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2616字
摘要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1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如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开放性”的实践题:“学校在暑期组织教师前往北京进行七日游活动,秦皇岛到北京的火车票为 X 元,教师在火车上和在北京每天的伙食费为 B 元,要在北京住宿 5 夜,每夜的住宿费为 A 元,在北京的旅游点的门票价和交通费共计为 Y 元, 问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共需要多少元钱?”我先请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写出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共需要多少元钱。学生很快能写出每个教师去北京旅游需要钱的算式:2X+7B+5A+Y,在学生写出了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查找资料,估算一下每个教师前去北京共要用多少元钱? 这样学生就会前去查找秦皇岛到北京的火车票价,去了解每天的伙食费和住宿费是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 10 元,购买 200元以上(含 200 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 500 元以上(含 500 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 42 每人均要购买 1 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 200 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 500 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 这样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2重视动手实践、调动创新意识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入学来的知识要清楚的多、深刻的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 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能力的充分体现在于有展示的舞台。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等,这些疑问提出就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 同时,在操作中也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到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验证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讨论、分析来完成。 全班分八个小组,第一到第四组所用的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其它组所用的是不等底或不等高。 做实验时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观察需要几次才能装满。 由于存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或不等高的情况,很快有了实验的结果,前四组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往圆柱内倒三次即可装满。 而其它组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产生了疑惑,这时教师可顺势点拨,让他们比较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并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原因。 通过再一次的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个个像小小的“科学家”在愉快的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如教简便计算时,常有学生这样做:125-74-26=125-(74-26)。我便画着图打了个比方:我有一块大饼,先吃了一小块,再吃一小块,还剩下多少?这就好比这道连续相减的题,如果我把这两小块饼一起吃下去,还剩下多少?这就是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最后我总结道:“这叫‘连续吃’等于‘一次吃’! “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连续减”等于“一次减”的道理,自然得出正确算式 125-74-26=125-(74+26)。

  3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 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 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 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 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 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从不同方面领悟到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在,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断进发,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魏丽霞.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08(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