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管理学论文

城市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3 共492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市广场舞推广的阻碍因素研究 
【第一章】城市广场舞发展问题调查分析前言 
【第二章】城市广场舞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 
【3.1  3.2】城市广场舞开展的现状调查 
【3.3】广场舞发展的困境分析 
【3.4  3.5】城市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市区广场舞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3.4 城市广场舞发展困境的社会文化解读

  3.4.1 文化与社会地位差异

  文化与社会地位的差异也是广场舞内在冲突的重要因素。文化上的差异,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结果。城市化让不同思想、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积聚在一起。人们在选择居住时,往往比较重视居住环境,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却无法选择居住人群。因此在优胜劣汰的生活背景下,能够购买优质居住条件的人群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故而让同一片居住环境下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人。

  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在面对噪音扰民,挤占公共资源的认识方面存在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广场舞属于大众文化,加之全民健身号召,应该得到大众的支持;一部分人认为,即使不受到支持,也不能排挤,毕竟广场舞拥有极大部分人群的拥护,不应该成为另类;还有一部分认为,大众文化是全面的,不是由广场舞这一分支主宰,在形成矛盾冲突时,应该考虑文化的全面性,从大局出发,不能让大众健身成为广场舞冲击其他文化的借口。

  其实,这些差异的问题根源就来自于广场舞在活动期间对其他活动以及对附近居民的干扰。广场舞活动本身确实是一项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大众活动项目,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一些广场舞爱好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会对其他人群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行为对整体性的影响,才造成了与附近居民的冲突以及内部稳定性的冲突。

  社会地位是由工作性质和工作成就感所决定,在杂居的环境里,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不统一。而广场舞活动在固定的时间里必定会影响到部分工作时间不固定和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群,当矛盾出现时,各自都有充分理由导致矛盾不可调解。

  3.4.2 宣传引导存在偏误

  在社会引导方面,广场舞的宣传往往以全民健身为口号,大力鼓励参与广场舞活动,让很多人意识到参加广场舞是国家的健身政策,但却少了制度上的限制。

  如在活动期间音乐声音要限制什么范围内;场地必须在哪里;活动时间规定在哪个范围内等。在缺少了这些条件限定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广场舞爱好者没有从意识上领会政策导向的意图,而只是单方面的认为这个活动受到国家支持,任何其他的干扰因素都可以消除,只管自己尽情的跳舞。因此,在发生摩擦时,广场舞爱好者往往会理直气壮,并认为自己是响应国家号召,个个具有正义感,造成与附近居民的摩擦不可调和。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问到如果与附近居民发生摩擦时,是否会注意跳舞时间和调小音乐声音,得到的答案不一。

  调查发现,49.8%的参与者在受到指责时,都不予理会,继续跳舞;21.8%的参与者表示,不会调小音量,怕影响节奏;28.4%的参与者表示,如果反对者情绪过激,他们也会采用调大音量的做法与反对者进行对峙(见表 3-21)。

  调查发现,在发生摩擦时,参与者态度坚决的最大的原因是认为广场舞是受到国家认可的锻炼形式,连国家都支持,个人的反对就可以忽略,64.8%的参与者具有这样的心态。24.7%的参与者则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广场舞,并态度坚决,希望附近居民能够理解她们。而 10.5%的参与者认为这部分反对者完全是因为自己太懒惰,才出来反对她们跳广场舞(见表 3-22)。

  从社会舆论方面来看,几乎所有的社会报道都是介绍广场舞的健身娱乐功能,并鼓励大众参与广场舞,传递的都是广场舞的正能量。很少涉及广场舞的负面的报道,及时碰到有负面现象,报道的言辞也是极为中立,让人们误以为即使广场舞参与者犯了错误也应该得到原谅。在这样的舆论下,广场舞的优势被放大,弊端被掩盖。人们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4.3 对公共资源认识存在误区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公地的使用效率问题。加勒特 哈丁(G.Hardin)在 1968 年正式提出了“公地悲剧”的概念, 它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

  因为排他技术或成本的原因, 草地往往是开放的, 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放羊。就某一片草地而言, 在某一再生周期, 草地上作为饲料的绿草是既定的, 一旦羊的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即拥挤点), 再增加羊的数量就会导致草地的过度使用,在这片草地上放牧的牧民都会因此而受损。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单个牧民来看, 即使草地上羊的数量已经过多(即超过拥挤点), 他依然想不断增加放羊的规模, 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会不可避免 .“公地悲剧”的概念正好印证了当前城市广场舞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公共活动地点如:广场,篮球场,楼前空地等,一到特定时间,不管场地上是否在进行其他活动,广场舞的音响设备就会入场,参与者陆续加入,队伍越来越大,不断挤压其他活动的进行者,最后将场地占位己用。在广场舞上带孩子玩耍的人群不得以退出空地,正在进行篮球运动的人群也不得以让出场地,楼道前需要停车的人只有等广场舞结束后再找地方停车,甚至还出现为了活动,将空地上的车抬出空地的现象。类似的种种现象说明,广场舞参与者在进行活动时,无意识的与其他活动人群产生了冲突,在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方面,显示出了极强的占有欲。

  对于城市广场舞“公地悲剧”发展问题的解决可以参考托拜尔和瑞士关于伐木的做法:以下方法,首先, 使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是实现公平的需要。例如, 在托拜尔和瑞士一些拥有社群土地的村庄, 对砍伐树木程序做出如下的规定:第一步由村庄里的管林人对准备砍伐的树木打上标记;第二步是有资格获取原木的家庭组成砍伐队, 并平等地分摊砍树、拖运原木和把这些原木堆成大体相等的木垛等工作;然后采用抽签的方法把这些木垛分配给有资格的家庭 .在日本, 村庄对每个家庭在为维护公地而分摊的、参加集体劳动的义务有明文规定。… …每一户所作的贡献都记录在案, 以确保每个家庭都不逃脱它应尽的责任。显然, 这些作法都是会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而设计的。

  广场舞参与者对公共资源的误读,解释了人们对广场舞的质疑,也解释了广场舞人群与非广场舞人群矛盾不可以调解的原因。因此,广场舞的发展需要从最基本的思想上入手,让广场舞参与者对公共资源有一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才能瓦解广场舞参与者与其他人群的矛盾冲突,使广场舞为大众所接受。

  3.4.4 趋众思维的僵化

  趋众思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普通大众总认为大家都支持就可以支持。

  大家都反对就可以反对。因此,两部分人群不由自主的划分了界限,广场舞爱好者认为,广场舞可以满足大众健身娱乐需求,所以值得提倡,因此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支持这种观点,在面对外界的干扰和阻挠时,都会义无反顾的充当支持者的角色与外界抗衡;而反对者则认为广场舞在进行中,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群的生活与活动,因此所有反对者也会义无反顾的反对广场舞。致使在出现问题时,双方矛盾得不到缓解,并一触即发。由此可见,趋众思维的僵化也是造成广场舞内在冲突的因素之一。

  3.5 城市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对策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知道,目前广场舞发展主要包括:健身的理性需求与情感宣泄之间的冲突、性别取向与参与者宽泛性之间的冲突和参与随意性与集体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产生这些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场地设备不完善、活动时间与居民休息时间重叠、社会导向存在漏洞、对公共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和文化和社会地位差异以及趋众思维根深蒂固。因此,广场舞突破发展的瓶颈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冲突。

  3.5.1 政府和企业牵头过滤广场舞噪音扰民

  3.5.1.1 大力扩建相对集中的大型活动场所来满足各种运动的需求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大力扩建比较集中的大型活动场所,如广场和公园等。尽量将这些活动场所建设在居民较少的地方,但交通一定要方便,例如:建设规模比较大的城区活动中心广场。建设的活动广场要覆盖篮球、羽毛球和活动健身区及广场等活动区域,并将活动区域规范化,使得各种运动爱好者都能有固定的场所进行活动。

  3.5.1.2 改善设备来降低噪音扰民

  噪音扰民是广场舞受指责的最大原因,主要影响来自于广场舞的活动时间与居民休息时间以及小孩的学习时间相冲突。

  解决这一冲突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善音响设备,在不影响音乐的前提下,改善音质,使播放出来的音乐声不刺耳;再者,就是限制广场舞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休息时间活动,或者减少在休息时间里的活动;最后,就是转移广场舞活动地点,让广场舞在一个居民不集中,或者少的地方进行,控制噪音扰民现象的发生。

  3.5.2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高广场舞的社会认可度

  近年来,广场舞在中华大地上的风靡再到广场舞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的逐渐暴露,广场舞运动的“热潮”和“负面报道”受到愈来愈多的民众的关注,与此同时,广场舞运动已然成为许多群众日常生活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从经济和社会的层面分析,广场舞的风靡反应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显着改善,加上工作时间的缩短和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多,为广场舞的流行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从人类学的视野剖析,21 世纪人类进入休闲娱乐时代,智能机器和信息化技术大大简化民众工作的劳动强度。一方面,这就催生了群众健身需求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人民为了抵抗身体机能(力量、耐力、灵敏和速度等)的下降,必然选择参加体育运动来锻炼身心健康。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广场舞的经济性、娱乐性和独特性,广场舞在中华大地的流行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广场舞发展困境的暴露却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为何?

  首先,从核心价值观角度解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发达国家用一百余年走过的“路程”,我们国家仅仅用三十年的时间。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得华夏大地面貌焕然一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人反而愈发“迷惑”和“迷茫”.因为在我国加速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反而疏忽或错位。所以,我们在这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谚语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样的道理,软实力建设要比硬实力发更长的时间和精力。譬如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长大成人只需十余年的时光,而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和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以及自身等四个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一言以蔽之,广场舞发展困境的突破需要全社会树立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道德文明好市民,方能彻底解决。只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增进人体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时,人们才会自主的参与到运动中去。

  3.5.3 从广场舞内部去优化广场舞的管理模式

  3.5.3.1 常规化管理

  加大对广场舞运动的管理,可以组织广场舞管理部门,对广场舞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建设管理部门,使广场舞运动走正规化道路。定期举行广场舞会演和广场舞比赛等,提高广场舞的稳定性。如可以一年组织一次全县比赛,比赛可以分为小区比赛、单位比赛和自建团体比赛等;另外,可以在每年的文艺汇演中加入广场舞的表演,用活动的方式使广场舞运动走常规化道路。

  3.5.3.2 丰富广场舞内容去吸引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加入

  广场舞一直被认为是中老年女性的特有活动形式,让广场舞发展受限。调查中显出很多男性不愿意参加广场舞的原因基于广场舞舞蹈动作偏女性化,不适合男性跳,而音乐选择上的固定化让许多年青人望而止步。因此继续扩大广场舞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必须要丰富广场舞的舞蹈动作,在以往的舞蹈动作上加入一些符合男性参与的舞蹈动作,吸引男性爱好者的加入;再者,广场舞的音乐伴奏需要融入其他音乐元素,而不是一直沿用所谓的“街曲”“乡曲”,用音乐吸引年轻人。

  3.5.3.3 提高广场舞的表演性

  广场舞的舞蹈动作大多都是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的重复或是串联,对于一些具有舞蹈基础的参与者来讲不具备持久的吸引力,再者由于缺少一些难度系数比较的舞蹈动作,广场舞的健身功能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广场舞的舞蹈动作的专业性也需要加强,适当的在动作中加入一些难度比较高,观赏性比较强的专业性舞蹈动作,以供舞蹈爱好者学习,同时通过加入高难度舞蹈动作加大运动量,提高广场舞的健身效果。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