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水利工程管理论文

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1 共883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杭州市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工作探析
【第一章】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杭州市河道养护管理现状
【第三章】杭州市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国内外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第五章】 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杭州地区河道养护管理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已成为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杭州市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现状分析和问题梳理,对照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杭州各城区对于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和对养护管理市场化方面的启发和借鉴,笔者认为,要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质量,必须要有明确的改进原则和总体目标,进而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河道水质、健全保障机制、创新丰富手段等方面入手,特别是要加快养护管理队伍的建立和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抓好试点实践和评估,不断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5.1 养护管理改进原则
  
  5.1.1 一体化原则
  
  从按条(段)向按流域水系治理转变,实现重点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主副城区系统养护管理。科学划分、合理打包,综合养护管理城市河道绿线范围内主体及其附属设施,逐步纳入水质监测和管理,实行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
  
  5.1.2 标准化原则
  
  制定完善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技术标准和美丽河道管养标准,明确养护管理运行方式、操作工种、人员数量、机具设备配置要求和作业程序,实行标准化规范养护管理。
  
  5.1.3 职业化原则
  
  建立养护管理职业化队伍,明确养护管理项目班子成员专业技术和养护管理运行岗位素质要求,开展行业内养护管理专业资格培训,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养护管理运行。
  
  5.1.4 信息化原则
  
  建立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监控体系,建设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投入和储备人员、作业机具、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登记平台,直观检查和监督管理养护情况,实施信息化监控管理。
  
  5.1.5 循序化原则
  
  逐步拓展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市场,扩充养护管理作业队伍,通过实践检验,逐步培育一批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养护管理运行骨干企业、标杆企业。
  
  5.2 养护管理总体目标
  
  分步推进建立健全养护管理作业规范,提升职业素质和作业技能,培育壮大养护管理队伍,逐步拓展养护管理市场,开展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的系统性流域养护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
  
  5.3 提升养护管理对策建议
  
  5.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养护管理基础
  
  5.3.1.1加快城市河道整治建设
  
  结合城市建设重点和热点区域水质改善的迫切性,制定城市河道整治建设规划,加快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确保河道整治工作与两岸截污纳管同步实施。
  
  针对无法按照河道建设规划开展整治建设的河道,落实临时措施,有效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全面梳理由于修路、造桥、土地开发建设等活动造成填埋、隔断的城市河道数量,按照河网水系连片成网的原则,分批实施打通断头节点,增强水体流动性。配套建设与改造相关的引配水闸站,努力提高城市河道配水覆盖率。
  
  5.3.1.2 加强市政管网基础建设
  
  根据各级城市污水管理条例,进一步统筹做好城市污水管网和泵站设施的建设规划,制定大市政管网与小市政管网的配套综合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
  
  按照污水设施全覆盖的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特别是河道周边大市政建设计划,并尽快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污水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市污水主次干管、重要泵房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污水管网与道路建设做到同步实施、同步到位,不断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在地块开发、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划、标准实行雨污分流同步建设,确保不欠新帐。同时尽快明确污水管网长效管理责任主体,落实养护资金,定期开展清疏,加强长效养护。
  
  5.3.1.3 加大截污纳管力度
  
  按照“确保下限、不设上限,应截尽截、能分尽分,项目带动、搞好结合”的原则,首先围绕城市河道排污口,追根溯源查找对应污染源点,特别要细致排查城郊结合部污染源情况,同时深入排查城市雨、污水管网设施,及时发现管道乱接、错接现象。因截污纳管涉及面广,对道路平整、排水设施接入、自来水、燃气等配套管网完善等都有较大影响,需建立由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难点问题协调小组,负责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其次以控制污水源头为重点,坚持大市政管网建设与截污收集同步实施,加大末端截污纳管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解决污水直排、混排河道问题,减轻污染负荷。最后开展城市阳台污水、初期雨水及服务行业污水的截污纳管研究治理,加快城市河道沿线污染企业的搬迁,督促沿河现有企业做好污水治理,确保达标排放,杜绝污水入河。
  
  5.3.2 开展实事工程项目提升环境质量
  
  5.3.2.1 开展长效性清淤疏浚
  
  根据治理河道黑臭和提高防汛行洪能力要求,制定计划开展城市河道清淤疏浚。坚持清淤疏浚“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推进河道淤积动态监控,定期定时聘请行风政风监督员、人大政协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参与清淤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第三方检测验收,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依据各区域各流域河道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清淤方案:对未整治河道以挖泥船疏浚为主,没有防汛行洪任务的河道以围堰断流泥浆泵清淤为主等。建立健全城市河道轮浚机制,逐步落实以清除表层浮泥和中层淤泥为主的常态化清淤。积极引入生态清淤、环保清淤工艺,提升清淤机械化水平,按照水系流域,开展分片联片生态清淤,提高城市河道长效保障性清淤工艺与效率,从而实现既降低水体中的污染,又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的目标。
  
  5.3.2.2 科学实施引水配水
  
  修订《杭州市城市河道配水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河道引配水调控体系,突出保障人流密集等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河道配水。充分挖掘现有引配水设施潜力,加强引配水科学性、高效性研究,按照最低投入引最优水质要求,制定引水标准,完善调度方案,做到“多引好水、优化配水”,实现所有城市河道引水配水全覆盖目标。按照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安全和顺畅,高标准制定城市河道引配水设施建设标准,对原有引配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落实专业队伍加强维修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作。同时有针对的加强未整治、城郊等水质较差及水质突变河道的引配水,增强水体循环,缓解水质恶化。进一步加强引配水与防汛、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之间关系的协调,做深、做细城市河道引配水工作。
  
  5.3.2.3 推广实用性生态治理技术
  
  针对杭州市城市河道存在的黑臭和富营养化两大症状,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开展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研究,探索和引进适用的、实用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和方法。按照因河而宜的原则,采用高效的低成本的治理技术,推进水域治理和陆域治理相结合,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开展生态治理技术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制订“美丽河道”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协同推进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一方面运用曝气、生态浮岛、生态基和生物填料等技术,逐步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水域生态系统,修复已污染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缓解因城市化进程等原因暂无法实施建设或整治的城市河道受污染问题;①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河槽修复和生态型护岸建设两大内容,应用生态护岸技术,恢复自然地貌和自然断流形态的河槽,打造植被型、纤维型、土木格栅、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
  
  5.3.3 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5.3.3.1 养护管理定额调整机制
  
  按照现有的财政资金政策,严格实行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资金、设施改善资金、城区防汛专项资金以及绿化管养资金的配比,把现有资金用好、用足、用到位,完善设施改善、城区防汛专项立项审查制度,遵循相关招投标程序,使财政投入的资金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在养护标准执行的基础上,按照河面保洁巡视、河道水质提升、河道护坡维护、河岸设施保洁、河岸设施巡视、慢行系统维护、河岸附属设施维护、绿化养护、水生植物养护、泵闸门维修养护、自动化测报系统维护等10个养护管理大类,提前做好谋划,充分做好安排,按照每年3%左右的通胀率计算,逐步调整养护定额,同时综合考虑生态治理、阳台废水治理、防汛防台应急等新增项目的组成费用,建立相对完善和灵活的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定额调整机制。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增补城市河道挡墙护岸、慢行系统(含慢道、桥梁、栈道)、闸门泵站的日常保养维护和生态治理的养护管理运行定额费用,并建立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定额费用调整机制及计算公式,与时俱进,随全市物价、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变动而调整,确保切实加强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投入。
  
  5.3.3.2 引导公众参与机制
  
  以社会参与为核心,深入推进河道管理百姓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城市河道环境保护和养护管理机制。城市河道养护管理部门分区域定期发布而非笼统公布整体水质信息,通过咨询、听证、公示等形式让市民百姓参与河道管理政策法规的制订。广泛发动公众关心、爱护和参与河道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城市河道义务监督员队伍、城市河道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养护管理开放日、河道科普宣传周、河道巡查体验、河道鱼苗放生活动等,以每条河道为单位,主动向周边市民收集意见,拓宽公众举报投诉渠道,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城市河道建设、养护、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实践四问四权,真正实现政府、行业、专家、民众联动。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市民百姓的循环监督机制。广泛宣传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好经验与典型做法,主动公开养护管理规划和实施步骤,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和监督养护管理部门的行为。同时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整改解决。
  
  5.3.3.3 污染源头发现机制
  
  对城市河道沿线排水口进行排查摸底,建立排水口档案。坚持“早发现、早曝光、早整改”的原则,充分发挥养护管理巡查人员、沿河街道、社区居民和日常养护保洁人员作用,加强对辖区业态调整的排水审批和八小行业的排水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发现和曝光机制,及时查明雨水排放口晴天排放污水的原因。
  
  城市河道养护管理部门与环保、工商等部门建立联动执法机制,以集中检查和分散抽查的方式,联合查处污染企业偷排、八小行业乱排等违法违章排水行为。
  
  按照“落实项目减少存量,严格考核控制增量”的原则,制定完善《杭州市城市河道排水口动态监管办法》,重点就城市河道排水口晴天出水现象建立“一口一档”、三级抄告、销号验收等制度,推进对城市河道排水口全面、有效的动态监管,第一时间发现晴天异常排水,强化排污口“灭口”行动,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零直排”.
  
  5.3.4 创新工作举措丰富养护管理手段
  
  5.3.4.1 有效应对水质突变情况
  
  在470条城市河道的典型代表区域、干流与支流出入境、跨区跨街道及其他重要节点设置常规水质监测断面,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密监测频率,综合分析水质变化(主要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透明度、水温等6项指标),形成每月水质监管报告,科学有效评价城市河道水质状况,为发生水质突变等情况的应对提供依据。①以街道、社区为载体,建立动态监测跟踪、异常情况快速反应和水质突变应对机制,制定专人负责落实社区每日一报、街道每周一报、城区每月一报的水质变化报告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维护,一旦发生水质突变、重大污染事故等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养护管理人员和物资进行应对和处置。
  
  5.3.4.2 推进养护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效能。依托智慧杭州等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完成养护管理决策指挥系统、应急抢险物资动态管理系统、城市河道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监查系统、排水口动态监控系统和日常动态跟踪系统建设,打造成一个集信息采集、会商、指挥、决策等多方位功能的现代化、高效化、综合化的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平台。对保洁养护人员、船只、巡查船只及车辆实施GPS跟踪定位,对日常养护管理决策和行为实时上传信息平台,在提升城市河道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检查。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治理、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河道日常保洁管养机械化、生态系统改善科技化、监管督查手段智能化和设施维护现代化,从而推进城市河道养护管理信息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引进,实现以人工养护管理为主向机械化为主养护管理转变;提高闸站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以人工控制为主向自动控制为主转变。大力开展养护管理保洁机具研究及应用,不断提高设备小型化、机动性、适用率;不断探索和推广环保型技术的应用,降低养护管理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加强长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引领专业技术水平,促进科技养护管理。
  
  5.3.4.3 开展PPP、以水养水等模式试点
  
  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建设和治理比较到位、截污纳管比较彻底)的城市河道,开展PPP模式建立试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标准,将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政府责任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转由社会民营组织承担,政府通过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考核民营组织的绩效,达到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工作效能最大化和长效化。开展以水养水和以岸养岸管理模式试点,在保障城市河道水质的前提下,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河道区域开展鱼类保护和养殖,开设垂钓河段、亲水项目等,探索研究城市河道污泥绿化用土、建筑材料、固体废弃物覆土掩埋等垃圾资源化处理可行性项目,实行城市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开展城市河道垃圾分类,对水草、落叶等园林绿化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处理等,从而增加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经费来源,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
  
  5.3.5 制定规范标准建立高效养护管理队伍
  
  5.3.5.1 明确养护管理运行力量
  
  为适用于不同时期分段、分块、分类的养护管理和检查考核,首先明确水面及护岸设施、生态治理、慢行系统设施、绿化植被及绿线范围内城市家具设施、引配水及防汛闸站(在线监控)设施设备等五个单项养护管理内容的力量配置;其次按照一体化养护管理的原则,明确河面、河岸养护管理内容的力量配置;再者按照流域性养护管理的原则,明确水系片区内所有城市河道河面、河岸、设施的力量配置。
  
  5.3.5.2 完善养护管理标准要求
  
  加快河道管养、生态治理和闸站养护等技术要求研究,开展涉河设施常态化管理养护,特别是做好生态项目设施维护、闸站维修、栏杆除锈、驳坎加固等,由以损定修和以坏定补的事后弥补改为常态化维护的事前防范。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修正城市河道设施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标准要求,优化养护管理运行岗位工种、人员数量、机具配备、职业素质需求,制订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市场招标和管理办法,完善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市场准入和淘汰机制,进一步明确养护管理运行标杆企业、骨干企业和其他一般企业分类评选标准,提高养护管理运行作业资质和适用范围,为城市河道市场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操作性更强的规范标准。
  
  5.3.5.3 提升河道养护管理形象
  
  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管理理念,统一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服装、管养设施、作业机具的色彩、风格和标识,以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形象、体现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特色、打造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品牌。组织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监管机构和相关养护管理企业开展调研,收集各单位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媒体公开征集杭州市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文化品牌标识(LOGO),邀请市民代表、各领域专家、市区管养单位代表,评选确定河道品牌标识图案以及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服装、管养设施、作业机具的整体风格、色彩、样式。
  
  河道品牌标识图案作为杭州市河道养护管理的象征,应简洁鲜明、内涵丰富、倡导绿色,体现杭州市城市河道的品牌,适用在城市河道网站、简讯简报、人员服装、管理设施、机具设备上;具有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象征性强、引人注目,明显区别于市政、环卫等其他行业,同时体现城市河道的行业形象和独特性;作品有独创性,不与其他标识近似或出现雷同。
  
  5.3.6 培育养护管理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5.3.6.1 培育养护管理运行市场
  
  研究制订拓展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市场和扩充养护管理作业队伍的初步方案,为最终以水系片区为单位,实施城市河道河面、河岸、闸站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建立基础。按照城市河道设施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力量配置标准,对企业进行综合考核甄选,特别侧重养护管理企业对河道流域性系统调度能力的考察,着力培育一批能担负起城市河道闸站运行、引配水任务的综合管养作业队伍。逐步确立一批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标杆企业、骨干企业和一般企业(作为资质标准),严格执行城市河道养护市场准入和淘汰和养护企业的(资质)升降、(资格)增减机制。根据建立以城市河道流域为单元、集中式管养的总体发展要求,通过市区、区区联合招标(按照现有市区两级管辖范围)或设施下放,以招标形式择优选取养护管理企业,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实施城市河道河面、河岸、绿化、设施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运行工作。对市区两级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市场化推行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招投标管理情况、日常巡视检查情况、养护管理人机监控情况、试点评价评分情况等纳入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范畴,确保目标任务逐年完成,保障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市场化健康有序推进。
  
  5.3.6.2 建立养护管理信息化监控
  
  以列表形式,录入目前已经参与市区两级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工作的养护管理运行人员姓名、身份编号、职业岗位、性别、年龄、从业年份及经历、职业技能及证书情况和养护管理机具设备类型或名称、机具编号(结合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机具设备统一编号)、产权主体、规格型号或功率效能、购置年份。
  
  以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的各养护管理(中标)项目为单元,梳理、甄别参与多个养护管理(中标)项目的养护管理运行人员及机具;要求养护管理企业明确现有养护管理运行人员及机具的项目归口、并在一定时期内增补空缺的养护管理运行人员及机具,同时结合养护管理运行人机外观图案及色彩统一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以确保养护管理工作专人专项、专机专用。目的是规范企业养护管理力量配置,同时避免大公司垄断市场,给予其他中小企业更多进入市场的机会。结合城市河道养护运行(新增人员)岗位职业培训,督促养护企业按照城市河道一体化综合养护力量配置标准,储备新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工人员,包括养护机具设备,并及时录入(备用力量)信息库,以参与新一轮的养护招投标。
  
  5.3.6.3 制订养护管理岗位职责
  
  进一步调研养护管理运行工作流程和企业管理模式,总结城市河道及附属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经验,督促(试点)养护管理企业结合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管养组织构架、制订岗位职责和作业要求,并规范自身行为和加强内部自查自改;同时,开展企业内养护管理职业培训、加强企业间养护管理工作交流,提升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水平。督促(试点)养护管理企业按照城市河道设施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力量配置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对一系列养护管理运行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进行检验、修正和固化,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可操性,以打造成道德高尚、素质过硬、技术专业、职业齐全、装备到位的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运行“龙头”企业或标杆企业,并以此为标准,培育新的养护管理运行管理队伍成为更多的骨干企业、标杆企业,推进杭州市城市河道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养护管理运行工作。
  
  5.3.6.4培养专业职业素质
  
  根据已实施的养护管理招投标项目,督促养护管理(中标)企业按照“每1个养护管理(中标)项目,配备1名项目经理、2名相关技术人员”最低标准,成立项目班子和归口养护管理人员。并逐步对现有养护管理运行人员进行岗位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养护管理运行人员职业素质,以达到城市河道养护管理作业需求。同时,根据社会环境需求和养护管理发展进程,结合城市河道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力量配置标准,逐步对养护管理运行人员进行岗位职业轮、复训,接受继续教育,包括提升技工等级,以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运行人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现代城市河道养护管理发展。主要职业素质培训内容有:
  
  1.水面保洁职业培训。培养内容包括水面保洁规范要求、安全防护事项、养护管理机械操作使用及相关内容现场实训。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水面巡查人员及(无水面巡视的)河岸巡查人员、水面保洁人员、生态治理人员。
  
  2.生态修复职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水生植物养护管理、曝气机维护、浮床加固、生态基维护、电气设备检修等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养护管理机械操作使用及相关内容现场实训。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水面巡查人员及(无水面巡视的)河岸巡查人员、生态治理人员。
  
  3.市政施工职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测量、识图、材料、路基路面等基本知识,路面病害分析、处置,养护管理机械操作使用及相关内容现场实训,堤岸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标准、操作要求,防汛抢险、边坡护岸绿化养护管理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等。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水面巡查人员及(无水面巡视的)河岸巡查人员、绿化班组长和护岸、慢道、园林维修人员。
  
  4.环卫保洁(包括垃圾直运)职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清扫保洁规范要求,养护管理机械操作使用及相关内容现场实训。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河岸巡查人员、河岸保洁人员、垃圾处置人员。
  
  5.园林绿化(建筑)职业培训(全国通用)。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绿化巡查人员及班组长、绿化养护管理人员、园林维修人员。
  
  6.闸站运维职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闸门运行、泵站运行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养护管理机械操作使用及相关内容现场实训。适用于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闸站操作人员(即巡检人员)及班组长。
  
  7.内河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全国通用)。培训内容包括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船舶防火与灭火、水上救生与求生、船上救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适用于手划船保洁人员。
  
  8.非机动船舶驾长适任培训(全国通用)。培训内容包括非机动船舶驾长适任所须知识和操作技能。适用于水上巡逻船巡查人员、机械保洁船保养人员。
  
  9.内河船舶船员适任培训(全国通用)。培训内容包括内河船舶船员适任所须知识和操作技能。适用于水上巡逻船、机械保洁船驾驶人员。
  
  10.机电维修(低压配电)(全国通用)。自行培训、考证,由安监部门授予特种作业操作证。适用于生态治理维修人员、闸站维修人员。
  
  11.高压配电(全国通用)。自行培训、考证,由安监部门授予特种作业操作证。适用于生态治理维修人员、闸站维修人员。
  
  12.仪器仪表(全国通用)。自行培训、考证,由劳动部门授予仪表工职业资格证书,适用于闸站维修人员。
  
  13.水处理化验(全国通用)。自行培训、考证,由劳动部门授予污水处理职业资格证书,适用于水处理厂水处理工、化验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