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三部曲”的应用

来源:重庆与世界 作者:骆雯
发布于:2018-12-25 共3425字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 其功能之一体现在把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长期以来, 为了应试的需要, 数学教学更多注重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缺失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出现书本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十分明显。笔者以课题研究为契机, 探索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三部曲”:即针对活动的开发与分类、活动模式、活动评价作出的有益探究, 并形成策略,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可替代性, 由此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 为促进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好基础。

  关键词:  “三部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三部曲”的应用

  一、活动的开发与分类:让学生体会数学“有用”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是活动分类的前提, 有针对性的活动分类同时也为实践活动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一) 活动开发策略

  1.参考教材中现有的“综合与实践”内容, 读懂其设计目的, 挖掘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相似内容的素材, 加以开发和利用, 通过必要的改造, 使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如:笔者设计的活动《趣味家庭年历》, 就是来自于西师版教材综合与实践中《做一个家庭年历》, 教材中包括动手制作年历、探索年历中数的排列规律并了解二十四节气, 我们将活动重点放在家庭年历的制作中, 并引导学生在制作的年历上标注重要纪念日, 通过日历的制作, 不同层次的学生还从中发现了日历的排列规律,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根据学生学情和生活经验, 结合课堂教学,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把不便在课堂中实施的活动延伸到课外, 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旅行中的数学”小报制作活动, 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 把旅行中发现的数学现象或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世界, 用数学的方法记录生活,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个学生均能站在自身的视角、根据自己的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但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缺乏展示交流的机会, 因此, 对于学生而言, 亲近生活, 能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并全班交流, 是迈出用数学探究生活的第一步。

  (二) 实践活动分类

  结合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发展的侧重点, 将实践活动分为如下三类:

  1.实验操作类:配合教材相关内容, 进行实际测量与操作的活动。如二年级学习了《认识千米》后, 安排学生完成“小小测量员”实践活动, 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在学生学习了较大数的估计, 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后, 引导学生完成“数豆子”实践活动;五年级学生认识体积后, “巧测土豆体积”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该类实践活动, 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动手拼摆类:动手拼摆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低段学生, 他们入学时间短, 正是对数学萌发兴趣的时候, 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画、摆、拼等不同的方式, 如:“巧制钟面”、“智力七巧板”等活动, 使学生手、脑、眼并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知识拓宽类: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发现数学问题或有趣的数学现象, 尽管学生还不能完全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但已经能初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有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如:“生活中的数学”小报制作实践活动。

  二、构建活动模式:激发学生“想用”数学的欲望

  从实践的层面上讲, 模式是一种可以操作的程序。从具体的实践经验中, 笔者构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活动模式, 使活动的实施更具有操作性。

  (一) 以问题为核心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也是实践活动的开始, 因此, 教师要明确不同学段的要求, 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标准》中对小学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从现实生活中, 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针对不同类别的实践活动, 问题的形式有所区别:

  1.实验操作类。通过某一具体问题, 如“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颗?”引导学生完成后续实践活动;

  2.知识拓宽类。问题则较为开放, 如“旅行中的数学发现?”启发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动手拼摆类。问题倾向于如何使结果呈现更丰富、更具有创意, 如“选择什么材料,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制作的钟面, 其指针可以动起来?”。

  (二) 以计划为导向

  《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释: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计划是指数学实践活动的初步设计, 它是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方式、时间、空间的行动蓝图, 旨归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上, 是宏观思考和微观布局的有机统一。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 计划主要指实践活动前的准备, 随着年龄和活动经验的增加,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活动记录单的形式作为实践活动计划, 记录单中的“目的”、“工具”、“过程”、“结果”、“收获与反思”,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理清一条主线, 从而规范学生的实践行为, 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如活动“小小测量员”的活动记录单:

如活动“小小测量员”的活动记录单:

  (三) 以行动为主体

  “动手做”是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主体, 是学生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 也是活动评价重点关注的环节。《标准》表明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高度重视, 要求学生充分经历数学活动, 在全面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是行动的前提, 给学生提供深入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是行动的保障。因此,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动手拼摆、小报制作等方式, 围绕实践活动的问题, 把活动计划付诸实践, 使学生切实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 并根据活动需要,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综合地考虑问题。

  如:“家到学校有多远”是学生学习《认识千米》后完成的一个实践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把学生带出教室, 通过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等方式让学生对1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有初步的感知,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随后, 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中, 综合地使用步测、找参照物、导航软件等方式, 多次测量并计算, 得出家到学校的大致距离, 感受生活中较长的距离,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 以反思促发展

  反思是对实践活动拓展的再思考, 是对活动拓展的方法、途径、效果的再认识。对于学生而言, “你有什么收获”、“活动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的问题设计, 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养成实践后反思的习惯, 为后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

  三、可持续的活动评价:助学生“善用”数学提升自我

  及时反馈和评价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自我, 理清数学活动过程及其关键环节, 以保证数学活动经验学习的持续性。针对数学实践活动, 笔者主要采用数学活动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 (数学活动报告是根据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及其活动记录的分析, 判断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方式) , 将活动评价分为三个层面:

  (一) 教师评价, 重在指导

  关注学生的参与, 关注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关注学生思维的提升, 保障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如针对“小小测量员”的活动评价表: (见表1)

  (二) 学生评价, 重在影响

  通过展示——投票——奖励, 给学生一个出口, 促进学生在对比、交流、反思中发现别人的长处, 获得启发, 促进学生自省, 提高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 家长评价, 重在激励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外完成, 来自家长的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最真实、最详细的信息资料。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细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促进家长了解、关心和鼓励孩子, 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和自信心。

  实践活动的评价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及过程中的表现, 而不单是注重结论, 对学生参与的程度、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 指导、影响、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自我。

  总之, 奏好“三部曲”, 促使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准备充分、组织有序、过程扎实, 具有可持续性, 但仍然需要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 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表1
表1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293-296, 498.
  [2]康世刚.数学素养的生成与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72-77.
  [3]曹培英.“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九——应用意识[J].小学数学教师, 2015 (4) :12-15.
  [4]傅玉兰.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发展性评价的尝试[J].教育导刊, 2012 (11) :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3-26, 41.

原文出处:骆雯.“三部曲”让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更落地[J].重庆与世界,2018(22):65-6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