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大众传媒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4 共65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众传媒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研究  
【第一章】外交工作中大众传媒的角色分析绪论 
【第二章】大众传媒参与外交事务的基础条件 
【第三章】大众传媒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 
【第四章】案例研究:影响外交事务的媒体力量 
【第五章】大众传媒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结论/参考文献】大众传媒在外交事务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众传媒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中国外交民主化的趋势,大众传媒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几乎外交事务中的所有层面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1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节 大众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一、西方大众传媒对中国形象妖魔化宣传

  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的媒体习惯性的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丑化。最早的方式是利用西方大众传媒妖魔化中国政府的同时,利用媒体影响力在中国内部进行颠覆活动。冷战时期,美国持续利用“美国之音”电台向前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广播、灌输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战略立场;利用无形的空中电波向中国的听众进行思想渗透,期望引发中国国内局势动荡和内乱。近 30 年来,美国之音直接引发苏东解体、中国北京“八九风波”等重大政治事件。近 10 年以来,西方媒体习惯性针对中国的西藏问题做文章,现在美国媒体每周提供 42 小时原创藏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常规节目制作内容多以青年、健康、民主、自由和海外流亡者为主题,煽动性很强。西方媒体侧重在西藏地区投入精力妖魔化中国政府的原因是:第一,西藏地区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与尼泊尔等多国接壤且地处高原,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境外信号和卫星信号的覆盖;第二,西藏地区是美国和西方世界一直关注的可以“做文章”的地区,在这里煽动“藏独”情绪可以给发展中的中国造成混乱;第三,西藏地区是我国发展相对较慢、新媒体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藏区收听广播的人群比例比内陆地区高出很多。在这些条件之下,美国之音加大精力在中国藏区的藏语广播宣传之上可以说是一种集中力量通过大众传媒针对中国西藏问题制造潜在混乱的手段。

  西方媒体为了妖魔化中国形象,还经常强调“中国人权危机”,并且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依靠不实报道抹黑和妖魔化中国政府。2008年“西藏3月14日暴力事件”之后,许多境外媒体掩盖事实,使用不实图片和文字对事件进行报道,其中CNN和BBC等重要的西方电视媒体的网站竟然使用了尼泊尔警察驱赶民众的照片,加以文字解释妄说是发生在中国的警察殴打藏民的现场图片。《德国画报》使用截图的方法把西藏僧人在尼泊尔进行示威抗议倒地的照片进行处理,称“中国西藏局势升级”.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疆独”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之后,美国的CNN使用“中国火车站有持刀的‘恐怖分子’杀死29人,伤130人”(Knife-wielding 'terrorists' kill 29, injure 130 at China trainstation)为题目对事件进行歪曲事实的报道,称持刀伤害无辜群众之后被击毙的恐怖分子为“不同政见者”.

  西方网络媒体还常常在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各国渲染“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对涉及我国政治、军事的特定事件进行歪曲事实的报道,通过无中生有、制造媒介事件等方式引导国际舆论、制造“中国威胁论”等抹黑中国国际形象的论断。

  在中国发展“反卫星试验”的过程中,美国新闻网站CNN.com发表的《中国实验导弹摧毁人造卫星》;ABC News发表的《切尼指责中国军备》、《反卫星试验使中美关系紧张》、《中国反卫星试验引起台湾警觉》;CBS News发表的《中国反卫星试验引起世界愤怒》等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威胁世界和平的假象。这种针对中国军队发展而进行的抹黑报道在实际效果上确实起到了抹黑中国形象,阻碍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作用。在2008年9月初中国领导人出访前夕,《纽约时报》网站转引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中国军方黑客侵入五角大楼》,这种选择敏感时期发表敏感文章的做法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正常的中国对外关系。

  在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西方世界的部分媒体一直致力于对中国政府进行舆论施压,淡化和贬低中国成就,妖魔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中国大众传媒维护中国国际形象的努力

  我国各媒体一直致力于改善国家国际形象的工作,其中许多针对性的做法取得了实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首的传统视频音频媒体“三大台”有多套视频节目和音频广播在每天固定时间和波段向全世界发送;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制作的播出的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24小时向全世界播出新闻类节目和专题类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截止至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天使用61种不同语言和5种方言向全世界范围播出直播和录播节目2471个小时(包括波段播出和网络在线播出形式)。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法语频道等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华人以及对中国事务感兴趣的外国观众。节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视节目向他们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并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友好且热爱和平。与此同时,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中都会实时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和表态。可以说对外播出的节目虽然不是由中国政府部门直接制作,但是口径和表态的内容均由广电总局把关。可以说,对外宣传的节目就是中国向世界投去的友好眼神和话语。

  在许多重大事件之中,我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应对危机与挑战。在西藏“3·14”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各大电视媒体对事件起因、经过进行了详尽的报道,采用现场视频连线的方式对西藏拉萨等城市进行直播,将已被控制住的局势播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将事件发生时的真实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公之于众,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起因和过程的过错方是谁;动用一切媒体平台严正宣告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民族问题方面绝不动摇的政策和贯彻的决心;再有就是在藏区加强民族融合的教育,在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对谣传的辟谣,以及政府政策的普及工作。通过大众传媒的内外宣传,中国政府才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树立坚定不移、维护领土完整、坚定贯彻尊重少数民族同胞政策的形象。

  中国在针对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上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中国各形式媒体对钓鱼岛的历史、现状、日方一意孤行登岛的行为进行详尽的报道,对全国民众抗议日本当局钓鱼岛问题的错误做法也进行了连续的大篇幅刊载。同时,中国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于 2012 年 9 月 28 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整版刊登了“DIAOYU ISLANDS BELONG TO CHINA”(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广告,广告中指出:“钓鱼岛之名在 1403 年出版的书籍中就已经出现,14 至 15 世纪期间由中国发现并命名,因甲午战争而被日本抢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中国。”

  这种方式给予中国政府大力的支持,除了让日本当局更深层次意识到中国对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事实是毋庸置疑不会让步的态度之余,还把钓鱼岛的历史和现状呈现到全世界人民面前。其实西方世界的普通民众对“钓鱼岛问题”、“达赖喇嘛和西藏问题”的了解大都来自于西方国家丑化、敌视中国的宣传,因此西方许多民众并不了解真实情况。除了少数有求证欲和历史观的民众会主动翻阅资料了解事实之外,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民众对外国事务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本国媒体的宣传。因此,为了让国外的人民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仅限于在自己的空间陈述事实和历史真相,我们必要利用“他们的媒体”来讲述“我们的故事”,以此来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中国政府还需要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对本国历史的宣传,借此增强周边国家对中国历史的认同和好感。其中中国对外输出的电视剧是重要一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中一直有一部热播剧目每年暑期播出且排名居高不下,那就是中国制作的八六年版《西游记》。许多中国周边国家的人们都对这个故事情有独钟,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津津乐道。不要小看一部电视剧的能量,这部剧集里对中国唐朝时期的边疆界限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描述,在师徒四人西行的过程中各地的见闻都有详解,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在外国热播的同时也在向全世界宣传以下几点:第一、中国人善良、友好、热爱和平;第二、中国在唐朝时的大致版图(特别是西方);第三、中国唐朝时期对佛教的尊崇和敬仰(这可以获得周边亚洲信奉佛教国家人民的亲切感和心理好感)。

  除了电视剧外,通过大众传媒宣传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先进文化也是重要的影响他国民众的途径。试想一下,中国境内播出的单方面强调中国政策立场的新闻或报道是可以表明中方态度的,外国的政府驻华机构一定会向派遣国报告中国媒体播报的政府态度和政策动向;另一方面,对于外国的人民而言,单方面的讲述中国政府立场的新闻是很难被翻译、被关注的,即便通过该国语言跨境播出,也必须得到对方新闻影视部门的审批。在此种情形下,与其希望直接通过语言、图片等新闻、专题类的报道改变对方态度,不如采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的力度进一步扩大,这在亚洲范围内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毕竟几千年以来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最繁荣的国家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虽然现在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封建礼教统治的封建王朝,但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精髓是要继承和发扬的,而且是要走出国门发扬光大的。用深厚底蕴的文化感召他国人民远比使用强烈的言语辩解中国是多么的友好和善意实际得多。

  第二节 大众传媒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经过严密的分析、讨论,最后做出决策的过程。外交政策的制定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集体决策原则和相对开放决策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必须经过集体决策的过程;而且在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各咨询机构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是拥有施加影响的合法地位的。34所以说大众传媒直接决定或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作为影响大众舆论表达民意民声的最直接平台,媒体从间接的方面对中国外交决策过程施加影响又是合情合理的。

  任何国家的国家决策都是基于民意民声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大众传媒作为人民意愿的传播途径可以将基层的意见反映给政策决策机构的。在电视台的时事评论节目中,时事评论员、嘉宾、主持人都可以代表民意发表对国家决策的看法;报刊杂志的编辑记者也可以通过文字对国际时事和中国政府应给与的对策进行评论和预测;网络媒体的存在为各年龄层的网民提供了在网络时事评论社区“参政议政的机会”,这种直接表达民意的方法可以让政府职能部门更快捷准确的了解民声民意。特别是在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后,了解本国国民的态度和看法对于一国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并将民意和国家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保证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基层、接地气”.

  另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大众传媒是可以对政府政策制定部门给予一定程度的推动力或压力的。中国媒体虽然没有西方媒体直接对政府政策、国家领导人行为批评指摘的作风,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各种形式的媒体可以在政府对特殊事件不作为或反应迟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压力和推动力。而政府部门也会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尽快对外交事件进行反应和处理,及时调整国家的外交决策。

  之所以中国的大众传媒能够开始慢慢影响国家的外交决策,其根本原因还是基于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和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对国际事件更加关心,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给他们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渠道,在这种人民和媒体的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也在提供日益宽松的舆论空间。在此背景下,大众传媒机构收集整理民意通过音视频、文字图像的多种渠道回馈向社会,引发百姓的更积极讨论和参与,政府部门认真整理和收集社会舆论,在制定外交决策时进行足够的参考和论证依据。相信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中国的外交决策过程将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更据合理性和中国特色。

  第三节 发挥大众传媒在中国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中国的大众传媒机构在中国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前文中我们详细讨论了媒体所具有的树立国家形象和影响国际事务的功能,因此媒体的力量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中国政府应该主动联系和引导中国的大众传媒机构成为中国外交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我国政府应该借助大众传媒传递真实信息。在国家作出重大决策时应该主动邀请媒体参与报导。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政令迅速传递对改善我国政府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的政策传递到全国各基层机构不应该只通过文件传达的方式进行,只要是不涉及机密的政策内容都应该有媒体参与宣传和普及。这样不仅简化了信息传递成本,加快了政策宣讲速度,更降低了开会、文件层层下达的人力、物力成本。树立我国政府改革务实的形象。

  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媒体迅速准确地向国民和世界传递真实的信息,不给谣言传播提供机会。我国政府机构的领导层需要意识到新时期大众传媒的巨大能量,不可以在特殊事件中采取躲避媒体采访、禁止媒体报导的行为。与媒体机构搞好关系是获得民众支持,切实落实群众路线建设的重要行为。

  无论是出现自然灾害、政府工作失误或者是领导人言论失当,都应该与媒体配合做好善后工作;决不能试图收买媒体从业人员或者利用职权给媒体机构压力隐藏事实。任何隐藏事实的行为都极具风险性,因为一旦被外国媒体或本国媒体发现实情并给与报导,事情的严重后果是无法控制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是可以引申到政府对媒体报导口径的控制领域的。真实是大众传媒存在的基础,因此一切与真实相悖的行为都会成为信誉危机的诱因。

  第二,为了避免“颜色革命”防止西方世界意识形态渗透,我们的政府机构特别是宣传部门还是要在给予大众传媒言论自由的基础上对媒体机构进行监督和引导。必须避免个别偏激媒体脱离真实制造假新闻或过度夸张政府职能部门的过错,引发社会恐慌、歪曲政府形象。特别是对微博、微信一类自媒体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和加强。许多假新闻和曲解真实情况的所谓“新闻事件”都出自自媒体平台。国家推出的造谣信息转发 500 次以上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例是必要的,而且还应该配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对网络造谣的行为予以法律的约束。为了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我们的职能部门需要做到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给中国的大众传媒言论的自由。

  第三,在特殊领域,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将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实力展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来利用。比如台湾之于中国的特殊性使得对台宣传处于一个非常重要又极其敏感的地位。历史上曾经使用隔海峡对金门喊话的方式进行对台统一宣传,但这种方式的形式大于实际内容,对台湾主岛上的台湾民众没有直接影响。另外中国人民对台湾广播从 1954 年 8 月 15 日开播至今已经整整60 年的时间。主要内容从批判蒋介石集团分裂祖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宣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额变化。现在的对台湾广播从技术上讲已经达到了台湾全境全天候全覆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组、福建省的电台和电视台都承担着制作对台广播的任务,台湾全境都被祖国大陆的长短波信号覆盖;促进祖国统一、宣传大陆发展状况、强调只有一个中国的声音在台湾的任何一个接收终端都可以 24 小时收听和收看。宣传台资企业在大陆蓬勃发展以及推广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信息是对台宣传的经济主导线;翻译成闽南语版的大陆小说、广播剧是许多台湾客家人按时收听的重点节目。相比之下,对台湾当局经济、教育等政策的指责基本停止,除非台湾当局出现“台独”论调否则中国大陆的对台广播极少提及政治。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对对方政府进行指责反而会引起民众的反感,不如用经济信息和文化娱乐信息吸引台湾的听众和观众产生对祖国的向往和好感。我国政府利用媒体平台根据宣传受众的心理制作播出相应内容,就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在祖国统一的视野中,大众传媒的作用已经得到重视,而且将会发挥更巨大的影响力。

  正是由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外交政策的制定、协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都需要国内媒体的支持和参与;与他国日益频密的交往中,中国媒体的声音也在许多场合直接代表中国的声音。因此对媒体发展的支持和正确引导是我国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的课题。只有顺势利用媒体的力量,中国的外交实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