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经济原则下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探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7750字

  从认知的角度看,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在其各自的大脑中也会形成不同的影像或认知,其主要根源在于,人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差异,加之与之相关的认知能力的不同造成对同一事物的假设或预期迥异,交际双方无法共享认知语境,这将必然对交际效果有所影响。同时认知语境除了具备心理特征以外,还具有动态特征。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交际者为每一个话语构建新的语境,并不断地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整和选择,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下面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例子。

  Li Ming: Have you eaten?

  Jack: No, but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Li Ming: Er…that's alright. (Su 2013)在例子中李明和Jack的认知语境的差异造成了语用失误。李明与Jack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以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完全不同,这些所引起交际双方的心理语境的不匹配是造成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李明从记忆库中调用定识,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Have you eaten?”作为招呼方式开始其交际行为,并期待对方回答后,转入正矫福军等 语言经济原则下的交际语用失误成因分析题;然而Jack在英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并未得到期待的招呼方式,而从李明的问话中获取信息,并调用记忆库中的定识,形成当时的认知语境--“It's the time for a meal, and Li Ming proposed tobuy me a meal…”,并作出“No, thank you…”的反馈;而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因李明并未获得其期待的话语接续,故以一种妥协的语气和语言形式完成了这一话轮。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会话参与者的认知语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从定识的调用、期待、违背期待、解码的失败等都体现出其双方认知语境上的不匹配。这种情况下语用失误的出现则成为必然。

  2.社会文化规约与语用失误

  一直以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跨文化交际领域,认为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语用失误产生的首要原因。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民族对语用原则--H. P. 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的遵守和使用是共同的,但是各有不同的侧重。黄晓琴根据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语用失误的语用原则的重要程度,将英语交际中所涉及到的语用规则进行总结,并排序:第一,质、量准则;第二,一致准则;第三,面子准则;第四,得体准则;第五,谦虚准则。而相应的,汉语交际中的语用规则按照其重要程度,可排列为:一是谦虚准则;二是面子准则;三是关心与尊重准则;四是一致准则;五是质、量准则。从这两个排序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语用规则的重要性排序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使用者会按照母语的语用规则来进行交际。而这种规则上的不一致和结构上的差异,会直接表现为社会文化规约的违背,在这种情况下,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则会成为必然。[8]

  其直接的表现就是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出现。Jack: Vow, your handwriting is so amazing!Li Ming: No, no, it's just so so.针对Jack的赞美,李明采用了中国式的、表面否定形式的一种应对方式。李明用“No”这一符合经济原则的语言形式掩盖了“You are so kind, butI'm afraid I don't deserve your praise.”的缺省信息。他遵守了中式交际中的以谦虚准则为第一位的交际规范,用“尽量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礼貌,其“no”表达的是担当不起这种赞美,而Jack则会依照其文化中所固有的质、量第一准则,在缺省信息填补之后会形成“No,you are wrong, I'm notbetter than others.”的语义,故而认为李明是对自己表达的赞赏的一种否定,显示其对自己欣赏水平的不信任。他会认为李明不客观、虚伪,并威胁了自己积极的面子。这实质上就是李明对英语社会文化规约的一种违背。这种信息填补过程中的,对对方文化规约的违背往往会造成对方认为说话人非常没有礼貌,没有真诚地进行交际行为,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这种偏误是至关重要的。

  而我国的一些英语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中需要关注这种语用规则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规约,从理论上讲,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对目的语的使用也经历着从采用母语语用规则,动态地演进到部分使用目的语语用规则,再到灵活运用目的语语用规则进行有效地交际。而问题是,如何使外语使用者尽快地熟知并遵守目的语文化规约,这也是很多学者一致探讨的问题。而笔者认为,语用规则的习得与语言形式的学习不同,其更加依赖1习。

  违反社会文化规约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出现,笔者这里也不做更多的列举。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文化规约的形成主要在于其相应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反之,它对思维方式也有限制和规定性作用,所以在探讨语用失误问题时,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下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3.思维方式与语用失误

  孙亚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的成因,这是因为语言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以意向、概念或脚本的形式体现,意象的凸显部分不同,概念的泛化,脚本选择错误或脚本的文化心理有异等,都可能造成语用失误。”[9]

  语言生成的机制主要涉及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实际上,语言的产生紧紧依附于思维这个具有无限广度和深度的复杂结构体,思维可以支配语言,而语言则是人在沟通中的思维的载体。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语篇结构而论,语篇形式受到思维方式的制约,思维方式不同,语篇的结构模式必然不同,这一点在不同的语言使用个体之间有所表现,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冲突特别体现在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个体身上,其不同的社会文化制约下的民族思维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跨文化语用失误形成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一位香港公司代表在与一位北美的生意伙伴交谈时说道,“Because most of our production isdone in China now,……, and since……So I suggestthat we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until after Legcomakes its decision”听到这段话,他的合作伙伴非常的困惑,其原因就在于,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我们会先表述原因,用以缓和因直接结论所产生的强硬语气,而把最重要的部分,结论性语言留到最后去说,与我们不同的是,大多数的西方人习惯于先说出要点,然后再给出背景、原因以及评论等。按照话语认知期待标准,这段话应表述如下:“We should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until afterLegco makes its decision, because……”这也是上文所述的与英语语言相对应的语用规则中,质、量准则第一性的原则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然而其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汉英两种语言使用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针对其一系列思维方式的差异,王杨将其归纳如下:英美民族更侧重于抽象的、分析式的、偏重逻辑的、直线型的、“对立式”的主题中心的思维方式;而汉民族更倾向于形象的、综合式的、辩证的、曲线的、“统一式”的主客体融合思维方式。[10]

  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中西方人际交往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美国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中国老师说,“你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如果我答应了,别人也来找我,那不就乱了?”其表述并没有直接以“是”和“否”的方式给出回应,以完全“中国”的方式来处理对话,而学生以“美国式”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交际,其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一种以其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对话期待就存在了,而教师的这一回答并未符合其期待,他无法理解而变得非常生气,“那我的要求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呀?”同时一定认为这是一位不体谅学生的老师。如果这一要求的对象是一位美国老师,他就会给出一个学生期待之内的回复,“I'm so sorry that I can't say yes tothat…”相形之下,中国人的这种“统一式”的或整体性的思维决定了老师不习惯用“对立法”分析问题,他更多地考虑一个变量变化了会引起怎样的全局变化。而西方人最关心的是“是”或“否”.这种思维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类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

  而比较戏剧性的是,思维表达过程中缺省信息填补是一个完全隐性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信息填补的失败。这类语用失误事件中,对话参与者按照其期待值来解码其所接收的话语信息,而这种期待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会被违背,造成解码过程中缺省信息填补的失败,从而使整个过程异常艰难,无法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并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和心理认知上的困惑。

  三、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在语言交际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认知语境的复杂变化、社会文化规约的相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语用失误现象频繁发生。归结其根本的、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成因,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语言经济原则。我们用“省力原则”进行交际,必然会在说话人意图与听话人有效信息获取之间形成差距。而这一差距的弥补,交际者是通过动态地填补缺省信息来完成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接近的交际者会无意识地从对方的话语中获取有效信息,达到交际意图;然而,一旦交际双方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交际语用失误的产生几率会大大提升。由此可见,实际上语用失误不止存在于异语交际者之间,同语交际者也可能会这样。

  对于消除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策略,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克服语言本身障碍的基础上,近距离地接触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及其话语者的思维方式。以语言与文化统一的方式进行人际交流,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用中式的文化规约、思维方式来输出其他语言,如英语。也就是说,对一种语言和相应的人际规范的学习要保持同步,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相应的文化思维能力,以致提高交际能力,从而尽量地避免语用失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Linguistics, 1983, 4 (2): 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05.
  [3]张云秋,周建设.语法结构的经济原则[J].外语研究,2004(6): 9-13.

相关标签:跨文化交际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