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体育健身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结构特征与社会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04 共6473字
论文摘要

  前言

  "农家乐"旅游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乡村休闲活动,在其诞生之初,赢得了广大城乡群众的一致喝彩,特别是对身处喧嚣都市的人群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在"农家乐"载体能够体验到久违的休闲娱乐活动,其中包括品尝美食、赏花垂钓、观景饮茶等,并通过此举达到了舒缓心情、放松心态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然而,伴随时光的逝去,当下的"农家乐"旅游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尤以"定位不准、特色不明、单调乏味、脸孔相似"为典型,严重阻碍了"农家乐"旅游的顺利进程[1].对于出现该困境的缘由,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相关建设性意见.然而,这些方案对破解当前"农家乐"的发展困境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价值.

  在此,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在配置了少量体育健身器材、开展了相关体育活动项目的"农家乐"中,城乡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积极性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有效化解了以往"高兴而来,尴尬而坐,失意而归"的局面.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于在"农家乐"载体中融入体育健身功能,并逐步实现该模式推广发展的思考.基于此,本研究立足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探讨分析"体育"与"农家乐"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产生的社会价值,并对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结构作尝试性的分析说明.

  1 相关研究与概念界定

  1. 1 相关研究

  自起源于乡村旅游的"农家乐"问世以来,关于"农家乐"的研究逐步增多,不同学科与领域的研究学者立足不同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这对推动社会大众对"农家乐"旅游的理论认识,督促社会群体积极接纳参与"农家乐"旅游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经归纳总结,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农家乐"的发展起源、历程进程、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其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来展开.然而,纵览关于"农家乐"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往相关研究无意识的将"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并将其视作研究的主线进行单一取向的分析研究,而有关借助或依托"农家乐"旅游产业平台来拓展和实现体育健身功能的研究寥寥无几,甚至连该方面的设想至今无人提及.

  1. 2 概念界定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是指依托"农家乐"载体平台,通过在载体中投放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体育健身场地以及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来突出打造具有体育健身服务功能的新型"农家乐",以此来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文化需求提供一个全新的路径模式.

  2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背景

  2. 1 从本质上讲,是休闲文化的具体

  质的休闲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潮流,而"农家乐"旅游的蓬勃发展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其内在使命与功能特色就是为城乡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休闲文化服务[2].例如,品农家美食、赏田园风光、阅民族文化等都是休闲文化的真实写照.对于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其是对传统"农家乐"旅游的升级优化,是指在"农家乐"载体中融入体育健身元素,以此为城乡游客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有效平台,并通过积极的参与体验达到舒缓筋骨、释放情怀、修身养性的多元效果.故从本质上讲,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是对社会休闲文化的具体呈现.

  2. 2 从需求上讲,是功能供给的实践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在物质层面丰盈的同时,其思维观念、意志水平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休闲、健康文化等精神层面的憧憬与向往.因此,如何满足城乡群众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质追求也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行业聚集的焦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大胆设想与尝试性构建为这一社会矛盾的解决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其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泛化定位,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社会空间的实施建设,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体育健身功能使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精神文化需求.

  2. 3 从发展上讲,是功能建设的必然

  众所周知,"定位不准、特色不明、脸孔相似、单调乏味"等问题当前困扰"农家乐"旅游发展不争的事实[3].究其缘由,那就是"农家乐"自身服务功能缺乏拓展延伸,对未来缺乏高瞻远瞩的认识.对于本研究所提及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它为当前"农家乐"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其旨在通过"农家乐"载体融入体育健身元素,为城乡游客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够实现娱乐身心、强健健体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农家乐"载体所突出打造的体育健身功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农家乐"的功能需求,实现了"农家乐"服务功能的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3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意义

  3. 1 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价值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方针.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党和政府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特别是对于原本就薄弱和落后的农村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谈及的体育健身功能依托"农家乐"载体平台,以此打造体育健身服务特色,其某种意义上是对农村第三产业( 服务业) 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创新和延伸了传统农村产业经营模式,实现农村产业经济链条的重新整合,这对农村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3. 2 乡村休闲体育发展价值

  "三农"问题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体育也不例外.特别是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政策方针,为我国乡村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本研究所尝试性构建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新型产业模式,能够有效挖掘闲置在乡村地域的休闲体育元素,进一步盘活了乡村休闲体育文化资源,使蕴藏在乡村的休闲体育文化事业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不仅是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战略方针的有效践行,更为乡村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

  3. 3 体育健康意识促进价值

  要想提升人民大众的体质健康水平,强化体育健身意识首当其冲.当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发展积极转变后,认识到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时,就会将认知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健身锻炼之中.本研究所提出的在"农家乐"载体中赋予体育健身的功能能够拓宽城乡群众体育健身的渠道,使更多的都市人们积极主动的来到这里进行休闲健身,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无形之中强化与提升了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观念,这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创新建设的内在使命,也是终极目标.

  3. 4 城乡体育互动发展价值

  当前眼下,城乡体育事业发展失衡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核心问题,而由其衍射出的资源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是其重要表现内容.体育健身性"农家乐"的创新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城乡游客参与其中,潜意识中实现了彼此间体育文化、常识、技术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调动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民族文化等社会公共资源在不同区域的横向流动( 主要指城乡之间) ,这不仅是城乡体育资源的互补互给,更是体育事业的互融互动,是对"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的社会践行.

  4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结构特征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理论概念,更是一项具有满足城乡居民体育文化需求,强化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盘活乡村休闲体育资源以及实现城乡体育事业互动发展等社会价值的民生工程.因此,它是由诸多不同属性、不同内涵、不同特质的单元要素按照一定的组织排列形式构成的,并尝试性的勾勒出了理想化的整体结构脉络图.( 见图1) 下面,本研究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逐一探讨分析.

论文摘要

  4. 1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理论结构

  4. 1. 1 定位

  定位是指提前划定目标、界定范围,要体现出超前性和预见性[4].研究认为,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作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即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决定了其自身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也确立了相关政府部门在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和引领地位; 体育健身功能依托"农家乐"载体而存在,因此其经济支撑更多的是来自"农家乐"业主的自主出资,即使有少量的外部援助,其更多的是以政府或社会的优惠、导向、扶持、赞助等形式出现.

  4. 1. 2 政策

  政策是任何社会行动和实践操作的"指南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物未来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同样,科学、规范、赋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必不可少的.需要强调的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政策的制定与采纳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地貌、乡土人文资源以及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针,使其能够在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实施构建中发挥出应有指导和引领功能,真正的为其所服务.

  4. 1. 3 模式

  对于模式的理解,其一是指将某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概括为高度的方法论; 其二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化形式,以使人可参照模仿[5].本研究对于模式的理解更倾向于后者,即依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事物的客观情况,将传统"农家乐"打造为能够为城乡游客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经营实体,并使这种模式与理念得到区域化的推广发展.本研究对于模式的研究主要围绕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硬性资源的供给渠道来进行探讨分析.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硬件模式不同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这是因为本研究的体育健身元素以依托"农家乐"载体而出现,并非孤立存在的.因此,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供给主体是包括"农家乐"业主自给、政府购买在内的多元供给模式.( 见图2).

论文摘要
 

  4. 1. 4 管理

  管理是指在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正如"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所言: "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6].根据管理主体所属层次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管理主体划分为总体管理层( 相关国家政府总署机构) 、各级下属部门管理层( 省、市( 直辖市) 、区、县、镇的相关管理部门) 、具体管理层( 主要指"农家乐"业主) 等三个层面.

  4. 2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的实践结构

  经田野调查得知,当前我国尚无成熟完善或初具规模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经营实体.因此,在对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实践结构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为该民生工程的实施构建理清具体操作的环节脉络.经分析梳理,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实践结构划分为规划系统、融资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监督系统、绩效评估系统等七个层面.( 见图3)

  4. 2. 1 规划系统

  规划是指为实现某项事物的长远全面发展,对该项事务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考量以及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7].研究认为,一个完善的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应囊括五个部分: 第一,对建设目标、理念的规划.即对未来发展的目标做出明确的指向,使实施建设的各环节都服务于未来的理想目标; 第二,主体规划.在目标、理念规划的基础上,要确认由谁来承担建设活动的任务,其中包括资金的投入与输出、建设的监管与评价等责任; 第三,具体操作方案的规划.即指建设主体如何具体实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活动; 第四,监督管理规划.是指对建设过程中每一阶段服务质量、建设效果的督察和审核,保障各项事务的顺利推进; 第五,效果反馈规划.即对建设与服务过程问题的及时反馈与评测.

论文摘要

  4. 2. 2 融资系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财力支撑与供给是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顺利实施构建的前提和保障.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中的营利性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逐渐成为体育财力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并呈现出占有份额逐渐扩大的趋势,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有力佐证.因此,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融资系统是由政府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乡村组织、体育彩票、社会公益金以及"农家乐"业主等多渠道构成的,并通过直接的资金输入或间接的体育器材、设施投放,实现该经营实体的资金供给.

  4. 2. 3 操作系统

  在本研究中,操作系统是指管理和调控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载体建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项实施内容的程序.构成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任何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都必须融入操作系统,并在该系统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推进和掌控下,实现该载体建设各项事务的顺利建设实施.根据不同阶段所建设内容和完成目标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操作系统尝试性的划分为场地器材建设阶段、活动项目设计阶段、新闻广告宣传阶段、休闲健身体验阶段、健身技术指导阶段、功能效果评价阶段等七个阶段.

  4. 2. 4 管理系统

  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来组织安排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使其能够沿着预期目标顺利前进[8].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要想实现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就要将管理的文化精髓贯穿与整个实践活动中.对于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为使其不再出现类似于传统"农家乐"旅游的困境问题,应当不断创新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其管理服务体系,在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内容的全面化、管理质量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对象的针对化等方面做文章.

  4. 2. 5 监督系统

  就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而言,其监督的内容与形式不仅包括行政监督,也包含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质量监督、权利监督等在内,并通过法制化与道德化、政府化与自律化相结合的渠道来实现.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监督系统划分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农家乐"业主监督.政府监督是指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整个实施建设过程进行依法督视、依法监察; 社会监督是指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对"农家乐"体育健身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的随时监视和督察; "农家乐"业主监督是指承担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建设的第一当事人---"农家乐"业主,对整体项目流程的全程督察和审视,使其能够按照规划目标顺利推进.

  4. 2. 6 绩效考评系统

  绩效考评系统不仅是对工作效果与质量的评价审核,更是对前期规划理念的再次检验,对于不断完善和细化理论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遵循一致性、客观性、公平性及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本研究将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评价主体划分为自我评估( 即"农家乐"业主自评) 、消费者评估(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 和政府评估( 旅游局、体育局等) 等三级评级体系.不同评估主体所承担的职责与考察的范围不尽相同,其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理念、思路、原则的科学性,体育器材、设施投放的合理性,活动内容选择的可行性,休闲健身过程的有效性,体育健身指导的专业性以及监督管理的全面性等内容.

  5 小结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不仅是理论机制的创新,更是社会实践的探索.它融合了"体育"与"农家乐"两个不同的社会要素,促成二者的互动融合、共生共荣.通过该新型产业模式的实践探索、社会推广,使处于社会不同层面的组织单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保留和发挥原有价值功能的同时,也通过良好的"化学反应"产生了额外、积极的社会效应.经分析研究得知:

  ( 1) 体育健身功能融入"农家乐"载体建设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此举,在创新"农家乐"经营模式,实现体育健身文化元素传播的同时,也在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盘活乡村休闲体育发展、强化城乡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实现城乡体育互动融合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影响作用.

  ( 2) 就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理论结构而言,研究认为应当充分立足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在其定位准确化、政策针对化、模式可行化、管理严格化等方面下功夫,并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升级理论体系,使理论构念更好的服务社会实践.

  ( 3) 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实践结构是由规划系统、融资系统、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监督系统以及绩效考评系统等六个部分构成.不同层面的单元系统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属性不尽相同,但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在规划目标的指引下,实现体育健身功能性"农家乐"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鹏,王秀红. 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目标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15 -58.

  [2] 沈和红. 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表现形态研究[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21 -116.

  [3] 胡晓青. 现阶段农家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咨询导刊,2007( 6) : 94 - 95.

  [4] 顾晓君,马佳,张晨,马莹. 基于多功能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 1) :13 -15.

  [5] 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9,25( 3) :106 -108.

  [6]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 组织行为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8 -90.

  [7] 杨振之,黄葵,周坤. 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J].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3 -85.

  [8] 陶正霞,黄国庆. 关于"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J]. 广西农学报,2007,24( 4) :64 -6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