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对科学传播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513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战的科学传播研究
  【绪论】崔方之争的传播效果探析绪论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与科学传播概述
  【2.1  2.2】崔永元方舟子论争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2.3 - 2.5】微博论战中科学传播的阻碍因素
  【第三章】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各方与风险收益分析
  【第四章】转基因食品安全不确定性中的受众
  【第五章】科学共同体与媒体的科学传播
  【第六章】从科学传播模型看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学传播效果
  【第七章】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对科学传播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转基因食品安全微博传播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7 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争对科学传播的启示

  7.1 重视科学不确定性的研究与传播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为人关注,特别是崔永元和方舟子的这场微博论战之所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是与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的。

  如果这门科学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其技术与产品也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安全或者不安全,那么人们对待转基因的看法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也就比较确定,而不至于引起今天如此广泛的争议。不确定性也是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一大特点。当然这种不确定性是广泛存在于科学前沿研究上的,所以不仅仅转基因问题,很多类似的科学前沿问题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对于不确定性的科学传播研究十分重要,应当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

  对于不确定性的科学报道,媒体往往只进行事实记录,却很少形成概括性的观点。

  这样虽然保证了科学传播的客观性,但是没有充分发挥解释说明方面功能。研究的不确定中也有确定的部分,科学传播应当对这部分加以传播;对于不确定性本身,也要进行说明,很多公众认为转基因食品要么无害要么有害,肯定是有确切的结论,难以理解和接受科学中存在不确定性,在对这一问题的科学传播过程中应当逐渐让公众熟悉和理解不确定性的存在,这样能够很好避免公众的误解和谣言的传播。

  7.2 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关键地位

  7.2.1 在科学探索的同时加强媒介素养

  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同样,在科学传播中,他们的地位也是十分关键的。毕竟没有什么人或者组织能够像他们这样直接接触到科研的前沿。

  然而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往往并不擅长同媒体打交道,有些科学家甚至不愿与媒体打交道,社会经验也相对缺乏,对于科学传播事业不感兴趣,认为科学家负责科学研究,科普工作者负责科学传播,科学家自己不屑于去做科普,甚至瞧不起科普工作者。这造成了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严重缺位。这也是崔永元方舟子这样的意见领袖主导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的根本原因。科学也是需要有社会运作的,科学传播事业则是直接针对社会、针对公众,加强科学界与社会之间的联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很多科学家在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往往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到科学传播既然要面向大众,就应当有社会学的视野和公众立场,才能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科学家群体的整体媒介素养有待提高,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应当学会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传播,如何与媒体进行沟通,如何与公众沟通,如何在与公众沟通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媒体的资源。通过媒体这一大众传播的平台,将科学前沿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传播出去。

  7.2.2 科学家应当成为科学传播的能手

  很多老百姓对科学传播并没有多少兴趣,这一方面与公众科学素养不高有关,但是作为科学家,也应当多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说在老百姓眼中,科学是高高在上的、与己无关的,那么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老百姓是十分关注的。特别是从崔永元方舟子微博论战之后,更多的老百姓逐渐熟悉了转基因食品这个词汇后,对此问题的关注程度更是有增无减。科学家应当通过科学传播为公众解疑答惑,争取弥补"知沟"的扩大,而不是从态度上就轻视公众,轻视科学传播,认为公众不懂,不感兴趣。公众的不懂和不感兴趣,恰恰是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缺位造成的,从认识上科学家群体就应当端正自己的态度。良好的沟通是传播的关键,而良好的沟通又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存在误解,反过来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甚至对于其他科学研究领域,百姓会产生生疏感和距离感,也与科学家对科学传播的态度冷漠和科学传播过程中缺乏技巧有很大关系。从思想认识上而言,科学家群体需要态度端正,重视公众,重视科学传播;从传播技巧上而言,科学家群体可以从传播学的"5W"模式入手,从自身开始,加强与公众、媒体的沟通,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展示自己生活化的一面,打造自身的亲民形象;传播内容上面要力图将复杂晦涩的科学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量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公众;保持科学传播渠道的畅通;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动形象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科学传播形式和方式;重视传播效果,重视受众反馈,依据受众的反馈不断地完善科学传播的技巧和方式。

  还应当注意的是,新型的科学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弱化科学家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加强媒体作为科学传播的主体地位。崔永元与方舟子论战的案例是体现媒体地位重要性的一个突出展示。传媒工作者的科学知识虽然不如专业科学家,但他们视野更广,身在"庐山"之外,利益相关成分往往会小些,他们所做的传播更容易满足公众的要求。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也强调科学家要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

  7.3 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7.3.1 在科学传播中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与职业操守

  由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的缺位,科学传播通常需要由媒体来完成,这就决定了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被赋予了极大地社会责任。但是由于媒体自身水平的局限以及职业操守的问题,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有时媒体不能够科学严谨地报道科学事实,甚至偏离科学家的真实表达。

  这些报道缺陷主要包括断章取义,省略约束信息;采访没有做到平衡报道,采访的科学家较少,听信一家之言,而一家之言很有可能只是反映少数人的意见,或者带有利益诉求的意见;报道重结果而轻过程,很少展现科学原理;缺乏对结论的质疑;在传播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为吸引受众而标新立异,忽视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

  此外,虽然媒体人往往是指职业记者和职业媒体从业者,但是随着新媒体和新媒体中自媒体的发展,很多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也具备了媒体人的基本特点。而网络传播由于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匿名性等特点,在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这种十分专业又颇为复杂的问题时,他们发布的信息有可能有失严谨,不够公正和客观,甚至为了搏人眼球散布一些虚假言论以求轰动效应。这样对于科学传播事业和媒体环境都将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伤害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所以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自媒体人,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力求严谨,认真,真正着眼于服务公众,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

  7.3.2 在科学传播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科学传播的过程既要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又要在倾向性选择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在科学问题成为社会议题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推广,再到科学传播,都存在着社会运作的问题。在社会运作过程中,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相关利益集团、公众都有着自己的主张倾向和切身利益,在协调这几种关系过程中,媒体应当特别注意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充分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媒体要注重社会效益,积极促进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不能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只追求经济效益。

  从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科学传播,才能够更好地坚持舆论导向,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

  7.3.3 加强与科学界的联系,提高科学素养,服务公众
  
  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立足点应当是服务公众,具备群众意识,这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而科学传播发展的一大瓶颈就在于媒体与科学界的联系不够紧密,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传媒人才相对缺乏。从事科学传播事业的媒体应当培养一些具备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并且媒体要与科学界多接触多沟通,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形成顺畅的话语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科背景的传媒人才多一些科学素养的培养。崔永元调查转基因的纪录片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也跟他缺乏相关知识体系和缺乏长期的专业学习有关,这使得他的调查还有待深入。但是从此事的另一方面来讲,科学领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通过刻苦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即使没有接触过科学领域的文科专业记者照样能够成为科学传播的能手。崔永元在微博论战之前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知之甚少,但是通过不断地调查和努力,也能够成为一名转基因食品安全科学传播领域里不断成长的专家。这对不具备相关科学知识的媒体人和公众也是一种鼓舞。

  文科背景的记者也有他们的优势。相同的知识背景、文科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更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些人才也会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对于弥补"知沟"的扩大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7.4 科学传播需要更多反思

  7.4.1 公众广泛参与的科学传播才是有反思的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人人都可以参与,而且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科学传播不应当只为少数人所垄断,具备科学精神但是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科学传播做出贡献。在这方面,崔永元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崔永元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科班出身,毕业后一直在媒体工作,并没有多少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背景。但是科学知识不多,不等于一定缺乏科学精神。具体到一个人,科学知识的多少与是否具有科学精神并不是完全匹配的。有的人科学知识非常多,但是科学精神不足。科学精神包含理性怀疑、积极求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尊重专家意见等方面,从这些方面看,崔永元的态度与行动表明他并不缺少科学精神。这也是值得公众学习的地方。

  除了科学的精神,崔永元也用实际的行动让公众多一分对科学的了解。他坚持"民众应该有选择权利"的理念,敢于质疑。这种敢于质疑并勇于行动的信念,支持着"不懂科学"的崔永元实实在在地做调查,并通过公众所能够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方式--纪录片来表现事实。纪录片虽有瑕疵,但是它确实展现出了一些公众原来不熟悉的事实。

  科学前沿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它与公众之间存在着技术和信息的壁垒。这一特点使其更容易被一些利益集团所操纵。先进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可能会使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罔顾技术的危害而追逐利益,且不容易被公众所察觉。一旦这些利益集团和媒体等其他社会组织勾结在一起时,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将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都不能被现实利益与科技投入应用的诱人前景所蒙蔽而失去了反思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良好的人事管理机制切实保障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监督机制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通过科学传播,使公众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足以理解、支持、监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到"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作为普通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多一些科学参与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崔永元调查转基因食品的过程中也注意对这种因素的调查,保持对有人故意设置信息壁垒的警惕。公众在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上,也应当注意保持客观理性,监督媒体的报道和科学的社会运作,广泛参与到科学传播和社会公共事务中去。

  7.4.2 有反思的科学传播需要平等的发言权

  科学传播需要负责、权威的声音,但是对于有反思的科学传播,不能够有人以权威自居而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利。对于一个社会议题或者科学议题,各方都应当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媒体抑或意见领袖,都不能代替公众做判断,不能够剥夺公众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方舟子揭露过伪科学,坚持过打假,在科学传播事业中也做过不少贡献,但是他在转基因微博论战中以一副不容辩驳的姿态出现,对于科学传播是有害无益的。科学并不等于真理,科学本身也是可证伪的,这是科学的基本特点。很多大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和霍金,对待科学结论都是十分谦逊的。这份谦逊,既为他们的研究保留了余地,也为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事实上,自认为学科背景就可以保证自己掌握真理,以一副唯我独尊、不容辩驳的姿态进行所谓的科学传播,这样的传播效果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还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抵触。

  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当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从事到科学传播事业中去时,总会有"批评家"来指指点点,这些"批评家"自己并没有为推动科学传播事业发展付出什么努力,对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之道,而这种缺乏建设性意见的批评往往还缺少了对行动者的鼓励,却多了些尖刻。虽然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人也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提出的问题应当多包含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毕竟,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从来就不缺少"批评家",缺少的恰恰是行动者。也正因为这一点,有反思的科学传播才提倡公众广泛参与,选择的权利不能够也不应当交到别人手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