来, 却突出强调了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与体育法学是体育管理学重要的相关学科, 且与体育经济学有藕断丝连的关系。“体育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学科的独立性是显然的, 但是作为应用研究性的学科, 二者的融合是一种趋势”[1]。

  综上,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路线可分为经济学与非经济学2条传统路线。经济学传统路线明显局限于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构建学科理论, 而非经济学传统路线则运用不同交叉学科的观点来研究体育中出现的经济问题。这种非经济学研究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而不受各类理论数量和性质的限制, 进而生成一系列学术理论性问题。

  2 体育经济学概念争议

  海涅曼在其早期研究中认为, 体育经济学就是对那些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体育的恰当归纳。之后, 蒂姆建议将体育经济学用来指代人们所参与体育行为中的经济学, 体育管理学则指特殊的企业经济学原理。霍希一方面区分了体育经济学与体育管理学, 另一方面又将其与体育经济进行区别。霍希认为, 体育经济学指的是扩展的、与问题相关的概念, 它与一种有限的、与学科相关的概念相对立;将经济学原理运用到体育领域, 也就是体育经济;关于体育乃至所有体育中的经济学问题, 它首先依赖经济学理论, 也需要社会学或心理学、组织学原理来解释, 因此, 这类科学在国际上称之为体育管理学。与霍希的“体育经济”概念意义相同, 多曼使用的是“体育经济学”这一概念, 他认为体育经济学是将企业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理论机制应用到体育的各个领域中。相反, 弗里克和瓦格拉主张使用“体育经济学”名称来表示“经济学中的子学科”。我国学者苏义民认为:“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成来看, 体育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体育经济学也可称作一门部门经济学;体育已成为一个产业, 体育经济学同时也是一门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产业经济学。”[3]丛湖平、郑芳则指出:“体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体育经济学不是简单地研究体育或经济, 也不是某个运动项目的经济学研究, 而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体育资源实现价值的各种规律的学科”[2]9。

  此外, 哈格将体育经济学看作为经济学中的应用型子学科和体育学中的理论场域, 用来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格鲁普认为体育经济学是体育学的分支领域;体育商业化的加强, 体育市场和体育经济体的出现促进了体育经济学的发展。普廷格尔将体育经济学看作体育学新出现的分支学科, 以及连接体育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纽带, 如今他强调经济学原理对体育的适用性, 并将体育经济学定位于体育学新的分支领域。按照尼区关于体育经济学的建议, 体育经济学是体育中的经济学和体育的经济学。前者关注体育研究领域之外的普遍性现象, 同时这些现象具有经济学意义, 而后者是对体育进行经济学解释, 以全面重建一个独有的领域。

  3 体育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思考

  科学理论是一种元理论框架, 用以解释那些规范性理论是如何形成的。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范式理论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最具影响力的3大科学理论概念框架。依此对体育经济学进行科学理论思考。

  3.1 归入证伪主义的思考

  证伪主义是由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创立的理论。他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 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4]24。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猜测, 而最终无一幸免地要被证伪, 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 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 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4]25。在证伪主义中, 由于错误的结论能够回溯到至少一个前提中, 而且通过不断证伪来推翻一系列错误, 这样可以实现科学理论对事实和假设的要求[5]。

  尽管将研究的不同传统路线归入科学理论, 并不能对目标研究领域进行命名, 但却能提出一些符合事实和假设要求的陈述。当前经济学传统路线也描述体育领域内的独特现象, 基于已有的经济学理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 在证伪过程中, 确定了体育现象中经济学陈述的适用范围, 同时这些陈述也经历了证伪的过程。借助体育这一客体对经济学陈述进行证伪将会验证或否定这些陈述。如果人们不去讨论到底何时进行证伪, 所进行证伪的到底是哪些组成部分, 那么, 这种通过体育现象对经济学陈述的证伪只不过意味着, 一种证实的经济学陈述的使用范围并不能对某一种体育现象起作用。某些不经意的修改调整能够针对这种体育现象生成新的陈述, 而这类陈述必须重新进行证伪, 并在证实的情况下延伸到其他研究领域进行验证。

  用体育领域的现象对经济学陈述进行证伪, 对其进行特别调整时, 可能存在与目前陈述系统的不协调。这些矛盾至少限制了适用范围, 并最终抛弃原有的理论而选择另一种替代理论。如果某种被证实的经济学陈述无法在体育研究领域中得到实证验证, 人们可以将这种相关现象称作研究领域的特殊性。针对体育领域进行的学科性科学证伪被归到“体育经济学”或“体育管理学”, 它重点对内容进行说明, 但仍停留在上位学科的认知层面。

  对于体育经济学来说, 若将每一学科陈述相关联 (其中某一学科陈述必须源自经济学陈述系统) 并能够被证伪的话, 之后体育经济学就能形成一种知识增长。

  证伪主义并不能判断一种学科性或者超学科性的方法是否能够更好地符合研究目标。其仅能够在陈述的复杂性上进行对比。那些着重论述经验事实的陈述体系, 揭示了很大一部分实证性内容, 却很少能避免被证伪的结局。基本陈述的复杂性随着其关联性的增加而强化, 因此, 一种学科基本陈述H1与另一种基本陈述H2 (它与H1具有关联性且由来自其他学科陈述H3组成, 即H2=H1+H3) 相比显得更简化。从学科认识兴趣 (H3的来源) 的基本立场来看, H1也不具有复杂性, 因为它无法对H3进行证伪, 同时H3也不能对认知对象进行补充性描述。与H1、H3其中之一或两者相加比较来看, H2更有可能进行实证性解释和预测。

  基础陈述的关联性是一种研究策略的定量问题。对极其复杂陈述的验证会缩小陈述体系的适用范围, 而这些陈述体系能够非常准确地描述它们所研究的现实状况;然而, 对简单陈述的验证会形成普适性陈述, 这类陈述经常会有很大的适用范围, 因此, 体育经济学及体育中经济学的科学传统路线存在一定风险, 总结的陈述并不能生成可供相关专家使用的知识, 由于自身的非学科导向能更明显地促进不同描述体系的延伸, 最终形成带有具体适用范围的理论体系。

  在证伪主义的前提下对体育经济学进行学科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些被证实的, 但在体育研究领域无法进行实证检验的经济学观点可以充当体育的特殊性;作为决定性组成部分, 体育经济学体现了学科陈述的理论融合程度, 并如同作为整体的体育学一样在进一步提升融合度时面临难题。

  3.2 归入范式理论的思考

  范式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 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6]。范式是库恩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这一概念一方面对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观、方法论等进行总的概括, 另一方面也表示总体中的某一成分对具体问题的解决, 而这一过程作为模范典型能够替代常规科学对一般性问题的解释规则”。在解决一些学术圈内专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时, 这种科学方法论的各种范式更加有效。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专家所达成的一致, 即将一种范式作为他们研究工作的基础, 而非通过证实或证伪。相互竞争的范式借助它们的预言、知识、地位和声誉来获取科学界的拥护, 然而这些范式原则上是不能进行相互比较的。

  范式并不是以某种理论存在为先导。经济学的核心范式在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用来解释宏观经济学现象的结论”。弗里克在讨论体育经济学中体制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协议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贸易和博弈论的意义时, 运用了核心经济学范式的内容。同样, 多曼在定位体育经济学中经验和认知目标时, 也使用了相同方法。到目前为止, 还无法断定体育经济学的经济学传统路线是否采用了与经济学常规理论相对的其他范式;因此, 经济学传统路线也被理解为经济学常规科学的组成部分, 而且常规科学的认知界限也无法确定。但针对国民经济学理论展开的方法论之争, 以及对金融市场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进行的抨击, 表明了常规科学的局限性。目前, 还无法确定体育经济学的经济传统路线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然而, 对于体育经济学中的非经济学传统路线来说, 还无法确定一种可以用来确立学科身份的范式。通过研究, 对于是否已经形成一种与其他学科范式相独立的范式仍值得质疑。目前, 体育经济学的非经济传统路线仍处于前范式理论时期, 也就是还没有获得一种范式, 因此仍无法进行常规科学的研究。另外, 也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在非经济学传统路线中生成一种或多种范式。内在原因可能是体育学中缺乏主导范式或管理学的学科融合度不高。另外, 常规科学拥有一种较高的吸引力, 它能够引导科学家做出有利于范式的规范化选择。

  体育经济学中2种传统路线的不同范式的发展程度, 导致了学科内与学科间不同理论或理论成分通约性的差异。虽然库恩和费耶拉本德认为经济学传统路线中, 常规科学的扩展不存在不可通约的问题, 但无法避免非经济学传统路线内部, 以及2种传统路线之间的通约性问题。理论对比需要一种中间语言, 这样就可以将那些需要进行对比的理论毫无保留地翻译成这种语言, 然而并不存在这种中间语言。如果各种范式及其机制化的可能性不存在吸引力, 那么也就不存在不对称的范式发展 (此处存在经济学传统路线下的常规体育经济学, 而那里融合了存在各种通约性问题的前范式尝试) 。初生的非经济学范式也许通过与学科母体 (由象征性概括、模式、价值和范例式解题构成) 保持一致来渡过前范式理论时期, 这样在与其他范式竞争时可以争取剩余的吸引价值。

  总之, 集中将核心经济学范式应用到体育研究领域, 同时缺乏替代范式使得体育经济学中的常规科学带有认知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非经济传统路线由于没有统一的范式而限制了各个理论解释问题的能力, 但可以使用其他理论成分进行解释。

  3.3 归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思考

  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这一概念。他认为人们对科学的评价往往不是针对单独的理论, 而是一个具有相同硬核、可变的保护带和正反启发法的理论系列, 这一理论系列就是科学研究纲领[7]。拉卡托斯用一系列理论组群来替代证伪原则和范式的规范性原则。根据他的方法论, 绝大部分科学都是一些可以通过问题转换来进行评价的研究纲领。科学革命源于一种研究纲领推动另一种研究纲领的过程。各个研究纲领具有连续性,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并不能反映整个科学, 但是与某一特殊问题对象相关。这种连续性通过研究纲领的硬核而产生, 而这一硬核作为反面启发法摆脱了检验。当一种研究纲领能够揭示更高层次的真理时, 也就是说它能够毫无矛盾地解释其他研究纲领也能描述的现象, 另外, 也能至少解释一种其他现象或能提出一些新的可证伪的预言时, 这种研究纲领将会优先受到重视。

  研究纲领是由具有连贯性理论T1、T2、...Tn组成的理论系列。一种针对体育领域 (T1;S) 中一个或多个现象的理论系列出发点, 可以成为另一种理论系列的组成部分, 后者描述的是体育领域以外的其他现象 (T1;S=TX;non S) 。如果TX;non S后续理论的应用范围被证实与假设一致, 或者范围更大的话, 对体育领域内和领域外现象的解释就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Tn;S=TX;non S) 。若通过实证发现应有范围受到限制的话, 这种限制也会影响到体育领域或其他研究领域。当涉及体育之外的研究领域时, 这种应用在更多研究领域的理论将会发展成用来研究体育领域内一种或多种现象的理论。当这类范围限制影响到体育的研究领域时, 那么这种体育研究纲领的作用将会降低。

  然而, 一种理论系列的出发点也可以是单个的理论, 这一理论可以是对其他理论系列中不寻常现象的反映, 也可以作为对意想不到检测结果的反映, 最终它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研究纲领。体育经济学的2种传统路线中, 可以重建一种评价性的研究纲领。作为早期体育经济学论文关注的焦点, 体育中的单个现象 (比如体育成绩的均衡性与观众需求的关系、体育比赛中高额的固定成本开支) 可以借助完美的经济学研究纲领进行研究。柯西盖塞仅从经济学的一种研究纲领出发, 认为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就是经济学行为模式。而对这种行为模式的有限性利用形成了硬核的保护带, 比如在无限理性、信息、利己和易变的偏好性方面, 与研究纲领的硬核相反, 这种有限性最终被证伪。

  在非经济传统路线中重建研究纲领, 并不能形成一种像经济学传统路线那样具有更广维度的研究纲领。有限的非经济传统路线研究纲领既能够展示有关体育团体的理论发展状况, 这类理论通常与体育金融分析、结构分析及之后体育发展报道相关。对于这2种研究纲领来说, 经济学和社会学行为观点是它们的硬核, 将经济学研究纲领保护带中出现的内容成分纳入它们的保护带中;然而, 可以发现2种体育经济学传统路线科学纲领之间的重合点, 也许可以通过体育这一形式化对象中为数不多的理论或通过对不同现象的关注得到解释。

  随着非经济学传统研究纲领的扩展, 以及经济学研究纲领更多地在体育现象中应用, 上述现象也可能发生改变。当这类归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纲领, 更加关注一些科学训练或取得体育成绩等问题后, 它们也会与其他体育研究纲领相竞争。由此, 2种传统路线下的体育经济学研究纲领在研究相关现象时就会变成未成熟的研究纲领。起初这些研究纲领缺乏解释力。同时, 缺少证伪的现象描述, 由于自身的简化性而在中期会使研究纲领整体陷入质疑之中;因此, 要么尽快克服这种简化性, 要么通过忽视相关现象来推翻其合理性, 从而避免这种简化性。拉卡托斯认为, “如果一种研究纲领能够在没有竞争性纲领的情况下进行进步的问题转换, 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抛弃它”[7]。由于只有在极少情况下才能明确解释一般意义下的科学理论状况, 以及那些研究纲领的基本特征, 特别是它们的硬核与保护带;因此, 确定进步的问题转换或发现体育经济学或管理学研究纲领的退化现象变得尤其困难。

  概言之,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纲领与经济学研究纲领齐头并进, 或者禁锢于自身有限的适用范围内。体育领域内的现象只有在极少情况下才能通过各种体育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得到研究, 这些研究纲领首先要与其他强劲的体育学或其上位科学的研究纲领相竞争。

  4 结束语

  在体育经济现象的研究历程中存在2种研究路线, 这2种传统路线使用了不同的概念来解释研究现象。在证伪主义、范式理论及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分析框架下, 发现它们产生了不同科学理论及其难题。对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传统路线进行二分法区分, 使得科学理论的蕴涵更加明显。有时对体育经济学提出双重标准, 要求它们与经济学和体育学都要建立起关联, 这似乎没有注意到研究纲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范式问题和方法论问题。这类问题尽管能在个别论述层面上得到解决, 但无法在学科发展层面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丁文, 彭延春.基于学科建设视角的体育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比较论析[J].体育与科学, 2014, 35 (2) :117.
  [2]丛湖平, 郑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苏义民.关于《体育经济学》教材建设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5) :84.
  [4]孙明湘, 陈娜.浅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对“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解决[J].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23.
  [5]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60-63.
  [6]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3-31.
  [7]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110-123.

原文出处:游贵兵,张瑞林.体育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6):485-4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