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传统媒体微信推送发展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30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三个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差异探究
  【第一章】新闻媒体微信平台内容推送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统媒体内容推送概况
  【第三章】传统媒体公众平台内容推送特色
  【第四章】传统媒体微信平台内容推送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传统媒体微信推送发展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传播介质方便快捷,线上线下有效互动,用户选择主动性强的特性。本文将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的对象,系统总结了其传播特征、传播机制、内容生产与推送机制。

  通过收集"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和"壹读"三个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 2014年 9 月 1 日--2014 年 11 月 30 日为期三个月的时间内所推送的所有内容,分析整理了三种不同类别的传统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内容推送的总体情况,总结出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内容管理细分化、内容推送精准性、内容接收主动性和内容反馈价值性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了传统媒体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内容推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传统媒体开拓新途径,用低成本建立内容推送渠道,与受众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形成了一种点对点的双向传播模式,能够更好地配合母媒体开展各种营销活动。

  "央视新闻"利用图文声画等丰富的内容形式,积极推送频道优质资源,与电视频道完美对接,发布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中国青年报",依托母媒体优势,就地取材,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微信矩阵;"壹读"通过打造招牌栏目,很好地延续了杂志风格,积极打造信息平台和互动环节,加入适度互动营销活动。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主要是手机、Pad 刷屏一族,他们拥有大量碎片化时间,且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内容产生了新的需求。此外,三个传统媒体虽然均以母媒体做支撑,但由于其背景、性质、经营模式不同使其平台特色也不尽相同。

  目前无数传统媒体正削尖脑袋往微信里钻,已有上百家传统媒体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融入新媒体潮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的受众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媒体广告客户的要求。众多传统媒体看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潜力,争相开通平台进行内容推送,然而一些传统媒体却逐渐忽视了对平台的日常维护,活跃度较低,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定期推送,这便使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推送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主体风格较为单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媒体侵权行为泛滥、内容推广力度较小等。因而传统媒体必须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对策:合理运用母媒体的资源优势,改变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把握内容特色与平台风格,加大平台内容的推广力度,做好平台对接及相关保障,从而提高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推送质量,促进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发展。

  传统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前,微信公众平台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平台功能不断升级,用户数量不断增多,已经初具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媒体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也为传统媒体进行"改革"提供了新途径。

  传统媒体要密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动向,牢牢把握平台的本质和特性,与平台相互融合适应,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助力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蔡茂州。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4.
  [2] 刘剑丽,陈金鹰,朱军。IM 即时通信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3.
  [3] 林燕。对当前我国新闻内容变革的传播社会学分析[D].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00.
  [4] 王宏。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5]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2.
  [6] 慕名。微信们要革谁的命[J].通信企业管理,2011,8.
  [7]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河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 陈雅静。微信,还能红多久?--以经济学 SWOT 理论分析微信[J].新闻知识,2012,6.
  [9] 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1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0.
  [11] 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
  [12] 王潇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D].硕士论文,兰州大学。2013.
  [13] 施嵘。即时通讯工具的负面影响[J].青年记者,2009,11.
  [14] 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 7.
  [15] 曹进,吕佐娜。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9.
  [16] 何坦野。新媒体写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
  [17] 谢晖。新闻文本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8] 徐进。微信开启后微博时代[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2,7.
  [19] 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1,3.
  [20] 杨帆。网络环境下流行文化的媒介特性探析[J].电影评介,2007,20.
  [21] 王蕊。媒体玩微信,馅饼还是陷阱?--纸媒试水微信的转型实践[J].新闻实践,2013.8.
  [22] 李庆英。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基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的分析[N].北京日报,2012-04-23(18)。
  [23] 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4] 熊莎。国内移动社交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为例[D].硕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13.
  [25] 赵子忠。内容产业论--数字新媒体的核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26] 梁敏。中美网络媒体比较研究[D].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8.
  [27] 郑磊。微信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13.
  [28] 吴敏。传统媒体的微博营销研究[D].硕士论文,暨南大学。2010.
  [29] 刘颖娇。从微信的新媒体平台功能探寻受众需求[J].新闻知识,2013.11.
  [30] 张铮,刘芳。电视媒体变革新机遇--微信平台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0.
  [31] 张文婷。都市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发展探索--基于八家都市报微信平台的研究[J].中国记者,2013.5.
  [32] 谢征。官方微信及其在报刊媒体中的运用[J].出版发行研究,2013.9.
  [33] 史蓉蓉。虚假的"面对面"--即时通讯对人际交流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213.
  [34] 郭泽德,梁丹。电视媒体官方微信的框架比较分析--以浙苏湘三家卫视频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3.7.
  [35] 文卫华,李冰,王雅萱,刘嘉丽。框架视野下的纸媒微博比较研究--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6.
  [36] 涂光晋,陈敏。媒体微博的内容特色与生产机制研究--以三家报纸的官方微博为例[J].现代传播,2013.3.
  [37] 孙世庆。浅论微信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发展[J].东南传播,2013.9.
  [38] 张小乐。微博对电视节目创新的影响研究[D].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1.
  [39] 卢晓云。微博与微信营销价值比较研究[J].现代视听,2013.6.
  [40] 张秀平。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J].现代视听,2013.8.
  [41] 赵敏,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8.
  [42] 王慧敏,周光毅。微信公众平台与电视节目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3.10.
  [43] 何钐。为传统媒体接入移动互联网提供机会[J].青年记者,2014.9.
  [44] 韩梅。新媒体:网络营销新渠道--以"微信"为例[J].今传媒,2013.5.
  [45] 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3.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