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休闲体育及其现实困境与解决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27 共4106字
论文摘要


  1 休闲

  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从不同学科角度赋予"休闲"不同内涵,古希腊哲学家说: 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中心,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学家说: 休闲是生活方式,社会建制.经济学家说: 休闲是一种财富和产业.美学说:

  休闲就是欣赏美的一种超脱忘我的境界.各学科给休闲不同的学术定位,思想深邃、角度广、层次高,超越时空和国界,他们认为休闲可耕耘心灵、精神和个性,获得沉思、从容、宁静、忘却时光流逝的状态和忘我等人生最高境界.然而在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匮乏的奴隶和封建社会,劳作的百姓识字不多,对超前的休闲理念难以理解、认可和接受,更没能力改变生活现状,摆脱繁重劳动和束缚,只有极少数文人儒士从其学,从其事,有所悟,休闲的思想不能在广大群众中推广、传播、实施.

  时光穿梭,事过境迁,哲学思想"休闲"历经两千多年辗转反侧,实践检验和历史验证,积淀丰富的能量和经验,终于在现代社会20 世纪末似一只刚出壳的"丑小鸭"浮出中国历史长河水面,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伴随来的外衍生产物休闲衣、休闲鞋、休闲包、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产业、休闲服务等一应而生.大多数人对休闲理解限于字面层,不能悟其内涵,存在理解误区.

  2 休闲体育及现实困境

  2. 1 休闲体育

  因休闲产生的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而参与的各种体育活动,它是主动、健康,脱离身体疲劳工作的一种方式.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伴随休闲产业产生的社会现象.

  休闲体育在我国刚起步,理论研究和实践还都薄弱,大众对休闲体育的理解也很肤浅.2007 年休闲体育专业建成,标志着国家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向社会宣传休闲体育的开始,亦说明休闲体育对人们生活的重要.2013 年,先后有30 余所院校设有休闲体育专业,为休闲体育的勃兴增添了无穷动力和信心.

  2. 2 休闲体育现实困境

  2. 2. 1 中国教育导向

  中国体育文化自古受轻武思想和文武分途教育的影响没有得到扶持和发展,古人称习武之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大勇而无大谋".解放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影响了许多人.现代人则把体育简单的理解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忽略了体育的教育、娱乐、政治和社会功能及体育的精神内涵.

  学校体育教育形同虚设,许多中小学体育课被其他"主课"霸占,不重视体育课,不重视体育功能,更不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学生体育知识贫乏,肢体不协调,体育能力差,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已经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学校教育偏离了育人方向,功利性教育愈发凸显,分数成为教师、学生的杀手锏,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尺.人们越来越关注眼前实际和物质的东西,对于休闲,对于休闲体育,对于精神上的健康文明却视为异端.

  社会上的错误导向给大学生带来理解误区.学生追求分数、名利、荣誉和短暂的虚荣,迷乱双眼、偏离重心,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生活目标失重.他们认为,锻炼身体是他人之事,做样子应付考试.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知识脑中空空,身体素质难以达标,"拇指操"( 玩手机) 是最具魅力的活动,霸据生活主角.校园体育是别人的舞台,多数学生倦缩一角作个看客.部分学生沉湎于通宵网络游戏,酗酒,吞云吐雾等不能自拔.而有的学生视休闲于"游手好闲、玩物丧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没有时间运动,四年的大学生活身心疲惫,体质孱弱.如此恶性循环,终是国家后备人才的一大病态.

  2. 2. 2 概念混淆

  概念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形成,又随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变化.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基础结构中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关系缺乏科学认识,缺乏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未能处理好三者的相互关系,三者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展.

  现实状况总的趋向是: 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研究落后于对竞技体育的研究.体育知识普及程度差,大众对这些概念的界定是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进行认定.对"休闲体育"这个新概念,更是不能辨析.简单的认为项目是区分的标准,新兴的、国外引进的滑板、攀岩、体育舞蹈、瑜伽、户外拓展、高尔夫等是休闲体育,但又纠结于这些项目更应当划分到社会体育中.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容易混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因素,即便是体育学者对此也不能一一细数.迄今为止,体育学术界尚无定论,没有权威部门对此做深度剖析,因而休闲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各谋其是、各自为政.

  2. 2. 3 表象的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是商品的信息价值,卡尼曼称其为体验效用.一般经济学家只承认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对以"信息、体验、符号"为特征的这第三重属性,还没形成共识.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种第三重属性的存在.商品的符号价值是和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的,而符号价值又包涵货币价值.

  一瓶矿泉水,超市卖2 元,若在机场、咖啡馆、酒吧、旅游区等消费场所会卖到10 元.同一瓶矿泉水存在如此大的价格差距,不是其使用价值发生变化,而是矿泉水所处的位置、环境不同.

  装饰精美,干净整洁、舒适优雅的环境是矿泉水第三重属性的信息表象,也就是符号价值.这时,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主要竞争的因素问题,而是人们心理的驱动性,换句话说就是一种表象,一种地位象征,一种社会炫耀,用高价钱享受优质服务.

  休闲体育项目本身没有货币价值,也不由金钱衡量其价值.但现实生活,人为给他附加了外部符号,用昂贵的货币交易.休闲体育是西方国家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只有富人、社会上层人士,有闲有钱的人才能消费的起,是资本家们夸富、斗富、追逐享乐的理想化生活,是炫耀社会地位的符号价值.它给中国人的最初印象就是豪华会所,高级设施,昂贵的会员费和价目单,这些对于崇尚节俭、经济水平不高的中国大众是一种极度奢侈的消费,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是人为贵族化、炫耀性的休闲,带来了负面影响.

  3 休闲体育发展的对策

  1. 加强理论研究,普及休闲体育文化.

  加强休闲体育理论研究,更好的延续和发展,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认清休闲体育不以项目界定,是人们为了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平衡,而有目的进行的活动,他强调主动参与,从中获得快乐体验,精神慰藉,心灵有所归属.休闲体育形式不拘一格,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新兴体育项目蹦极、攀岩、滑翔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远足、骑车、登山等,涵盖的范围广,区域大,既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或野外、江河湖泊、海域.休闲体育以健身 、益智、消遣,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追求目标,强调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休闲体育文化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跟人体有关的运动生理学、解剖学、康复与保健、运动评价与测量以及休闲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行为学等.对大众要系统、递进、全方位的培养,困难大,不易组织.机关、企事业可印刷宣传手册,组织休闲体育文化培训; 安排休闲体育专业人员或学生进广场、社区为大家进行指导、引导、辅导和义务培训; 国家有关部门可制定公益网络课程面向大众开放,普及休闲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休闲体育.

  另一方面,休闲体育文化有深厚的内涵,通过休闲体育这个载体影响人们思维,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树立正气,是人心灵的驿站.休闲体育文化的内涵可以转化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生存智慧,可以影响社会风气,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文化整合功能.

  2."以人为本",崇尚健康休闲.

  人从事一切活动最基本的条件是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生活,才有创造的激情与活力,寻找生命的真谛.进行休闲体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体健康为主,要因人而异,因项而选,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健康情况量力而行,有选择性的进行,做适合年龄的运动,身体能够承受的强度,不可盲目追随惊险、刺激、探险的休闲项目,更不可图一时之乐而选择过于剧烈、大强度、高密度的运动,迫使心脏、血压、脑部承受过大负荷,久之,会导致器官超负荷支出,功能衰竭,影响健康.

  休闲体育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追求自由、快乐、舒适、愉悦身心的过程,注重运动项目的个性特点和参与过程,淡化功利性、竞技性.当然在时间和条件允许情况,选择回归自然的户外运动是健康首选.户外休闲提供人与自然亲密接触,无间隔交流的广阔空间,人从枯燥、机械的劳作中摆脱,从理性和"物性"的奴役下解放,使人产生超脱世俗的悠然心态,让崇尚健康成为人们的民风和时尚.休闲体育通过身体参与、心理感受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获得快乐的情感享受,降低紧张、混乱、吵架、烦闷的心情; 减少来自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压力,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完全个性的自我体验.

  3. 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走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之路.

  融合是几种不同的东西合为一体,彼此接纳与调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休闲体育要想在中国长久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顺应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把握与中国体育文化融合的黄金点,吸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华,走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之路.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集保健、表演、趣味、养生为一体,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健康身体、愉悦身心、淡化竞技、弱化个性张扬,适合不同年龄的人.舞狮、龙舟、踩高跷、抖空竹、踢毽子适于壮年;陀螺、滑板、跳绳适于儿童; 投壶、游山适于文儒雅士; 蹴鞠、风筝、荡秋千、月舞适于女子; 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养生适于老人.

  休闲体育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才真正显示出价值.民族体育正因为没有被现代化、高科技所污染,其绿色、环保、生态的价值才会得到珍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涵丰富的东方哲学、宗教、道德、医学、习俗、艺术等社会文化内容,以"仁"为核心思想,表达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的运动价值观,尤其它注重养生,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悟世哲学思想,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抵制现代经济体制下金钱膨胀、物欲横流的思想导向.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接纳与调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民族传统体育弥补了休闲体育文化的缺陷,扩大其内涵,为休闲体育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吕立.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1: 52 - 54.

  [2] 袁明煜. 休闲体育驻足中国的现实困惑与出路[J]. 体育学刊,2013,( 1) : 33 - 37.

  [3] 马惠娣. 休闲: 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 李相如. 休闲体育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胡小明. 体育休闲论[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6] 胡小明.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 体育与科学,2006,( 3) :1 -3.

  [7] 许凤,柏慧敏. 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 11) :33-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