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分类、理解机制及影响(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9 共8603字

  五、无关谐音的理解机制

  在创造之初,无关谐音现象不使用已有词语来进行正常表达,而是通过谐音借用其他词语来进行曲折表达,这是非省力的、非经济的表达行为,其效果在于通过谐音机制获得一种语言游戏的愉悦,并满足消解一切神圣之物包括消解语言本身的后现代心态,同时还通过制造“能指噪声”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徐默凡 2012、2013)。但是语言毕竟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系统,在持续的使用中原本无关的意义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无关谐音现象中,借用形式和目标形式在读音上的“语型像似性”甚至会迫使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产生“语义像似性”,以此来满足语言使用心理(徐默凡 2010)。这也符合关联原则的要求,即对借用意义的额外解读努力必须求取额外的解读效果,否则就必然会被语言经济性所淘汰。

  于是,我们发现,借用形式和目标形式之间的相似性是无关谐音现象的主要动因,但在满足这一动因的同时,语言使用者总是会尽力寻找目标意义和借用意义之间的语义关联,进而在最初无理据的无关谐音现象中产生了一些意义理解的途径。

  1.偶合修辞在无关谐音的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之间,也会产生一些辞格的联系,但是这种辞格联系只是语音相似的副产品,是事后的意义追加,由此带来的修辞效果只是一种偶然巧合,所以我们将其称为“偶合修辞”.偶合修辞中比较常见的是隐喻,即在目标意义和借用意义之间找到一定的相似性就生成了偶合隐喻。如目标意义“知本家(利用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和借用意义“资本家(利用资本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之间就有极大的相似性,借助借用意义的认知模式来理解目标意义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隐喻理解。再如“长脖鹿(专门窥探隐私的博主)、媒矿工(投身婚配市场的媒人)、下崽(下载)”等均可以按照隐喻的模式理解。

  如果在目标意义和借用意义之间找到一定的接近性,就可以形成偶合转喻,如用“美眉”代替“妹妹”(在网络语言中指年轻女性),就是用部分(美丽的眉毛)来代替整体。再如用“墙裂”代替“强烈”,“墙裂”是一种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受到强烈的撞击,“墙裂”表示程度高的“强烈”,就是用“造成现象的原因的程度”来代替“程度本身”,是一个绕了两个弯的转喻。转喻本来和隐喻一样都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但在无关谐音中却很少能形成偶合转喻,这也很容易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要比相关性多得多,在谐音的两个概念之间,通过充分联想,我们总是能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相似关系,而要找到作为转喻基础的接近关系(部分 - 整体、内容- 容器、原因 - 结果等)就不太容易了。其实,就《新华网络语言词典》中搜集到的语料看,偶合转喻只有“美眉(妹妹)、大刀(打倒)、蕾丝(lesbian/ 女同性恋者)、妹力(魅力)、墙裂(强烈)”等寥寥数个。

  如果目标意义和借用意义完全相反,则会形成偶合反语,如“爱心(爱钱没有良心)、负翁(富翁)、可爱(可怜没人爱)”等。还有一些虽不是明确的反义,但在部分语素意义和褒贬色彩上也有相反的意味,如“耐看(耐着性子看)、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健谈(贱到什么都谈)、霉女(美女)、菌男(俊男)、偶像(呕吐对象)、情剩(情圣)、神童(神经病儿童)”等。

  2.特征转移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依赖概念整合机制而产生的特征转移,即语言使用者在目标意义和借用意义之间发挥充分的联想,通过概念整合的方式对两者进行整体理解,从而使借用意义的部分特征转移到目标意义之上。

  但是这种概念整合是典型的单辖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s)⑥:作为第一个输入空间的目标概念提供了理解的整体框架和主要意义,作为第二个输入空间的借用概念只是添加一些边缘特征和情感特征,由此形成的整合空间以目标概念为主,附带了一些从借用概念转移来的属性特征。如用“霉菌”代替“美军”,就是在“美军”的概念框架上添加了“无孔不入”的语义特征和“令人讨厌”的感情特征。再如用“色友”代替“摄友”,就是把“喜欢拍美女”这个特征添加到“摄友”之上;而用“烟酒僧”代替“研究生”,则把“嗜烟酒”、“单身”、“刻苦修行”等边缘特征添加到“研究生”之上。

  概念整合的主要特征就是动态性、创造性,因此借用概念向目标概念的转移并不是确定的、必然的,而是因人而异,因情景而异的。在无关谐音的解读中,每个使用者可能会读出不同的含义来。

  3.对于理解机制的说明关于以上无关谐音现象的理解机制,有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的关联都具有“后发性”的特征,即意义关联并非其生成动因,是语音相似促使人们寻找意义关联,意义关联在语音联系形成后才形成,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理据性较弱,有时候甚至很牵强。

  第二,即使存在以上种种关联方式,仍然仅有一小部分无关谐音现象获得了合理的解释,大多数仍然只是一种无意义的谐音游戏。

  第三,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的关联强度与无关谐音的流传范围和流传时间成正比,越是能获得合理语义解释的无关谐音现象,生命力越强。

  六、无关谐音对日常语言的影响

  无关谐音的网络语言现象对日常语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无关谐音造成的词语直接进入日常语言,在纸质媒体上出现。如:(10)硕士研究生堪称“亚历山大帝”(《信息时报》20130506)(11)范仲淹“鸭梨”遍天下 曾当“范跑跑”(《东南早报》20130913)(12)中国亿万富豪平均 40 岁 胡润也称“鸭梨山大”(《扬子晚报》20131015)更为经典的两个案例是属于谐音命名的:2009 年到 2010 年的涨价潮造就了“豆你玩(绿豆涨价现象)、鸽你肉(鸽子涨价现象)、姜你军(生姜涨价现象)、姜一军(生姜涨价现象)、辣翻天(辣椒涨价现象)、煤超疯(煤涨价现象)、苹什么(苹果涨价现象)、蒜你狠(大蒜涨价现象)、糖高宗(糖涨价现象)、药你命(药品涨价现象)、油他去(油涨价现象)”等词,从网上到网下不断互动,流传之广泛,使用频率之高堪称无关谐音的“全民狂欢”.还有近年高校自主招生结成考试同盟,由此带来的谐音命名词语“华约(清华大学为首的考试同盟)”、“北约(北京大学为首的考试同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相关概念的唯一词汇形式,在每年的高考季都会在媒体上不断亮相。

  除了直接进入日常语言的无关谐音词汇外,无关谐音现象对日常语言的更有力影响体现在日常语言对其语用机制的借用。如:(13)“明珠环”凌晨“C 易 O”---世博会前“东方浮庭”观景平台将一并竣工(《新民晚报》20100107)(14)国庆放假 提前放价(苏宁易购 2013 年 9 月平面媒体广告语)(15)2013 会员“开惠”啦(新亚大包 2013 年 9 月平面媒体广告语)例(14)中“C 易 O”谐音“CEO”,例(15)中“放价”谐音“放假”,例(16)中“开惠”谐音“开会”,它们都不是网络语言常见的无关谐音词项,而是为了本次使用而临时制造出来的,但是它们都采用了无关谐音的语用手段。

  而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利用无关谐音机制制造的栏目名称也随处可见,如:(17)帮女郎(上海教育电视台电视栏目,谐音“邦女郎”,即着名的 007 电影系列中的女主角)(18)非常静距离(安徽卫视电视栏目,谐音“非常近距离”,这里的“静”指节目主持人李静)(19)康熙来了(台湾中天综合台电视栏目,“康熙”借用清帝年号,在这里是节目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的简称)例(17)产生了偶合修辞中的后起隐喻效果,例(18)、(19)则是纯粹的语言游戏,借用意义和目标意义之间几乎没有语义关联。

  当然,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进入日常语言的例子都是出现在需要吸引眼球的文章标题、栏目名称或者广告语中。由于无关谐音的先天缺陷---意义关联的弱理据性,除了极少数能在日常语言中站稳脚跟外,大部分都将是过眼烟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