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薛有才对体育文化的系统阐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29 共6747字
论文摘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大国。但是,正如在2009年11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体育文化座谈会”上专家所指出的,“在我们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体育文化能否繁荣、能否大力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目前“体育文化研究不充分、不平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薄弱,竞技体育文化占有优势,而大众体育文化则处于劣势”。

  近年来,薛有才教授潜心研究体育文化基础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发表了系列文章。《体育文化学》一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的结晶。

  1、体育观念的变化与发展

  著者的论述首先从体育的基本概念开始,讨论了“体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许多体育工作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争议很大。主要观点如著者叙述的以“PE”观为代表的狭义体育观,以“Sport”观为代表的运动观点,以综合观念的广义体育观,还有张洪潭老师的“体育,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等等。在本书中,著者提出了“体育是融健身、游戏娱乐、竞技、教育于一体的人类身体活动的一种文化模式”的观点,并从身体的活动性、游戏与娱乐性、竞技性、教育性、文化性等角度予以论证。笔者认为,直到目前为止,这是一个最好的概括。

  体育观念问题是涉及体育的核心问题。其实,所有从事体育的人,对于体育的认识都是清楚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育、体育竞技、社团体育(或说群众体育)、商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等)、体育传播等方面。

  但是,说到底,体育首先是一种人的身体活动;其次,这种身体活动是为了强壮人的身体,愉悦人的身心,锻炼人的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是一种身体文化。所以,正如著者所论述的,“身体活动性、游戏与娱乐性、竞技性、教育性、文化性”构成了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作为体育的概念,就应该涵盖体育最基本的特征,同时又言简意赅。著者做到了这一点。其次,著者用到“身体文化模式”这一术语,是一个高度的概括。一般来说,模式就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一种核心知识体系,而文化模式是指“文化中一些重要因素、重要价值的特定组合形式”。“在这里,我们是把文化模式理解为一个社会群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累积的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联系而成的系统的文化结构表现’,或者是‘一种文化的各个文化特质丛(内容)相互联系整合成为协调一致的系统(整体)的结构状态’”。“由此,‘体育文化模式’就是指全世界的体育群体长期创造、累积的各部分与身体活动相关的,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教育等属性的文化内容相互联系而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所以,著者对于体育概念的把握实际是提高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当然,由于体育的发展性,体育概念也是在发展与变化之中,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一概念是在现阶段概括比较准确的一个定义。希望随着体育的发展,会有不断创新的更好的概念出现。

  2、“体育文化观”的变化与发展

  体育是一种身体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认识体育的文化性质,却是需要认真深入的研究。

  著者从体育对象的创造或构建、体育群体行为方式、体育是人类优化自身生命存在的一种意识和活动、交往文化、生活方式等角度论述了体育文化观,并特别强调体育的创造性特征,是对体育文化观的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

  作为“文化”来讲,著者强调了“体育文化的创造性”“群体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首先,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体系或说文化模式。这是对体育活动的一种高度肯定。直至今天,还有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玩玩”,体育工作者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体育文化的创造性是对体育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也是对体育文化性的肯定。体育的“创造性”,既是对体育文化性的一个最好阐释,也是体育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最好阐释。其次,著者从现代社会学、文化学、科技哲学中关于“科学共同体、范式、文化传统”等概念入手,分析体育工作者的共同特征,给出“体育群体”的文化意义,并从体育是一种群体行为方式来解释体育工作者的共同核心价值,以及他们对于什么是体育,应当如何从事体育,体育的基本价值观念等的理解。由此,不仅很好地解释了体育工作者工作的文化意义,而且很好地阐释了体育的规范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民族体育与世界体育的关系,体育传播及体育产业对于体育发展的重要性等意义。第三,著者关于“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文化观念是对体育文化价值的一种很好的阐释。体育作为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会在现代社会甚或未来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倡“体育生活化”,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体育文化作用的最好发挥;提倡“体育生活化”,发挥体育的文化作用,不仅可以解决“举国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问题,而且可以发挥体育的积极休闲、文明休闲、强身健体、精神构建的作用,还可以逐步解决大众对体育的不正确的看法,促使广大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也促使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少年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等等。

  由上不难看出著者对于体育文化观念的深刻理解,也可以看出体育文化观念的变化与发展。

  3、体育文化史与体育史研究范式的扩张

  体育史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史是体育史的“外史”部分,其重要性就是其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以及对于现代体育文化的借鉴意义,著者正是从这一角度来思考与分析体育文化史。著者站在体育思想、文化与人类历史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体育文化史,为体育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多年来,笔者一直在研究与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站在“体育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对世界体育文化体系的极大贡献。中国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养生理念,以及许多中国人创造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研究中国传统体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体育的价值观与体育的文化观,也就是要站在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站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中,站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考察其体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样态及一个国家的文化史。

  著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性特征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实用性”与“娱乐性”特征。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能解释许多中国体育史中的现象。武术体育文化讲求的是“健身”与“技击”,既具有一般体育的健身作用,更有“防身”与“击敌”的实用作用;同样的,养生体育突出的是体育的“健身”与“防病治病”的实用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中国传统体育为什么没有发展为古希腊那样的以“游戏”为特征的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中也有奔跑,投掷,击剑,马上运动,但一方面是“娱乐”,另一方面是“实用”。所以,中国没有发展起来“运动会”上的赛跑、跳远、击剑,而是军事上的奔跑,跳跃障碍,各种剑术、棍术、刀术等,当然更不会发展起来竞走这样的“走路”或“跑步”运动。另外,中国人发明了“原始足球”,但并没有将其发展为现代足球,其原因也在于中国传统体育的“娱乐性”与“实用性”。还有,即使像中国古代的“举关”“举石锁”等类似于现代举重的体育活动,其目的也在于锻炼人的“臂力”,以适应战争中的枪矛之战。所以,尽管都是举重物,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练习“举关”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臂力以“举矛持枪”,所以,它也不会发展为今天如此平衡的举重运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体育不同于古希腊那样的“游戏体育”。

  由上,体育文化史的研究就很有必要。如果没有体育文化史的研究,仅仅是从体育的“内史”,也就是体育实际的发展过程来分析,当然也“可能”得出“中国古代无体育”的结论。因为中国古代的“身体活动”一点也不像现在的体育。目前,中国关于体育文化史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热切希望有更多的关于体育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从这一点上说,薛有才教授关于体育文化史的研究可以说是开了一个体育史研究的好头。

  另外,体育文化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体育史研究的一个新的范式。中国体育史研究一直是以“发现”范式为主,也就是在尽力发现中国过去有什么样的体育的问题(what PE was done)。其实,除了发现之外,还应该问问自己是如何做体育的(how PE was done),以及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体育(why PE was done)。

  后两个问题正是要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随着体育史研究的深入,也应该注意体育史研究范式的扩张。著者的一系列关于体育文化史研究的文章与这部专著,正是适应了这一范式扩张的结果,所以就有很多新的观点出现。体育史研究范式的扩张,是一个较大的课题,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体育史学科的发展。

  4、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体育文化的作用

  体育文化价值是体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者首先论述了体育作为国家文化利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及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与政治有着既想脱离又无法完全脱离的难解关系。著者通过对古奥运会的分析,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奥运会首先就是政治的产物”的观点,并从体育本身及国家文化利益、文化软实力建设等角度对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进行阐释,这对于研究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同样,著者关于体育与经济、体育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对于相关的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于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著者从“体育在人类历史文化变革中的作用”这一崭新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著者指出“古代体育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古希腊人的体育观念对古希腊的社会形态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发展互为依托,互为促进”,“体育文化的世界一体化进程,为世界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等系列观点,对了解体育在人类历史变革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人们过去常说体育对社会有贡献,但把它提高到在人类历史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还是第一次。

  著者对于体育精神教育价值与发展功能的讨论是深刻的。体育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的教育作用。过去仅仅重视了体育的竞技价值理论研究,仅仅看到了竞技体育所能代表的“国家风采”,但忽视了体育对人的“精神”构建的作用。事实上,体育的真正作用在于体育对人的“精神”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要和谐,人要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体育的精神教育作用。体育在培养现代人强烈的竞争意识、公正精神和开拓能力,强烈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勇于接受新的生活挑战与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等,勤于学习,敢于自信,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对于他人的信任感,以及精英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更不要说对人的健康与身体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正是由于缺少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宣传,所以就出现了对于体育的“短视”,也就有学校教育中不重视体育,家长也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持有偏见等怪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宣传体育对于现代人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的精神构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深入探讨体育精神构建的教育实施过程,发挥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功能。

  5、体育文化冲突与体育文化发展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做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也在做体育文化的传播研究,特别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目前,中国体育文化开展不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观念问题是第一位的。人们不能充分认识体育文化的价值,还像过去把体育看作是“玩”的事情,甚至有排斥体育的行为。例如,学校教育中随意挤占体育课时间,实际就是排挤体育文化的现象之一。同样的道理,在对待中西体育文化的问题上,也是重视西方体育文化,而忽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例如,电视台转播西方的足球、篮球非常起劲,赞助的企业也多,而对于中国国内的比赛赞助、转播相对就少。所以,要发展中国体育文化,振兴民族体育,就必须首先改变体育观念。

  著者认真研究了体育文化的冲突,分析了制约体育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体育文化发展的若干策略,特别是提出了“以学校体育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文化为主体,以体育文化产业为助力,以竞技体育为表征,以管理文化为服务”的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这一点笔者非常赞同。目前中国体育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就是举国家之力大力发展的竞技体育也在许多项目上有后继乏人的感觉,而以俱乐部为代表的商业体育,无论是在运动员的选拔上,还是在商业开发上都受到一定的制约。究其原因,中国学校体育开展乏力与群众体育文化基础薄弱是重要因素。由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种种其他文化的严重制约,所以,现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很差,更不要谈培养优秀运动员了。另外,由于在体育文化观念上的种种错误意识,所以,青少年学生们的体育意识淡漠,体育活动兴趣减少,所造成的影响,不仅是现在他们的体质较差,而且是在他们走出校门后,也不能为未来社会体育文化做出什么贡献。学校体育文化应当而且必须成为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改变体育观念上下大工夫,在体育文化传播上下大工夫。这也是笔者近些年身体力行进行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6 、关于《体育文化学》一书的研究特点

  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学》一书具有5个特点。

  第一,既注重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又紧密结合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实践。著者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给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诸如什么是体育;应该站在什么角度理解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内涵是什么;古希腊、古中国体育文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相同点是什么;古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体育的文化价值;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及中国体育文化内部的冲突都包含哪些内容,它们对于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等。同时,如上所说,著者的研究又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国家文化利益、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学校体育发展、商业体育发展、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等许多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与发展思路。所以,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力作。

  第二,运用现代哲学与社会学、文化学原理来分析体育文化理论。著者对于体育文化的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分析体育文化现象,使得体育文化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著者关于“古希腊体育与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化思考”“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思考”“现代奥林匹克的文化思考”“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思考”“体育与政治关系的哲学与文化思考”等许多篇章,都对体育文化现象在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成为体育文化研究乃至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第三,从大家熟知的体育文化事实出发,来阐明体育的基本精神与文化意义。体育理论研究,一定要结合体育文化事实,深入浅出,也就是在大家熟知的体育事实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究,并从理论上解释这些体育文化现象。体育研究,一定要摆脱要么是纯粹的体育现象,不能从理论层面上进行阐释;要么是从别的学科借来一大堆新名词、新理论,但不能结合体育实际的所谓“理论”研究。著者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著者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文化学,以及现代体育社会学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对现有体育文化的资料、观点、理论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对现有的理论、方法、文献资源同时滚动研究的“互动模式”方法,使文献资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理论更为成熟;通过运用“批判理论模式”方法,对现有的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从整体意义上对体育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探究;通过“建构主义模式”方法的多次循环探究,抛弃现有理论中不合理的成分,通过循环的重新理解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建构新的观点与理论。这样的研究方法值得讨论与学习。只有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才会出现更好的理论成果。

  第五,也是笔者在第一部分所谈的关于体育史研究“范式”的转换。著者从文化史的角度,通过对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外史”考察,得出了一些研究的新观点。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值得推广。体育史的研究要走出一条新路,就要从文化史的角度开创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7、结语

  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的构建是一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作。一方面,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加速其学科体系的建构,从而使人们对于体育现象的认识和反思有更深刻的理论依据,并能更好地解释诸多体育现象。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体育文化的研究得以超越目前研究框架的束缚,走出封闭的圈套,借鉴现代各种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建构体育文化的理论,并促发其生机与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文化学》以体育文化学科建构为追求,从不同侧面展开体育文化学的研究,体现了著者独树一帜的学术见地,其对体育文化研究本身具有许多前瞻性、开创性及生长性。这是笔者对《体育文化学》一书的理解,也是笔者对该书的推介。

  参考文献:
  [1] 赵卓.2009年体育文化论坛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7-158.
  [2] 薛有才.体育文化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3] 薛有才.体育:一种人类身体活动的文化模式[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5):373-379.
  [4] 雪剑,李俊波.体育文化观[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7-9.
  [5] 雪剑,李俊波.再论体育文化观[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8(1):59-62,66.
  [6]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 雪剑.体育文化史与中西古代体育文化比较中的若干误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79-1481.
  [8] 王俊奇.中国体育文化史研究及其存在的新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53-4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